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斯蒂芬·埃德温·金,即 Edwin King,生于1947年9月21日至今,是当代美国文坛恐怖小说的领军人物,笔耕不辍撰写评论文章,还曾涉足编剧、导演、制片和表演等领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间斯蒂芬 金,斯蒂芬·金创作了众多广受欢迎的小说,这些小说作品也持续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他因此被称作“当代恐怖小说泰斗”。他的经典作品包括《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等等。
斯蒂芬·金人物经历
斯蒂芬·金于1947年诞生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的一个清贫家庭,后来在当地的公立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专业,完成学业后,由于薪水微薄,他开始从事写作工作。
两岁时,他的父亲忽然离开了家,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据说后来到了刚果成为了一名雇佣兵,他的母亲一直非常辛苦地维持着这个家,因为家里条件很差,斯蒂芬·金的童年过得并不开心,十四岁那年,他在家里的阁楼里发现了一个箱子,里面装着父亲保存的一些恐怖故事书斯蒂芬 金,从那时起,他就非常喜欢看恐怖故事,并且决心要成为一名恐怖故事的创作者
少年时期,他就着手进行文学创作,并且将作品寄往各类刊物。他还独立创办了一份带有幽默色彩的简报。进入缅因州大学深造后,他担任校报的编辑成员之一。离开校园后,他白天在汽车维修场所从事技术工作,夜间则构思惊悚故事。此后,他进入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但并未中断写作活动。然而,这段时期的创作并未获得广泛认可,导致他时常面临生活上的困难。
1969年,斯蒂芬·金进入缅因大学英文系学习,1970年完成学业并获得文学士学位。学习期间,他在学校的学生报上持续开设专栏,同时参与该校教授波顿·海特伦主持的文学研讨会。
1970年,斯蒂芬·金获得英文教师任职资格,却一时难以获得教学工作,他便通过向男性杂志(比如《花花公子》)售卖文章来赚取稿费维持生计。后来斯蒂芬·金成功获得学校任教机会,既担任教师职务,又继续发表作品换取生活所需费用。
1974年,他的第三部恐怖小说《嘉莉》成为热门作品,他由此摆脱了经济上的窘境。尽管母亲离世以及个人困境,对金而言这仍是一段显著的进步时期。斯蒂芬·金一家迁往科罗拉多,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幽光》,随后于1975年回到缅因州,完成了第四部小说《末日逼近》,此后他就长期居住在该州。
2003年,斯蒂芬·金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终身荣誉。评奖委员会表彰他高超的讲故事水平,对年轻作家的悉心指导,对教育机构和图书馆的慷慨解囊,以及他作品吸引的众多读者群体。此外,他的小说还被改编成众多影视作品,产生了深远的文化效应。同年8月,他同《娱乐周刊》达成合作,开始为该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个人生活
1967年,斯蒂芬·金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图书馆的书架旁遇到了他未来的伴侣泰贝莎,彼时他正在该校研读英国文学专业。这对恋人于1971年1月2日在缅因州的老区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共同养育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代表作品
斯蒂芬·金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包括《闪灵》、《肖申克的救赎》、《末日逼近》、《死光》、《绿里奇迹》以及《暗夜无星》。
斯蒂芬·金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影响
斯蒂芬·金是美国一位创作丰富且屡获殊荣的畅销书作家,他创作过剧本,撰写过专栏文章,还曾涉足电影导演、制片以及表演领域。
斯蒂芬·金写的书有超过3亿5千万本,他最出名是写恐怖故事,把这类小说的发展历程都描绘出来了。他的作品种类很多,有科幻的、奇幻的、短篇故事、非虚构的,还有给电影电视写的剧本和给舞台写的剧本。他大部分的书都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和漫画。2003年,他得到了美国文学方面的特别荣誉奖。
斯蒂芬·金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曾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贝语网校,根据传言,以原著改编影视作品的频率计算,他仅次于莎士比亚,位列第二。很多人可能没有读过他的书,却通过电影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像《肖申克的救赎》、《闪灵》、《危情十日》、《魔女嘉莉》这些影片就特别有影响力。
评价
他的创作承袭了美国文坛重视故事情节与渲染氛围的卓越传统,展现了人类精神领域诸多动人的美德和凄惨的道德实况。——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