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对这不太了解——因为活到今天所经历的学习过程被老师搞得太 low,完全不知道高 B格的东西的习得过程是不一样的,或者不知道除了自己用来对付中学老师的习得方案之外,还有这么多丰富的可能。如图所示,大量的中学老师为了降低教学过程复杂性,以适应自己低劣的水平,希望学生的学习行为尽量简化:
如何让学生乖乖地这样学呢?当然是依靠考试这根指挥棒了。文科基本上都是知识的直接重现,理科呢,其实题海战术的本质就是希望学生尽可能跳过分析过程,把掌握共性方法这一正道以碰概率去替换,当做的题目集合逼近一定数量的时候,自然会遇到很接近的题目,这个时候,一个学生到底是因为做过一道差不多的题目而把那边的做法搬过来,还是真正地懂得了这类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数是测不出来的。一方面是因为中高考的深度和参数还是不够丰富,一方面是因为出题人太傻 B,没有做这样的设计。再加上一班傻 B 专家因为自己智商低或者自家孩子智商低,吼啊吼啊地要减负,结果就是高考很难再有需要精巧分析、知识工具的有机组合、问题的抽象过程这些高阶技能的题目出现了。
那么大学呢?按道理是培养这些高阶技能的最佳时机,但需知道很多中国的大学根本不是大学,很多大学老师根本不是大学老师,很多大学生本来根本不应该是大学生,所以这个阶段一是没人教,二是教了没人听,三是听了也只有很少人能懂,于是,这个事情又搁置了。如果一个大学生不萌发出国读商科研究生的念头,也许这辈子也就和低 B 格的习得过程相安无事了,偏偏这哥们不安生,寻思要考 G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