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十多年,接待患者上百万人,他是怎么做到的?

雅思2024-05-16 11:46:13佚名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滨川县医院对面的巷子深处,一家诊所挤满了等着看病的人,甚至门外也挤满了人,一直到巷口。

在诊室的人群中央,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消瘦的老中医正在给病人把脉。

自2006年6月29日正式退休以来,他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院子里建了一间简易的诊所,免费为公众看病。

李伯凡只开药方就医,坚决不收一分挂号费,不卖药,这样坚持了十几年,接待了一百多万名患者。

李伯凡

许多患者在康复后来找他,坚持给他一些辛苦赚来的钱来表达感激之情,但他从未没收过一分钱。

李伯凡道:“你的身体已经恢复了,相当于给了我金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站在基层最前沿

1940年10月,李伯帆出生于滨川县一个中医家庭。

在父亲的影响下,李伯凡也成为了一名中医,23岁那年,他听从了组织的安排,来到了山区的拉乌夷乡,成为了老城乡的第一位医生。

老鸥乡是滨川县最偏远的贫困山区,生活条件十分差,贫穷让住在这里的人生病时无处可去,不敢去看。

当他们听到医生来了,山上的人们兴奋地准备了烤土豆和鞑靼荞麦粑粑,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食物。

刚到老欧乡的李伯凡心里很是震撼,他吃洋蓟,捧着鞑靼荞麦粑,走遍了老欧的山,给每一位村民治病,成了村民心中最受尊敬的医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伯凡创办了劳康中心,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深山的少数民族。

198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着滨川县的阴影。

在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半山区,爆发了不明原因的恶性传染病,一天内感染20人,不幸死亡4人。

医时救弊_医时救弊打一字_医时救弊下一句

当剩下的16人被送到滨川县人民医院时,他们已经气喘吁吁,吸入的空气越来越少,县里的医生急诊,时任副院长的李伯凡冲到最前线,研究最佳治疗方案。

但病人的病情恶化得太快,没过多久就开始发高烧,陷入深度昏迷,生命危急。

看到这种情况,国家要求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州立医院接受治疗,但患者家属表示反对。

它要

转到州立医院很远,家里人很担心病人活不下去,于是有人找到李伯凡,恳求他:“求求你,救救我们一家人吧!”

李伯凡也很着急,在巨大的压力下,他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冒险的决定:用中医治疗他。

凭借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开了处方,随着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李伯凡悬空的心也放松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16名患者一天比一天好转,最终出院了。

这件事情过后,李伯凡的名字在滨川县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这件事也给了李伯凡一个灵感,这一年,他提出了创办滨川县中医医院的想法,但资金有限,1982年11月24日,医院刚成立时只有10多间简易的瓦房。

几乎每天,小平房里都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

李伯凡以身作则,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接待的病人最多。

他经常教导他的员工:“即使病人把唾液吐在脸上,也要擦拭;但随后找出患者随地吐痰的原因;想发财,转行,不要当医生,要想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一视同仁,不能有高低、贫富之分。”

在李伯凡和一批优秀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滨川县医院逐步扩大,接待室划分为内科、骨科、创伤科、按摩科、针灸科、妇科等现代化科室,建成门诊楼和住院部2000多平方米。

医时救弊_医时救弊打一字_医时救弊下一句

此外,李伯凡还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滨川县被授予“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县”称号。

李伯凡也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嘉奖,各种奖状和证书可以摆满桌子,但李伯凡从不炫耀,也不在乎,把东西放在盒子里,放在房间的角落里。

2000年留学之路,当李伯凡达到退休年龄时,省城各大医院听说后,高薪前来聘用他,县医院也提出高薪再就业,但他都拒绝了。

他选择在县立中医院工作,作为全科医生继续坐着,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这让很多同事感叹不已。

2006年6月29日,年满65岁的李伯凡光荣退休,这次更多的医院来邀请他“出山”,省外一些医院也来探望他,提供非常丰厚的报酬,有的甚至提出投资为他开医院创收。

最诱人的是,有一家三级乙级医院想请他去诊所医时救弊,工资是他定的,还能解决儿子儿媳妇的活,孙子也能考上当地最好的学校,李伯凡没有动摇过。

饭桌上,李伯凡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里人,希望儿子和儿媳能够理解和支持。

儿子李少华笑道:“爸,你放心吧,这么多年过去了,看你的言行,我知道你在追求什么,我怎么能不同意你的决定呢!”

不管这些人怎么劝他,老爷子李伯凡也从未动摇过:“我生前没带钱,死里也带不来,政府给的退休工资够了,我哪儿也不去。”

但他放不下

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放不下广大患者。退休后,李伯凡在自家小院里建了一间简陋的诊所,免费为老百姓看病。

有人好奇他这样做的原因,李伯凡只是笑了笑,说:“这是家规。”

坚持免费诊所,代代相传

“博凡,你要记住,做医生,要以治病救人为主,不是为了钱。多关心穷人,对他们的态度更好。”

医时救弊打一字_医时救弊_医时救弊下一句

父亲李子宽临终前的一句话,一直是李伯凡的人生信条。

从李伯凡的爷爷李冬梅开始,李家代行医。1919年,爷爷李冬梅经历了夏关、丽江、怒江、河清等地的疫情爆发,但他从不退缩,始终奋战在一线,直到1929年在救治病人时病逝。

当时,李伯凡的父亲李子宽只有18岁,但他已经跟着李冬梅行医好几年了,于是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从李冬梅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继续为人民解围。

李伯凡的名字是他父亲取的,意为成为人民的屏障。

李子宽还继承了李冬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免费就医的作风,直到去世,他仍在为人民提供免费医疗。

李伯凡很小的时候就教导他,做医生的职责就是救病救人,多关心穷人,态度好好对待穷人。

李伯凡常说:“祖先传下来的医德、责任和使命,是支撑我人生奋斗的力量。生命至上,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拯救生命是我一直坚持的义诊所的信念。”

如今,李伯凡已经将这些家规传给了儿子李少华,在家风家规的教育下,李少华也立志要跟着父亲学中医,学做人做事,为民中医的发展和未来的中医事业贡献力量。

医生仁爱,为人民服务

“来,我给你把脉。”看了又闻,问了又切,李伯凡对眼前的病人的病有了对策,写下了药方,让病人买药,一分钱都不问。

自从退休开义诊后,李伯凡就没怎么休息过。

附近的人听说他开了个免费诊所,一些病人从外省赶来,小诊所天天人满为患,再是人太多,滨川县从邻近的妇幼保健院借了几间房,作为李伯凡的中医诊所, 并将诊所的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每天仍然人满为患。

李伯凡老人早上8点就坐在诊室里,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每天接诊的病人少则30、40人,多则100人,有时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医时救弊_医时救弊打一字_医时救弊下一句

回国后,我不能休息,我不得不打电话和发邮件去咨询一些来自其他省份甚至国外的病人,他们无法熬过来。

有人估算,如果按乡村医生每次9元的挂号费计算,近10年收入可达300多万元。

但李伯凡一分钱都不要,当病人想给他塞红包表示感谢时,他会生气:“我说不行,就是不要!”

他有机会享受国务院的特别津贴,但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总是说自己的退休工资已经够了。

但李伯凡在生活中却非常节俭,在很多照片和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件旧的毛领皮夹克,李伯凡非常喜欢这件皮夹克,穿了20年也舍不得换,妻子和儿子要给他换都会受到责备: “你花这么多钱干什么?”我仍然可以穿它。”

有人建议李伯凡压缩一些看病的时间,晚上最好不要再看病,好好休息,毕竟他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

但李伯凡却很反对:“这怎么行!医生是逃避病人的犯罪行为。”

但老人的身体实在不好,因为久坐不动,屁股上长了个血管瘤,经常磨损流血,但李伯凡还是坚持要去看医生。

繁忙的会诊让李伯凡的饮食很不规律,有时候病人来吃饭,他马上放下碗筷去找医生,病人走后,饭菜就凉了,长此看来,李伯凡还患上了胃病,经常让他痛苦不堪。

于是,李伯凡只能妥协,用预约登记看病,这是由志愿者和志愿者安排的,每天限150个号码。

2009年,滨川县金牛镇彩凤村一位名叫杨建梅的村民因化疗和放疗而患膀胱出血。

杨建梅

家人赶紧把她送到昆明的医院,用激光治疗出血点,情况有所好转,但每天几百元的治疗费让杨建梅的家人负担不起。

本来在村里,家里还算算富裕,但因为这次病,她花了10多万元,掏空了家里的积蓄,最后因为没钱治病,杨建梅放弃了治疗,让家人把她带回老家去死。

医时救弊打一字_医时救弊下一句_医时救弊

就在这时,有人告诉她,滨川县有一位著名的老中医,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杨建梅在丈夫的陪同下去了李伯凡老人的诊所。

老爷子李伯凡给她开了个药方,按照上面的药材,一周只要十几块钱,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就可以解决了。

可夫妻俩却不敢相信,毕竟省城的大医院花了十多万才治好,这十几块中药就不能“逆天”了?

然而,事实是,他们不相信,在中医的调理下,杨建梅的膀胱不再流血,本来卧床不起,渐渐能自己站起来走两步,后来又能自己上厕所,现在她已经快70岁了, 她可以像苍蝇一样走路,也可以在田里工作。

杨建梅一家对李伯凡感激不尽,好几次都想给老爷子塞点钱,但都被拒绝了,只拿了家里自己种的一些菜,放下就走了。一

说起这件事,杨建梅就很感动:“李伯凡医生真是个为人民献身、救命救伤员的好人!”

像杨建梅这样身患疾病的病人还有很多,有的绝望,有的没钱治病医时救弊,但李伯凡老人却一视同仁,尽心尽力地为病人治病,一个又一个的好故事流传开来。

李伯凡老人对名利看得很轻,把生活看得很重,从来不提自己过去的成就和贡献,但党、国家、政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李伯帆长老被誉为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被云南省卫生厅表彰为劳动模范、最美医生;多次被大理州委、滨川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动民川十大人物”、大理州“十大医生”、大理州首位“敬业道德模范”、云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滨川县首位“道德模范”, 并入选2014年“中国好人榜”,被评为“2014年云南省好人”......

如今,年过八旬的李伯凡老人身体不如从前,他珍惜每天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多地看病。

他曾经希望继承和发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医,滨川县中医院一直为此目标而努力。

2015年在滨川县成立全国基层名古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并于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决心继续开展中医药传承。

一辈子坚持下去,你的爱是无言的。李伯凡老人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医生,他的精神将被无数后人学习和发扬光大。

祝愿老人身体健康,也祝愿中医药事业和文化发扬光大,不要让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被打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