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连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2024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雅思2025-06-28 14:03:06佚名

2025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即将拉开序幕。然而2023年大连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2024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回顾往昔,一些不法机构或个人为了一己私利,在志愿填报、招生录取等重要环节,利用考生和家长迫切的心情,大肆散播虚假信息,制造焦虑情绪,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考试招生的正常秩序。为此,教育部联合相关机构,严肃地告诫所有考生及其家长,务必通过正规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切勿轻信虚假信息,务必小心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一、认准官方权威渠道,警惕山寨信息诈骗

近期,诸多社会团体与个人借助网络渠道散布涉及考试招生的资讯,却出现了政策阐释失准、信息内容不实等问题。更有甚者,通过篡改域名中的个别字符(例如将“”改为“”)、模仿官方页面设计风格等手段,伪造或模仿高校及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新媒体账号,甚至注册类似“阳光志愿XX”“阳光高考XX”的APP,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诱使考生和家长购买付费服务,严重扰乱了考试招生秩序。

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进“2025高考护航行动”,已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及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实施权威认证,以方便考生及家长辨别真伪,获取官方的招生政策和相关服务资讯。同时,考生及家长还可以通过教育部官网检索全国高校名单,核实本年度具备招生资格的高校详细信息。

提醒各位考生及其家长注意,在互联网上检索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资讯时,务必辨别“官方网站”的标志,以免上当受骗,遭遇假冒账号或网站设置的陷阱。

二、理性报考不迷信,切勿轻信高价辅导

近期,部分社会团体及个人频繁制造各种噱头以吸引公众关注,进而催生志愿填报方面的焦虑情绪。他们通过塑造“专家”和“名师”形象,虚构所谓的“内部信息”和“内部数据”,诱使考生和家长购买价格高昂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提醒注意,相关部门并未颁发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职业资格证,而市面上所谓的“志愿规划师”等角色,实际上多是由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担任,他们依据既定的“台词”对考生及家长进行所谓的“辅导”。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各省的招生考试部门会公布当年的高考成绩汇总以及过去几年各高校的录取数据,同时,各高校也会公布其招生规定、录取流程以及历年的录取参考资料,这些信息并非所谓的“内部信息”或“内部数据”。在2025年的志愿填报阶段,"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以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考试机构均推出了免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并发布了相应的参考资料。考生们可以通过访问官方网站来查阅所需的参考信息,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拨打当地招生考试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中学的咨询电话,或者通过线上咨询等途径来获取相关的政策和信息。

在此特别提醒各位考生及其家长,务必通过正规途径了解信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全面考虑个人志向、兴趣与爱好等多元因素,同时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决策,并自主完成志愿填报。

三、了解正规录取流程,远离特殊渠道陷阱

在高校招生录取阶段,部分社会团体及个人宣称与某位领导或招生办公室有联系,有的甚至采取伪造文件、冒充高校招生人员等手段,谎称能够通过“开后门”或“搞特殊”的方式,利用“内部名额”、“机动名额”、“计划外补录”以及“降分录取”等名义进行欺诈活动。

2023年5月,赵某的考试成绩与某大学录取分数线相差0.5分,因而未能被该校录取。在此期间,曹某向赵某引荐了被告人彭某。彭某声称能够协助赵某获取该校的入学名额,并保证若未能成功,将全额退还所有费用。从2023年5月至7月,彭某通过虚构请客送礼、购买入学名额等手段,从赵某手中骗取了40600元。

教育部在“三十个不得”招生禁令中规定,严禁随意增加高校招生人数或改动招生计划;禁止无计划或擅自超出计划规模招生,或违背计划管理要求来调整计划;同时,省级招生办公室不得违背投档程序,也不得在政策规定之外降低录取标准向高校投递考生档案;此外2023年大连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2024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严禁违反招生规定降低录取标准,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学生。

在此特别告知考生及家长,我国高校招生工作严格按照招生政策及学校招生简章执行,通过计算机远程网络进行录取,并遵循严格的工作流程及监督体系。请明确,所谓的“内部指标”、内部降低分数的“补录”或“补招”均不存在,正规的招生录取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额外费用。若有人要求缴纳保证金、录取费或指标费,请务必谨慎,切勿轻信。

四、认清不同教育形式,警惕虚假招生宣传

近期,某些社会团体与个人有意模糊普通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间的界限,通过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课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等入学通知误导考生和家长。部分教育机构虽标榜提供普通高等教育,实则招收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此外,一些中介机构和社会人士管理的招生账户在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时,频繁使用“无需考试即可入学”“学费全免”“保证就业”等诱人手段进行虚假宣传,过分吹嘘就业和升学前景,从而误导了考生及其家长。

【提醒】所有参加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学生都必须通过高考录取程序。然而,所谓的“录取通知书”并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正式录取文件,“入学”之后也无法完成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新生的学籍电子注册手续,更无法获得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证书。

考生与家长需注意,务必区分普通高等教育与其它教育种类,挑选最适合自己的深造途径。在填报志愿环节,应当全面参考官方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及各高校发布的官方信息,同时结合个人的志向和兴趣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切不可轻易相信那些花哨的宣传,以免作出不理智的学校选择。

五、做好个人信息防护,防范志愿篡改风险

高考志愿是高校录取的关键参考,任何恶意篡改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厉惩处。2024年8月,山东某县一派出所接到张某的报警,他反映自己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显示的高校并非其填报的志愿。调查发现,这是因为他的同班同学李某,因个人矛盾,通过微信假冒教师身份,盗取了张某的高考报名账号和密码,进而篡改了志愿,导致张某未能被报考的高校录取。最终,李某因违法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提醒】篡改高考志愿实际上侵犯了考生的受教育权利。根据司法经验,这种行为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犯通信自由罪以及侵犯个人信息罪。切勿以为“无知者无畏”,也切勿以为事后可以用“恶作剧”等借口来推脱,违法者终究要承担法律的惩罚。

提醒各位考生及其家长,务必增强警惕,妥善保藏个人的身份证信息、考生编号等敏感资料,以及志愿填报系统的登录密码,切勿随意透露给他人,以免志愿信息遭受他人恶意篡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