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顾少强到江贤俊,教师辞职究竟为哪般?

GMAT2021-07-28 04:20:01admin2

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顾少强,到“学生上课呼呼大睡,没有成就感”的江贤俊,从普通中学老师到大学教师,顾少强和江贤俊的辞职,再度引发教育人对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辞职关联的思考。顾少强和江贤俊看似直接简单的辞职理由,揭示出教师职业的潜在危机:职业倦怠正侵蚀着教师群体。职业倦怠是职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身心俱疲、缺乏动机、逃避责任等一系列不良体验的表现,是所有职业都可能产生的一种职业消极现象。当前,职业倦怠现象在教师行业表现的更加普遍和突出。

检视当下,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形俯拾皆是:单调重复的工作时空局限;教师成长受阻无成就感;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先;应接不暇的课改和教学比赛;各种教育干预和社会道德绑架等等,以上因素引发教师职业倦怠,致使真正高素质教师正在逃离教师队伍。

单调重复的工作时空局限: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伴随着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差异,在迎来与送走一届届学生的切换中,慢慢历练成长;教师工作的校园就像一座围城,与外部世界割裂开来,教师的心灵难以放飞;教师职业看似安逸稳定的背后,是一眼看到头的职业生涯,单调重复的工作、受限的工作空间,缺乏的是更多的人生体验。正如顾少强的辞职信所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字道出教师工作状况:日复一日的时间轮回、目击所至的空间所限,让一位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师产生的厌倦情绪至极至简。这点,身为心理老师的顾少强思考更多,体会更深。

教师成长受限,工作无成就感:教师是教育规律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教育互动、教学相长是教师成长的驱动力。审视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口号喊得震天响,在中考和高考前都得给分数让道。至于学习过程体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情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培养读书的兴趣、花费精力去慢慢体味学习的快乐。看看每年高考后弃置如山的复习资料,满天飞舞的撕书场面,这是学习多么痛苦的写照。当这些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快乐体验的学子们,一旦金榜题名,考上大学,在没有升学压力、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尽情释放自我的大学课堂教学状况可想而知。大学课堂尚且如此,专科学校、中职学校的课堂更不会好到哪里。

大学教师江贤俊的辞职揭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另一根源:没有教育对象的互动,教师成长的无力感,教学付出没有回应,备受压抑,长期压抑累积产生倦怠感,这样的教育现状对于教育理论的实践者是一种煎熬和考验,那些能够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而高昂的工作的教师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坚持。

职称---老师心中永远的痛:职称评聘制度设立的初衷是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际运行中,名额指标限制、中高级职称比例分配,竞争激烈的职称评审负面效应越来越多:利用评审权利玩弄权术、借机敛财的;争取评审名额同事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的;评审条件弄虚作假的;为评而评的功利行为的。这些职称评聘过程中公开的黑幕,将很多真正优秀的教师拒之职称门外。河南大学以讲师身份退休的常萍老师,虽然只是讲师,但在河大学子心中,她是“口碑教授”,是真正的教授。距常萍老师退休不到一年时间,主管教学的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从朋友圈了解到她的事迹,向常萍老师颁发“迟来的认可”高级职称聘书。晋升职称谁都想,无奈职称评聘的潜规则令一些真正优秀的教师望而却步,最终还要靠成为网红才换来一张迟到的聘书。难道评不上职称的优秀老师们只有成为网红才有机会被聘吗?为师尊严受到挑战。

职称评聘病垢多,年终评优评先又如何? 不看业绩,看人缘,靠拉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真正埋头钻研教学业务的优秀老师,哪有精力拍马屁、拉关系。学校屁大的地儿,但凡与钱挂钩的名利,都有人琢磨,研究之专堪比教研水平! 教师的职称和先进优秀荣誉称号本是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肯定,也是教师工作成就所在。然并卵,实际评审过程中各种潜规则操作,令优秀教师产生焦虑、无奈、厌倦,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应接不暇的课改和比赛、秀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专心致志,静悄悄的事业,反观当前的教学改革,今天搞小组合作,教室桌椅围成一圈;明天搞信息化改革,铺天盖地的微课、慕课、反转课堂,AR、VR虚拟化教学,目不暇接的新名词在老师们还没弄不明白就先折腾起来;教学比赛更是折磨人,一学期打磨一节课,为更好展示说课,参赛老师一个个盘成了舞台剧演员,真正的课堂教学无人问津。

课改,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他们最了解学生和课堂,也最清楚教学问题出在哪里。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领导主导型的自上而下课改。参加个教育会议,观摩一场教学说课比赛,回来就大张旗鼓搞改革,不问学校条件,也不考虑课程适用不适用,强行推行,浪费人力财力和精力不说,把老师们折腾够呛,最后发现实际教学还在原点。 没完没了的教学改革和比赛折腾,无法使老师们静下心来搞教研。改来改去,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理论和基本功修炼,提升后劲不足;老教师经不起折腾,不跟教改节奏,就是不顾全大局,身心俱疲。最终结果是,优秀的年轻教师没培养出来,优秀的老教师工作积极性遭受打击。面对课堂教学现实,教师存在感和成就感丧失,职业倦怠感加剧。

各种教育干预和道德绑架干扰教师潜心育人:中小学减负喊了多年,负没减下来,教育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众矢之的,教师成为“的下之标”。但凡老师批评学生就可能是变相惩罚;网络爆料个别教师失德行为,所有教师就得背黑锅;但凡学生出事,学校变成“无限责任公司”,不管责任大小都要迎合社会和上级处理意见,由直接负责学生的一线教师承担责任;遇到“熊孩子”打骂顶撞老师也要忍受,否则不配“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之盛名。总之,面对家长和学生的无理取闹,教师要发扬风格体现高素质;只要学生有点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都难脱干系;遇到教育事件发生,教育部门就要顾大局,教师就要服从行政决定;当前,国家法律好像只保护学生和家长权利,教师的公民权利是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的。难怪有网络评论,教师俨然成为最危险行业之一。只要事关教育行为,没人为教师主张权利,教师无奈、无力、无助,这样的教育生态下工作的老师们职业倦怠逐步上升。

除此之外,各种教育行政事务也会干扰正常教学工作,上级临检,教学评估,非教学业务学习培训,创建文明城,扶贫一日捐等等活动,不管老师们愿不愿意,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都比教学重要。这些非教学任务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着实令教师反感。

压垮骆驼的不只是最后一根稻草,教师职业倦怠也不止是一两个方面的因素,所有无助、无奈、无感的累积,最终导致教师难以负重,辞职也许是一些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自救性选择。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教学过程需要身心自由,精神独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教育改革只有将教师从无谓的焦虑、倦怠中解放出来,才能让教师不再“戴着镣铐跳舞”,真正成为育人心灵的引路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才有望实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