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留学生回国后受到质疑。 你在国外花的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赚回来? 想要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出国留学吗? 还是为了追求更深层的意义? 很多时候,笔者认为,留学的价值只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而未必从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或者三五年内的职业发展中看出。 然而,如果我们跳出功利的框架,影响的可能是这个人未来20年或一生对待“小我”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态度,以及“大我”。社会关怀和家国情怀。
在出国之前,人们只能从书籍、电影、社交媒体上了解和想象出国留学的样子。 很多时候,他们在与各个年龄段的朋友讨论时,了解到别人对出国留学的看法。 我经常和朋友们讨论和争论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哪个更有意义,各有各的看法。 世界上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解决。 对于没有出国留学的他们,或者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我来说,他们都在谈论我的想象。 终于,我不再挣扎了。 我出国读研究生,去了QS排名几十次的学校。 这既不好也不坏。 我觉得我注定会如此平静(周素杰,2018)。 反正,处处有得,处处有失,处处有欢乐,也有悲惨。 因为我不想盲目地相信外国的月亮更圆,而且没有我们我也无法证明外国的月亮更圆。 不管如何,亲自去体验一下吧。 这一年,您将用心感受大英帝国的文化,深入体验每一个细节。 你将不再像在中国读本科时那样只是短暂地访问这里。
另外,大多数人内心的答案是,他们走这条路只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仅此而已。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表达出国的意义,那就是它让每个人看到了生活中不同的可能性。
留学近一年,我听过教堂的圣歌,见过虔诚的信徒,和基督徒家庭共进晚餐,也有过和朋友在深夜喝酒跳舞的经历。 我经历过不列颠群岛的二十几岁。 城市的美丽风景,如斯卡伯勒的海风、伦敦白金汉宫的富丽堂皇、达西庄园散发出的贵族气息。 有人说,要想拥有欣赏美的能力,首先需要将大量真正美丽的东西输入到大脑中。 只有懂得欣赏之后,你才能拥有一把衡量身边一切的尺子。
回到留学最关心的领域,到底值不值得留学? 笔者认为,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有能力出国留学,但并不富裕。 因为一般对于有权力、有钱的家庭,或者留学钱只占家庭开支一小部分的人来说,基本上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世界繁华,人人都求利益。 小编从几个不同的维度阐述了留学的价值。
首先,老师和同学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必须珍惜。
有些学长在填写高考申请时要求你选择一所好大学,而不是普通学校的好专业。 除非你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并且从小就梦想着攻读某个专业,否则你应该尽量选择一所好学校,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 在出国选校时,你会深深感受到“985、211”的力量,即使你自己的专业比较冷门。 (渤海晓丽,2019)。
大学同学,经过高考筛选,在水平上和你非常接近。 不管他们有多优秀,他们的高考成绩也不会比你高10%。 以此类推,你们的智商和知识水平只相差一半。 ,其实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很少。
但我从自己的经历以及和一些留学前辈的交谈中可以得出的一点是出国留学有什么用,你在国外读研究生期间,你的同学可以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从20岁到35岁不等。 你可以遇到那些花钱让常人惊呆、每晚都放歌的“男孩”,也可以糊里糊涂地和聪明不如高中生的女孩做室友。 这些人每天忙碌的事情就是逛街、做饭、聊明星八卦。 我以为我的整个留学生涯都要和这些人打交道,但事情却出人意料地发生了逆转。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琐事之外,在学习期间,我还遇到了很多比我优秀的人。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大学期间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一年之内就白手起家,成为拥有数百万资产的老板。 还有在阿里巴巴工作多年的前辈网校头条,也有与武汉大学学士、硕士联合攻读的CFA学员。 听着他们神奇的故事,我渐渐觉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留学。 通过遵循它们,你可以在困惑时得到可靠的帮助,并且在讨论问题时可以看到以前从未想到的观点。 虽然说人脉太过功利,但留学时遇到的一群人确实是你未来职业生涯的人脉。 这对你未来的生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资产。
二、平等、尊重、独立
开学第一堂课,老师就反复强调,以后见到她,一定不能叫她,或者+她的姓氏,就直呼她的名字。 她说了好几次她的名字。 一开始我们很不习惯,但是后来每次老师都要求我们叫我们的名字。 我们的部门主管在写电子邮件时甚至称自己为“巴利叔叔”。 以后,我们会在各种场合,在食堂,在上学的路上,习惯性地呼唤老师的名字。
这种情况在国内大学很少见,或者可能要看老师的性格。 如果遇到以前大学的院长这么随意,你还可以亲切地叫他“浩哥”,但这只是一个例子。 记得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团校待了一个月。 第一次会议上,部长强调,在会见主席、团委副书记以及其他部门的部长时,要打招呼,例如:部长您好。 至少你得叫我一声师兄师姐。 相比之下,谁高谁低,就看你的世界观了。
另外,在写作等学术方面,我深深感受到外国人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作者的尊重。 老师不断强调的是避免引用别人的内容,无论是观点、句子、段落、图片、数据……都要注明出处……
如果你在引用别人的观点,除非你用双引号引用原文,否则绝对不允许你直接将别人的观点或句子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文本中。 你必须重写句子结构和单词。 即使我只是懒洋洋地抄了一小段话而不重写,仍然会被认为是学术抄袭。 如果学生再犯两次,将直接被学校开除。 他不但无法毕业,还会臭名昭著,被记在简历上。
相比之下,在国内学习了这么多年,大一的时候,有一位师兄告诉我们,课程论文都是东抄西抄,没有咨询老师,也没有检查抄袭。 但我没想到会这样。 这里的调查竟然可以这么严格! 此外,系统会自动检查每个作业的重复情况,无论其长度如何。
起初我觉得英国人对于一个随处可见的句子标明出处太麻烦了。 还有人建议我们尽量避免直接引用。 引用的时候最好重写一下句子,用自己的话重写别人的观点。 解释一遍后,我慢慢发现,其背后其实隐藏着严谨、尊重、平等和知识的尊严。
老师和学生通常通过电子邮件来传达所有重要的通知、作业、问答等,因此我们需要每天及时查看电子邮件,或者在官方网站上阅读,以确保我们不会错过任何重要消息。 作业也是如此,不会有人一遍又一遍地通知你,而且班里有学习委员,每周都会把作业总结发到微信群里。 虽然是好的,但是会让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 在这里,如果你错过了,你就错过了。 迟到的话扣五分,找老师也没意义。
每门课程的简介、教学大纲、教学形式、考试形式、课件、课外阅读清单等内容均可提前在线查看。 每门课程开课前一周,课件会在系统中更新,并可随时下载预览。 。 基本上每节课都会有一个录音课,可以供学生回放。 记得高中时抄了老师的内容,却忽略了老师的讲解。 上大学的时候,我每节课都抄老师N年没有更新的旧课件,回去看。 有的课件老师不让我抄。
第三,知识。
多读书,多走路。 “洞察力”这个概念很虚幻、很形而上,但依然一次次影响着大家的选择。
知识意味着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选择,或者有时候你突然知道我当时可以选择这种方式,而不是我认为我可以这样做的唯一方式。 举个历史上的例子,我觉得古代历史上的众多起义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看起来有点像皇帝。 入秦一个月后,刘邦无论是眼界还是胸怀,都完全超越了他五十年来的习惯。 农民思维。 这一点难倒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英雄”,比如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自成、清末的太平天国。 他们本质上仍然是农民。 当刘邦的队伍进入咸阳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地上。
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吞并扩张,秦国基本上把山东六国的奇珍异宝都搬到了老家咸阳。 秦都宫殿雄伟,街道繁华。 上过中学的人都记住了“阿房宫”。 “福”就知道了。 当然,刘邦也不能免俗。 他创造了华丽的宫殿、精美的陈设、成堆的金银珠宝、猎犬马匹、稀有的玩物。刘邦开始了“腐败的生活”
这时,樊哙和张良都给刘邦提了个醒:沛公是想称霸天下,还是想成为富翁? 这些都是毁灭性的东西,放弃吧。 人与物是一样的。 我听你。 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说服自己的,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好不容易得到的物质享受,离开了咸阳,回到了部队。
这是一个被历史所忽视的转变。 我觉得这个决定是刘邦最终鲤鱼变龙最关键的核心。 比如,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泥腿子的穷人突然变得富有并放眼长远并最终征服整个世界的案例只有两次。 亭长刘邦,乞丐朱元璋。 反面例子太多了。 其间的岁月和朝代都发生了变化。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一大批穷人暴富而悲惨结局的警示案例。 为什么? “贫困思维”导致阶级难以突破。 基因进化缓慢(渤海晓丽,2019)。
因为这种金钱和资源的使用是反遗传的。
这需要很高的眼力!
但视力的提高往往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积累。
这意味着什么?
我的祖先是农民。 他一生劳作,获得了四块土地。
我的曾祖父是一名农民。 他一生劳作,获得了八块土地。 他还雇用了两名长期工人来帮助耕种土地。
我的祖父是一名农民。 他一生都在工作。 他又获得了十块土地。 他有更长期的工作,但他已经开始资助我祖父的教育了。
爷爷上学后就开始做生意。 家里的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国留学有什么用,他开始资助父亲上大学。
父亲上了大学后,知识再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开始做生意,生意做得很大。 家里又富裕了很多,他开始思考一些与生存无关的事情。
当我这一代人去世时,我的孩子们去了清华大学,上了大学。 毕业后,他们把事业做大做强,交更多的税,找到工作,甚至成立慈善基金会回馈社会。
每一代人都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看到更高的层次,然后认识到资源除了满足“原始的动物欲望”之外还可以这样利用。
能走到这一步,是经过亲人的影响、专家的指导、哲学家的启蒙。 但这三者都很难获得。 所以,我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是为了让你了解圣贤的教诲。 除了家庭中积累的亲人的影响、父辈的教诲、明师的领路、诸子的启蒙之外,还需要千里迢迢的跋涉,才能增加遇到的机缘。 而这种机会也需要建立在你的前任能够平等尊重你的情况下。 中国的文化传统仍然很重视论资排辈、论资排辈,缺乏平等的尊重。 自然,高层领导带头的机会比国外少。
当我在国外留学时,我的教授告诉我们,“不要卖这么便宜给你们的人。” 他的朋友照顾邻居的狗,每月花费 8,000 英镑。 别以为这位教授是那种自以为是的人。 这位教授拥有自己的公司,拥有 200 万客户。 同时,作为公司大股东和大学教授,这句话值得深思。 这句话如果讲给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听,他们岂不是为了微薄的利润而去做发传单之类的兼职,浪费学习时间吗?
另一个例子来自我的圣经老师。 他说,他已经传道30多年,每周只工作两天。 但我可以我的房子、我的车和。 我不求富贵,只求天天传道授业。 我这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像孔子走遍天下,也像庄子独立于世俗之外。
这种认识需要经过专家的不断提醒,才能深入到你的骨头里,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千里迢迢、出国留学,是我认为暂时的意义。 也许以后我会体会到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
温馨提示:
首先,不要批评我的英语
二、个人观点,不喜欢请勿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