去年4月,中科院一位贫寒硕士论文的"致谢"在多个网路平台红遍,一句"把书念下来,于是走出去,不枉活半世"让人热泪盈眶,予以无数人以力量。
日前,另一篇贫寒教授的论文杂记也在学术圈红遍。本文作者是一位放羊娃,从江西湖口一个小乡村,最后考入清华。其在底层社会所经历的种种人性之恶和磨难中的点滴温情,当初让许多与他有相同命运的莘莘师生形成过强烈的共鸣。
他的论文荣获了2011年全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但比论文原本更震惊的,是这篇在硕士生圈子里边留传甚广的手记。
肖清和教授1980年出生于江苏宝应一个小乡村,自小家境清贫,小升初考试他取得了全乡第二名的好成绩,但因家里付不起费用而一筹莫展。同岁人都去新小学念书了,而他只好边放羊边找书看。那时夏天,他背完了整整一本唐诗。第二年夏天,在再娶的儿子的努力下,他总算重回中学。
从1987-2009年,肖清和念书的22年中富有了艰辛与风雪。虽然在父亲和母亲的帮助下重回校园后,他仍然每位学期由于费用问题而一筹莫展。不过同学和老师们的帮助中科院走红博士回信网友,让肖清和寂寞、受伤的灵魂经常富有了阳光和雨露。
但是虽然生活艰苦,不幸的事情蜂拥而来——继父意外丧生,自己遭高初三老师霸凌等等,肖清和仍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并在1999年这一年总算得到上天的垂青,成为清华在广东招的23个工科师生里的最后一个被投档的。
2003年,肖清和又以优异成绩免试攻读该系研究生,2005年又由博士研究生转为硕士研究生,2006年,荣获上海中学与新加坡英文中学联合培养硕士生的资格,2009年分别荣获上海中学与新加坡英文中学文学硕士学位。
论文杂记的文末,肖清和写道:"直至现在中科院走红博士回信网友,去除在台湾的三年,我在清华整整生活了8年。其间,欢乐高于眼泪,幸福高于悲哀。并且,一想起家里的状况,忍不住还很悲哀。尤其是想起自己还没有能力让儿子安享晚年,心里甚是怜悯。"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