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食韵丨⑥窖藏甜玉米秆丨文猛专栏

雅思2022-11-29 17:07:35佚名

三峡盛产甘蔗,但山上不产,家乡蛤蟆石山一带就没有甘蔗林,却有青纱帐——漫山遍野的玉米林。

六七月时,玉米棒子挂上了“红缨”,整齐地伫立在田野上,大有“沙场秋点兵”之气势,人们这时才懂昔人所造的“青纱帐”一词是多么曼妙。

就在玉米收获的时节,小孩子们总会屁癫屁癫地跟在大人身后,瞅准那未结玉米棒子或玉米棒子结得极为纤小的玉米秆。折断心仪的玉米秆夹在腋间,然后走出玉米林,剥皮就嚼,哎呀,那才甜呐!这种玉米秆,小孩子叫“公苞谷秆”,因为它甜似蜜;大人们叫“空苞谷秆”甘蔗林青纱帐,因为它不结玉米棒子。不管怎么称呼,大人小孩都爱嚼。在那个年代甘蔗林青纱帐,大家每掰一背篓苞谷回家,胸前准有大捆甜玉米秆。

逢上丰收年,甜玉米秆就少,可怜的几根不够人们在地里嚼。逢上多灾年,甜玉米秆准多,一时半会儿是嚼不完的,大家也不愿意一下就嚼完,于是就有了窖藏甜玉米秆。

找来防水性较好的瓦坛子,烧水洗净,然后放些白糖在坛底,加一点泉水,准备工作便做好了。待准备完毕后,把砍回来的甜玉米秆进行清理,而后洗净竖放坛中,盖紧盖子,深埋在阴湿干净的地方即可。放上一两周时间,等田野中的玉米秆全被堆到垛上,没个甜甜的盼头时,就可把坛子挖出来,取上一截嚼嚼。啊!那窖藏甜玉米秆凉浸浸的,甜丝丝的,鲜美如初,一个盛夏都甜着呢!

如今,有了冰箱,要保存或冰镇甜玉米秆,着实没有过去麻烦,但现在却吃不上甜玉秆啦!因为家家播良种,户户精管护,玉米秆子都结玉米棒子去啦!那甜甜的玉米秆,那亲亲的乡情……我依然忘不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市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三峡文艺》副主编)

享更多“美味”

三峡食韵丨①三峡咸菜肉丨文猛专栏

三峡食韵丨②槐花麦饭丨文猛专栏

三峡食韵丨③斑鸠叶豆腐丨文猛专栏

三峡食韵丨④苗乡连心鱼丨文猛专栏

三峡食韵丨⑤六月油炸香丨文猛专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