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翠果最终没有像甄嬛说的那样“因为善心得到好报”?

雅思2022-12-23 18:02:24佚名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来打算写甄嬛的三次成长,梳理了几天发现中间有很多细碎的部分要先捋清楚,才能集中把甄嬛的成长专题写好。

今天就先来梳理第一个重要的小人物——翠果。

翠果,一个出镜很少的小人物竟然喜提《甄嬛传》名场面之一——“翠果,打烂她的嘴”。

另外,这个名场面也引发了许多人对翠果的惋惜之情,因为甄嬛明确地对翠果允诺“你会因为你的善心得到好报的”,而翠果最终的结局是被推进了荷花池,于是大家认为甄嬛的这个允诺没有兑现。

实际上,甄嬛说话算话,她兑现了对翠果的允诺。

这个时期的甄嬛虽然遭遇第一次小产受挫的低谷期,但是她仍处在有美好的人生愿望和期待的阶段。

阿德勒在他的书《洞察人性》中提到,人的心灵发展分为两个方面:欲望和愿望。

愿望是指那些心有所向的东西,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惬意和圆满。

我在前面写甄嬛早期的两个致命性认知局限时,就写过甄嬛一直抱着儒家士大夫的理想主义,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她遇事讲理。

比如,她以“汪景琪有错,他自己担着,若连他的家人亲眷连远亲都被连累到,只怕有些无辜,若为此怨声载道,臣妾替皇上不值”为由劝说皇帝要大度,不要问责汪景琪的家人亲眷。

在甄嬛看来甄嬛传结局,皇帝作为上位者以大肚能容、慈悲为怀营造他在人们心中的好形象,这就是很符合情理和道理的事情。

可是,不管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屁股决定脑袋。会讲道理只是一种逻辑思维,重要的是你站在什么立场、出于什么利益诉求。

否则,单纯的讲道理就成了站在道德高地上说话不腰疼。尤其是在面对冲突的时候,讲理会演变成一种弱者思维,渴望通过积累道德资本压制住并不在乎道德的对手,这不仅很被动,还很容易自我内耗。

举个例子,我之前写端妃是如何利用甄嬛搞垮华妃时,一部分读者留言说:明明是皇帝造成了端妃的悲剧,端妃却报复在了华妃身上。

是的,能看到皇帝造成了端妃的人生悲剧,这很合情合理。但是端妃对华妃下手那不叫报复,那叫反击。因为华妃就是恶意满满地要搞死端妃呀,不让看太医、不给份例……端妃对华妃下手是因为她必须赢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说白了,端妃心里明白是皇帝造成了她和华妃的悲剧,但华妃不讲这个道理。

所以,讲理是好品质,但要分人、分场合、分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能寄希望于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讲理,尤其在职场中。

在第二次成长之前,甄嬛始终秉承着这种“做人要讲理”的人生愿望,也身体力行地去做到了。

最有代表性的有两件事,一件与翠果有关,另一件与敦亲王福晋有关。

敦亲王福晋在甄嬛小产后的低谷期前来探望。

事后惹得甄嬛感慨:“我病了这么些日子,不想却还是她还肯来看我。”

所以后来敦亲王落为阶下囚的时候,甄嬛暗中帮忙让皇帝给了他儿子一个虚爵。崔槿汐问她为啥要帮敦亲王的儿子请封,甄嬛回答说:“当时我失宠失子,宫中那么多人,除了敬妃、眉庄,也只有一个非亲非故的敦亲王福晋来看过我。”

显而易见,甄嬛这是在报恩。

也许很多人会问,那甄嬛为什么还要在皇帝面前告了敦亲王福晋的状,在敦亲王痛打言官的事情上算计利用敦亲王福晋。

这一点也是因为甄嬛是讲道理的,所以善意这种东西,是一码归一码,是一次善意得到一次好报,不是善良一次就一劳永逸的。

私以为这就是甄嬛讲道理的好处,尤其在职场里,甄嬛在这点上的讲道理可以适当借鉴。

以此类推,甄嬛也兑现了对翠果说的那句“你会因为你的善心得到好报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甄嬛在复宠后第一时间就顺带手料理了富察贵人。结果,富察贵人吓疯了,齐妃也慌了,大雪飘飘的日子里来甄嬛宫门前求见。

甄嬛给的回应是不见,且让小允子给起齐妃带话说:“你且去告诉她,富察贵人的事不会连累她,夹竹桃的事情我也不想再追究,让她好自为之吧。”

从甄嬛的角度来说,富察贵人给了齐妃警醒,她也就收手了。一方面,因为齐妃是三阿哥的生母;另一方面,长街之辱主要是富察贵人怂恿串掇齐妃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甄嬛想要救翠果一命。

齐妃在甄嬛手里的把柄就是长街之辱、夹竹桃事件,这两件事可都是齐妃派翠果亲自做的。如果甄嬛追究,不管皇帝如何处置齐妃,翠果肯定是第一时间受罚遭罪的那个。

因此,甄嬛不追究齐妃,就是保了翠果一条命。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翠果得到的好报应该是有个好的结局,而不是被推进荷花池。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很多人心中难免有一种“帮衬过某个大佬,就一步飞升“的玛丽苏情结。

事实上,“大佬”不是傻子,这份善良的情谊有多重,人家心里拿捏的很清楚,即便理想主义如甄嬛,她对翠果的善意给予的回报也是有限度的。

因为翠果给她的善意本身就是有限度的。她在甄嬛在难堪无助的时候,给了甄嬛一缕善意和关怀。

有个很微妙的细节,导演安排的很好,翠果看着甄嬛一瘸一拐的走去,她袖手站在原地弱弱地看着甄嬛,然后有些担忧地低下了头。

私以为这世界上的善良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善良,本身就有做善事的能力;一种是被动的善良,是怕担责任,本质上是一种自保。

很显然,翠果属于后者。

甄嬛可贵的地方在于,她不仅能识别出善意,还能给出反馈。这在生杀予夺的后宫名利场已经实属难能可贵。

然而,甄嬛也因为这种知恩报恩的善良,被别人当作算计的把柄。皇后就是拿甄嬛给敦亲王的儿子请爵来挑拨皇帝和甄嬛关系的,目的就是让皇帝得出一个“甄嬛同情他的政敌“的结论。

可见后宫名利场把人性扭曲到何种地步。

后来甄嬛回宫做到“狠而无心”,某种意义也是对“识别善意、回馈善意”这种愿望的阉割,她再也没有对谁善良过,成了太后那样的人。

最后,就不得不提一下“翠果究竟是谁杀死的”。

我认为,是太后杀死的。

太后质问皇后的说辞是这样的:“你急着杀了齐妃身边的翠果灭口,把她推进荷花池,殊不知翠果怕被牵连,一早就跑到哀家跟前,把她所见所闻都告诉了哀家。”

皇后回:“可翠果的确不是臣妾所杀。”

太后拿起架势威胁皇后:“反正你做这样害人的事,也不是头一回了。”

之前看这段对话,我理解的是在皇后把翠果推进荷花池之前,翠果跑来向太后求救以谋自保,但是太后并没有干涉,任由皇后杀死了她。

如今细看多次后,我恍然意识到,翠果是在她向太后说明完具体情况后,被太后推进荷花池的。

太后是政治家,她会允许翠果说完详情后放任翠果而去么?

不可能。

她必须帮皇后料理好这个纰漏,不是为了维护皇后,而是维护皇后的后位以及家族利益。

牺牲一个小人物,维护她想要维护的整体利益,还顺带着趁机问责皇后,多一个拿捏皇后的把柄:这就是太后的政治思维。

杀人放火金腰带甄嬛传结局,修桥补路无尸骸。如今的太后就是对未来甄嬛上位太后的预言。

其实,看懂了甄嬛,是很难真正喜欢她的。她虽然从后宫这个名利场杀出来一条路,但后宫名利场不仅摧毁了她的爱情,也摧毁了她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和理想。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善良这种品质,不仅需要有锋芒,也需要有能力。尤其在职场中,善良的门槛会相对高一些,但还是希望我们能尽可能地善良,保持心灵成长的美好愿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