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哈佛沉船遇难者敞开怀抱,这一举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媒体评论称,香港对哈佛国际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在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影响力已扩展至教育领域。香港正努力打造“留学香港”这一独特品牌香港 教育,这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及特区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和话语权。
特区政府在2023年便提出了打造“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的构想留学之路,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起点。然而,面对愈发激烈的全球教育市场竞争,我们亟需一套更加系统化、深入化的策略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审视近期我国与东南亚三国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不难发现我国在促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整体规划和丰富多样的战略举措,这些内容为香港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和灵感。
从我国与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共同发布的最新声明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教育领域的“走出去”战略并非局限于某一单一领域,而是广泛涉及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以及数字教育、语言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以我国与马来西亚的联合声明为例,其中重点强调了双方应共同努力,全面提高教育合作的质量,并特别指出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联合科研以及数字教育领域的合作。中国与越南、中国与柬埔寨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均强调了深化职业及数字教育领域的合作,并指出需加强教师与学生、学者之间的交流。这一举措构成了一个多维度、全面覆盖的双边教育合作框架。
此外,在合作平台建设方面,中马声明强调了对厦门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共建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共建中马人工智能与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的支持,并赞同两国高校携手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而中柬声明则指出,双方将共同推进鲁班工坊等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此类常规合作机构,既是学术互动的媒介,亦构成双方长久稳固合作的根本,有助于促进资源共享与成果的转换。
在推动人员双向流动方面,尤其是吸引国际学生来我国学习,这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任务。上述三份联合声明普遍提出,应当积极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留学,加强师生间的相互访问,同时承诺将提供政府奖学金,以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中越双方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将携手共同培育越南本土的中文教师,积极推动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的实施,同时充分发挥河内大学孔子学院及“汉语桥”等语言文化传播平台的功能。在另一份声明中,中柬两国也表达了对孔子学院的坚定支持。而中马两国则正式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与我国整体发展战略及外交全局息息相关,上述联合声明将教育协作纳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全球文明倡议等宏观框架之中。换句话说,开展对外教育合作构成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环节。
与内地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全面而积极的布局相比,香港的教育虽然拥有世界级的高等学府和得到广泛认可的高品质,但在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香港留学”这一品牌在公众心中的认知度尚未与其实际能力相称,甚至在主要的国际留学排名榜单中鲜有露面。非本地学生的主要来源地过于集中在内地,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而且,与迅速成长的高等教育相比,香港在职业专门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国际化方面,尚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在致力于培养具有学士水平的本地职业人才的同时,我们应充分关注全球南方国家对于此类职业教育的巨大需求。另外香港 教育,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一个崭新趋势,尽管香港已开始迎头赶上,但仍需加速推进相关发展。
香港可以从内地教育“走出去”的丰富经验中汲取宝贵启示。首先,香港需学习内地在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方面的模式,不应仅限于高等教育领域,还应积极拓展和促进职业教育及基础教育的对外开放。内地在职业教育与师资培训等方面与东南亚国家取得的合作成果,充分展示了这些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香港应当积极展现“走出去”的态势,强化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需深入调研目标生源国的教育需求及市场环境,实施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比如,针对东南亚华人社区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关键区域,识别并重点推荐当地知名学校,同时,定期在海外举办“留学香港教育展”,以此提高香港教育的国际知名度。构建一套制度化的交流平台,旨在激励香港高等教育机构与境外学府携手设立联合实验室、研究机构或共同培养学位项目,从而显著增强香港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的广度和吸引力。(作者身份为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会长、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