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新鲜出炉!全国一卷材料引发怎样思考?

雅思2025-09-25 11:09:43佚名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出炉,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一卷 艾青 穆旦 联想思考_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二卷 梦的呈现 期冀 实现梦想_2025上海高考语文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确定核心观点,明确写作方向;构思文章框架,选择恰当体裁;拟定标题,概括文章主旨;避免照搬他人作品,坚持独立思考;不透露个人隐私信息,维护个人权益;保证文章字数,达到最低要求。

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一卷 艾青 穆旦 联想思考_2025上海高考语文_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二卷 梦的呈现 期冀 实现梦想

昨夜在宁静的水潭边梦见飘落的花瓣,我希望能借由这个梦境去往吴越之地,铁马踏着冰河的景象也常常闯入我的睡乡之中,梦境总是以特别的方式展露我们的心绪和愿望,为我们展现更为广阔的视野,我们时常向他人描述自己的梦境,用笔墨记录下那些梦中的情景,也通过实践去达成心中的期盼。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微写作

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按照要求完成答题,字数限制在一百五十字以内,同时注意不要透露所在区域、学校以及个人相关信息。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一卷 艾青 穆旦 联想思考_2025上海高考语文_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二卷 梦的呈现 期冀 实现梦想

社团计划特邀一位专家到校,分享关于古人如何提升个人品德的见解,主题为“古人的修身观”,诚邀同学们参与这场思想盛宴,共同探索传统智慧,丰富心灵世界。讲座内容精彩纷呈,将深入剖析古代先贤的修身理念,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个人修养,欢迎踊跃报名,一起感受文化的魅力。

教师节临近时,班级计划举办一场集体会议,打算为各位老师颁发荣誉,请你加入其中,构思奖项方案。你希望构思哪个奖项,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这个想法?请明确写出该奖项的名称,并且说明理由,要能够自圆其说,论述有条不紊。

(3)以“轻”为题,创作一首短诗或一段感怀文字。要求:情感真切,表达鲜活,富有感染力。

作文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2025上海高考语文,依照要求完成答题。题目需写在答题卡上。不要透露你所在的区域、学校以及个人相关信息。

中长跑时,运动员常会感到呼吸困难,四肢力量下降。不过,若调整呼吸频率,增强意志力,便能突破这一阶段。此时,身体会重新充满能量,跑步将进入更佳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呼吸”。实际上,许多行业也可见此类情况。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一卷 艾青 穆旦 联想思考_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二卷 梦的呈现 期冀 实现梦想_2025上海高考语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字在闪烁,比如赛事记分板、新年倒数牌、站点电子时刻表、各类智能家电的屏幕上。当数字闪烁时,或许意味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许象征着成功的收获,又或许代表着温馨的平常生活。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章应当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内容要丰富详实,符合逻辑,包含具体细节;语言表达要顺畅自然2025上海高考语文,书写工整规范。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轮条呈放射状,逐一汇集,与中心轮盘相连。条汇聚则轮转,刚硬的条头集中于轮盘,轮支撑着承受重量的车,向前滚动不停。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一卷 艾青 穆旦 联想思考_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全国二卷 梦的呈现 期冀 实现梦想_2025上海高考语文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需突出特征,字数至少八百,原创内容,不可抄袭套作。

上海卷

写作

一些研究者以“专”“转”“传”来划分当前三种类型的文稿,“专”代表学术性强的文章,“转”指经过传播的普及性内容,“传”则是指广为流传的杰出作品,也可能是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他建议,学术性强的文章能够转化为被广泛传播的普及性内容,而面对众多“转”类文章,读者又自然而然地渴望看到能够成为经典的优秀作品。

从专门知识转变为广泛传播,是否必须经历关键的转化环节?结合我们日常所见所感,阐述个人见解。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总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扩散。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媒介的更新,也可能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往往伴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思考这一转变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传播的内在逻辑。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