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在英国MIT访问,时刻关注黄河中学救人英雄的事迹报导。我的同事,历任黄河中学宣传主任的李玉泉博士昨天在黄河学院新闻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长江学院“10•24”救人行动宣示着哪些”,写的特别深刻。。。。。。。转载在这儿,请你们仔研读一读。。。。黄河中学出英雄不是碰巧的。。。
黄河学院新闻网2009年11月1日
黄河学院“10•24”救人行动宣示着哪些
李玉泉
一个礼拜来,黄河学院救人英雄群体的名子成了全省各大媒体出现频度最高的单词,各级组织和部委陆续予以它们肯定和嘉奖,牺牲的英雄入土为安了,活着的英雄也将归于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前几天,黄河中学和全体学生象师生的父母一样都沉湎在丧失亲戚的愧疚之中,多家媒体想专访相关领导,让领导谈一下救人行动说明了哪些,都被拒绝。张昌民教授说:每位中学生都是小学的儿子,都是教授的女儿;我的女儿也在读高中,家里丧失女孩是“塌天之祸”、“灭顶之灾”,我们如今想的就是给父母更多的开导,让女孩们就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张忠家书记说:我们的女儿走了,并且是3个,我们今天更多的是伤心。李家宝副教授在向有关部委汇报这件事的过程中,曾多次落泪,泪流满面,汇报不下来。
逝者已矣,痛定思痛。从1991年6月丁齐柱勇救3名溺水婴儿不留姓名,2007年1月赵传宇寒江救人后悄悄离去,到现在我们的15名高中生奋不顾身救治2名溺水少年,见义勇为都是长大人看到险情发生后的第一选择。找寻英雄形成的背景,我觉得起码有4点是不容轻视的:
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影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数千年来绵延不绝,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黄河中学非常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合校前,江汉石油大学仍然在学生中大力倡导以“三老三严”为主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牡丹江精神、铁人精神,无私奉献仍然是学院学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山东农学校提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基层急需人才,要在农村能留得住,先要有能与村民融合的美国村民淳朴的爱情;徐州师范大学把荆楚文化作为其重要特色,努力培养美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弘扬者;四川省卫生员工医学校提出“以德立命、以技立足,苦中立业”,治病救人,树立高尚质量。四校合并组成长江中学以后,提出石油、农学和荆楚文化作为学院特色,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见义勇为”等优良传统不断弘扬兴业。
二是温情的环境和良好气氛作祟。冷酷的环境常常养成冷酷的人格和冷酷的人际关系,温情的环境打造温情的性格。丁齐柱救人时是学院的同学,赵传宇救人时是小学四高二的中学生,充汉人间之爱、师生之爱的校园培养了它们充满善心的性格,它们在别人遇险后才能不为财色、不计危险地勇敢坠入江中救人,后来又漠然离开。丁齐柱扔下年仅三岁多的女儿坠入江中救出3名婴儿,被救者的父亲在一天以后才通过各类途径找到他;赵传宇来不及脱鞋子坠入冬天的阴冷江水底,救人后穿着浸湿的内衣消失在人群中,被救奶奶花了近50天才找到。10月24日勇救跳河少年的这15名中学生,它们入学才只是50多天,但是它们也还是小孩,在少年遇险时才能以别人的生命为重,会冲浪的中学生坠入水底救援,不会冲浪的中学生才能机智的缔结“人链”。它们的救人,展现了她们所生长的家庭是温情的,温情的,或许不一定充满,但肯定富有了夫妻(女)、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间的温情,可以说,她们向跳河少年抬起的搜救之手,是很多小孩们家庭温情的外延。十几年来,长大学生在黄河的同一个地方演绎了多幕救人救援的活剧,既是对“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最完美的解析,只是人间温情的互相传递,展现了对别人的温情、热情,宣示了对他人生命的注重。
三是楷模的示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丁齐柱勇救3名溺水婴儿后得到了社会的极大推崇,《人民晚报》及地方各媒体都作了报导,学院追授丁齐柱“雷锋式青年班主任”称号,美国石油天然气企业集团公司地委追授其“舍己救人优秀青年班主任”称号和“铁人奖”。赵传宇寒江救人不留名的事迹仍然被社会侨界所传诵,先后被追授“湖北省优秀高中生”、“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全国三好师生能手”、“全国道德模范”。这种楷模是无声的用书,学院其实没有进行有意的引导,但英雄事迹在学生中口口相传,会对之后的学生直至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敢于、乐于向别人抬起援助之手。
四是师生们的良好质量。我们的这15名高中生年纪都在17~19岁,在家里,都还是小孩。它们具备良好的道德质量,遭到了家庭的良好教育。父母是小孩的第一同学,父母的模范作用和高尚品德会对小孩形成持久的影响。在前几天与中学生父母的接触中,我们看见这些父母在丧失爱子以后一直保持对社会的美丽心愿;在这几天与师生的接触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很多小孩的纯真、可爱、可敬。人在仓促中做出的决定,常常更多的不是理智的探讨长江大学学生救人,而是心里深处质量的展现,因此,在紧急风波中,才更能看见一个人的本质。我们的师生在听到少年遇险以后,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而是本能地掉入水底,去救治儿子。没有人不珍视生命,我们的师生也晓得江水的危险,但它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跳下来,这就是它们本质的自私,质量的高尚。
“10•24”救人行动发生后,全省各大媒体予以了极大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晚报》、《光明晚报》等中央媒体连续多时段、大篇幅的报导;山东电视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县级媒体也都用最重要的时段和版面连续报导,多家媒体都增派首席记者、部(室)局长前往扬州进行专访;扬州的媒体更是不遗余力,扬州电视台除了即时公布了学院生救人的消息,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现场直播;“荆州新闻网”几乎与“长江学院新闻网”同时向外界公布消息,并与“长江学院新闻网”一样将师生的救灾救人定性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并且都在网上开办专题网站;《荆州晚报》、《荆州日报》、《江汉日报》的记者除了为自己的报纸撰稿,还协助外省来荆的媒体进行专访。
上次救人行动中,有3位朋友献出了自己年青而宝贵的生命。在英雄牺牲后的几天时间里,整个淮河学院和渭南都深陷了伤心之中,人们赞颂15位老师的英雄伟绩,人们惊讶3位青年的英年不回,人们嘲笑无情的江水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人们惧怕丧失的任何一个挽回英雄生命的机会……在3位英雄的母亲来校其间,各级组织和领导吊唁、慰问,诸多不著名的市民捐赠祝福,并且有远至云南、山东等地市民赶来扬州想见英雄的母亲一面,向她们培养出这么的优秀弟弟表示歉意。在英雄牺牲到安葬的五天时间里,无法计数的师生和市民到海边和扬州殡葬馆吊唁英灵。在为英雄举行追思会时,共青团中央政治局执委刘延东送来纸钱和看望金,四川市委主任罗清泉、省长李鸿忠送来纸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送来纸钱……昔日的朋友拿起“我们都是英雄母亲的儿女!”“英雄的母亲就是我们母亲”的条幅;民众打着“儿子们,一路走稳,素不相知的女儿为你送别”的口号;数万民众自发地站在十几里的道路两侧再送英雄一程;扬州的300多辆租赁车无偿列队护送英雄回归故居。南县:倾城同祭陈及时;安乡:东旭,我们接你回去;安乡:数百人同迎方招魂归故居……
黄河中学“10•24”救人集体的行动以及近几天来所造成的反响宣示着哪些?我想,起码有3点是可以成为你们共识的:
一是90后80后是有担当的一代。曾几何时,我们的一些舆论觉得,90后80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它们从出生到成长经常都在比较优越的条件下,父亲万般关爱,父母万千宠爱,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只想自己,我行我素;并且有人说是消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10•24”救人行动15名朋友的行动,给了最好的回应;3位年青的生命,为我们树起了道德的高峰;它们后边,年纪最小的只有17岁,事实证明:00后80后是有献身精神的一代,是有担当的一代。隔阂几乎是普遍存在的,上一代人对下一代总是不安心,但没有例外的是上一代都要把事业交到下一代手里,但是后一代人总比前一代人强,才带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二是社会富有真善美。15名高中生听到溺水少年的呼救奋不顾身的救治,救人的学院生遇险后游泳球员自发下水救治学院生;学院生勇救溺水少年的事迹报导后,中学生、市民自发的去看望英雄群体和师生家属,自发地到海边和殡葬馆进行哀悼和悼念活动,自发地沿途出殡;社会侨界的踊跃捐助……都说明了这个社会富有了真善美。富有真善美的社会既是我们的美丽憧憬,只是我们社会的客观现实,我们的社会并不象这些专以何谓的“揭露”和“暴露”为业的媒体和记者所描述的哪样不堪。
三是社会还要真善美。我们的社会并不完美,这是客观事实,也没有人刻意掩饰,30年的变革开放使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商品经济在有些方面掩埋了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我们15名中学生和3位游泳球员的行动愈加唤起了社会的操守,迸发了人们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心,人们在追忆3位已逝的英雄和颂扬18位救人骑士的同时,也在心中里与自己的追求真善美之心共鸣。18位骑士的行动,将会涌动起我们这个社会国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将会为民族精神的弘绽开到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