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省忻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速来围观

雅思2025-10-19 20:04:18佚名

2025年山西省忻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守着狭小的范围,严格遵循,慢慢积累,逐渐形成

B.弄脏疲惫,诡计多端,暗淡无光

C.放任不羁,犹豫不决,严加训斥。

水流迅猛,恳求神明,天空昏暗。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郑重其事眼花缭乱按步就班

B.销声匿迹独树一帜莫衷一是

C.惟妙惟肖鞠躬尽瘁按图索冀

D.贻笑大方震耳欲聋持之以恒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真可谓汗牛充栋。

B.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见解独特,读来让人叹为观止。

C.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做起事来却老气横秋。

D.这部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这本书的内涵十分丰富,配图十分精良,对青少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D.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真的要去吗?”他疑惑地问。

B. 这本书收录了《红楼梦》和《西游记》,还收录了《三国演义》以及《水浒传》。

C.他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

D.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去公园玩吧!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风轻轻地吹过,柳枝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摇曳。

B.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这座山高得插入了云霄。

D.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齐涌上心头。

答案:A

7.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一片金黄。

B.他默默地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

C.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D.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

B.虽然天气不好,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去爬山。

C.这本书要么内容丰富,要么插图精美。

D.你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去操场。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调查。

②听到这个消息,他感到非常疑惑。

③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④原来,这一切都是一场误会。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②①

答案:A

10.下列句子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翻译: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翻译: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翻译:先为天下的忧愁而忧愁,后为天下的快乐而快乐。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翻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答案:B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相关文章,接着回答1115题,每题的分数是2分,总共要答10分。

母亲的目光

①母亲的目光,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阳光。

幼年时期,我常常紧挨着母亲身旁,体会她那和煦的眼神。那眼神似清泉般温润,像黎明时阳光那样和暖,使我心中充满安宁与喜悦。

记得有一次,我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感到非常失落,母亲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我,小声地安慰我说:不要气馁,孩子,只要你继续加油,下一次的成绩一定会提升的。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支持和信心,让我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年纪渐长,我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眼神不只是对我的疼爱,更是对我人生的引导。每当我遭遇难题和失败时,母亲那不变的视线总能给予我无穷的动力,让我有勇气去面对所有考验。

现在,我已经成年了,离开了母亲的住所,但她那慈爱的眼神,依旧是我内心最珍贵的怀念。无论我身在何处,无论遭遇何种挑战,母亲那期盼的目光总是默默相伴,给予我无穷的动力和胆量。

母亲的视线,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馈赠,它将持续伴随我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引领我奔赴光明的前程。

1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母亲的视线是作者人生中最和煦的光芒,给予他深切的关怀、勉励和方向。

文章第二部分提到的那种眼神,非常温和,如同春天的流水一般,同时也充满了清晨阳光般的暖意,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将目光与春水和晨曦进行类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眼神的温柔和温暖特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眼神所带来的美好感觉起步网校,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这个句子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技巧,非常逼真地刻画出母亲眼神的温柔和亲切,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无比的眷恋心情。

13.文章第③段中母亲的话有何作用?

母亲的言语给予安慰和激励,使作者重拾信心,展现了母亲对作者的关爱与扶持。

文章第五部分提到,不论作者身处何地,不论遭遇何种阻碍,母亲的眼神总是紧随其后,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对母亲深切眷恋,以及对她目光强大支撑力的感激,同时反映出作者内心对母亲无处不在关怀的依赖和珍视。

这份情感透露出创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与感激,母亲的视线化作支撑创作者心灵的永恒力量。

15.文章的结尾段有何作用?

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核心思想,强化主题内涵,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眼神的重视和感激之情。

(二)浏览下面这篇文章,进行1620题目的解答。(每题的分值为3分,总共有15分)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进步飞速发展,让我们的日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新。在衣食住行的细微之处,在工业制造的各个角落,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

通讯行业里,手机变得非常普遍,使人能随时随地进行联络。各种社交应用比如微信、QQ等被大量使用,让人们的日常活动更加方便。不管是处理公务,还是与家人朋友交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远程对话。

交通方面,高速铁路的迅猛进步显著压缩了旅程所需时长。比如从北京到上海,通过高铁出行几个小时即可抵达,有效提升了日常生活的节奏。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普及,也为都市内的移动开辟了新路径,这种出行方式既有助于环境保护,又十分方便实用。

医疗行业里,科技的发展使不少棘手病症有了妥善医治办法。基因改造手段的运用,为治疗癌症这类关键病症带来了新的前景。远程医疗服务变得普遍,让边远地区的病患也能获得良好的医疗条件。

教育界,互联网技术运用突破了常规教学的时空壁垒,网络课堂的流行促使上乘教学资源得以广泛传播,学子们借助虚拟途径,能够研习国内乃至寰宇的卓越课程。

科技进步不仅重塑了我们的日常,也重塑了我们的思考模式,面对科技引发的深刻转变,我们必须持续学习并调整自身,才能顺利融入这个飞速进步的社会。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科技进步极快,令我们的日常发生巨大转变。

文章第二部分提到了哪些具体案例用以说明科技对联络方面的影响?

答案:手机的普及和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

文章第④段提及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帮助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这表示该技术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为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让人类对抗疾病有了新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科技进步对人类健康的积极影响。

这个答案阐述了科技在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为攻克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文章第五部分提到,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使得优良的学习材料能够广泛传播,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其目的在于突出科技在教育中的实践,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优化了教学水平。

20.文章的结尾段有何作用?

概括全文内容,突显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倡导大家持续进修并顺应技术革新,进一步明确了文章主旨。

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这段古文,接着做2125题,每题2分,一共10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者,已经快九十岁了,住在山北面。他因为山北面的道路阻塞,进出都要绕远路而发愁。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出力铲平这座险峻的大山,让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怎么样?”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动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要把土石放在哪里呢?”众人回答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带领着能挑担子的三个儿子,开始敲石头,挖土壤,用簸箕和筐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尽头。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开始长牙,就蹦蹦跳跳地过去帮忙。寒来暑往,一年才往返一次。

河曲那个聪明人听了,忍不住发笑,打断他的话,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晚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上的愚公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道:“就算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啊;儿子又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重孙;重孙再生玄孙,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的高度却不会改变,还怕挖不平它吗?”河曲那个聪明人,听了这话,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蛇神听说后,担心他不停干下去,就报告给天帝。天帝被他的诚意感动,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分别背走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此,冀州南部到汉水南岸一带,再没有山冈阻隔了。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方七百里

(2)惩山北之塞

(3)杂然相许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