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导者的共性:危机决策能力,金一南见解独到

托福2025-08-16 21:11:03佚名

伟大的领导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质,若要总结一些共同的特性,危机决策能力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在新作《胜者思维》中,对于领导者危机决策有着颇为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不确定性越小,领导艺术发挥的空间就越小,还指出不要以为危机都是灾难。

毛泽东曾讲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风浪变小的时候,掌舵人的本事就无法凸显出来了 。

何为领导?

拥有在最黑暗时发现微光,

并敢于跟随微光前进的勇气

甘地,在印度有着如同神一般的地位。尽管他并无实际的职务,然而其道德感召力却极为强大。甘地曾经列举出7种能够摧毁人类的事物:

其一,不通过劳作却想获得成果;其二,违背良心去享受;其三,缺乏人格的知识;其四,丧失道德的商业;其五,泯灭人性的科学;其六,没有牺牲精神的宗教;其七,没有原则的政治 。

这些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不过我认为从当下看来,还需要再增添一点内容,即那种没有长远目标、仅有权宜之计的危机处理方式同样会对我们造成破坏。

为了度过当下的困境,不顾一切,全然不顾你的处理办法对未来会造成怎样的重大影响,如此毫无原则地妥协、退步,日后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接着说危机处理中的领导者。那什么是领导呢?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当中,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会自上而下地率领下属活动。他们会自上而下地领导下属活动。他们会自上而下地组织下属活动。他们会自上而下地指挥下属活动。他们会自上而下地协调下属活动。他们会自上而下地控制下属活动。这样的人就叫领导。

领导是个外来词,它源于两个单词。其中一个单词的意思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带领者、领路人。另一个单词是指引方向,虽可能没走在前面,但会告知大家前进的方向 。

“领导”存在两个含义,其一为“领”,即走在最前方,其二为“导”,也就是告知下属方向。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引领众人前行,为大家带来希望 。

国务院一位领导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演说,演说完毕后,哈佛的中国学生将他紧紧围住,向这位领导发问:“我们年轻人都是大树上的一片绿叶,那么请问领导同志,您是大树上的什么呢?”这位领导回答:“我和你们一样,我也是大树上的一片绿叶。”

我认为,这种说法要是从跟群众打成一片的层面去看,是没问题的。然而要是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不行的。树叶会随风摇摆,而领导者应当像树干一样,稳固不动。群众是绿叶,你也是绿叶。群众哭,你也哭。群众笑,你也笑。群众说“后退吧”,你也后退。这样的不是领导者,而是跟随者。

克劳塞维茨被列为西方战略学鼻祖,他认为真正的领导者须具备两大要件,第一是具备在最黑暗的时刻发现微光的能力,第二是拥有敢于跟随这线微光前进的勇气。

前者源于你的智慧,众人都说非常黑,你也看到一片黑暗,然而你更能发觉一线光明;后者源于你的勇气、意志。最好的领导既给予思想,又给予意志。列宁、毛泽东都是此类领导。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差别体现在哪里呢?其一,是领导者拥有权力。其二,是领导者负有责任。许多人仅仅看到了权力,却没有看到责任。领导者权力大,相应地责任也大。领导者开展活动,就是运用权力去承担责任的决策行为。

当然,这个决策包含平时决策和危机决策。平时决策展现的是权力,危机决策体现的是责任,人人都对危机决策避之不及。平时决策中,谁说了算,谁签字有效,谁是领导者,这些都是在显示权力。在做危机决策时,谁决定谁负责,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二八定律:

大人物都善于抓关键性环节

人就是如此,平日里包装得严严实实,到了危机之中便都露出本来面目了。特别是对于领导者而言leader是什么意思,在危机时刻,平常被部属掩盖的那些东西都会暴露出来。自身具备多大的能力,拥有多大的决心,有着多坚强的意志,以及自身的智慧、水平,全都会展露出来。

危机是一种“帕累托时刻”,帕累托定律由意大利经济学家提出,也被称作二八定律。我们强调多数重要,帕累托却反其道而行,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那20%。他的理论源自何处?源自大量的经济学统计。比如,80%的存款来自20%的客户,80%的堵塞发生在20%的路口,80%的工作由20%的人承担。所以他强调,多数造成的影响往往比较小,少数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主要的、重大的 。

帕累托强调局部对整体具有拯救作用,或者反过来说局部对整体存在颠覆作用。拯救你的常常是你的局部,颠覆你的同样是你的局部。并非是大多数时候表现良好,你就能永远顺遂,关键时候若有几步没走好,便会满盘皆输。

林彪曾讲过,要抓住关系战略全局的关键性环节,首先得认识什么是关键性环节。对于不是关键性的环节,可以偷偷懒,打个哈欠。而到了关键的环节,就必须全力以赴。

真正的大人物都善于抓住关键性环节,邓小平便是如此。当年军报打算拍摄一幅展现邓小平日理万机的照片,当时已与邓小平办公室主任商议妥当,新华社和军报联合进行了大致的构图,即呈现邓小平在台灯下伏案工作的场景,案头文案堆积如山,他戴着老花镜正在批阅公文。这是一个非常理想且传统的日理万机的形象。邓小平在办公室看了方案,说了一句话:“我从不办公。”

不要觉得办公室秘书准备的文案就能束缚住自己。邓小平专注于抓重大事务,公文多得整天批不完。新华社、军报的记者后来只能拍摄邓小平躺在沙发上、在台灯下看报纸的照片,前面有个脚凳,他把脚伸开,拿着老花镜看报纸,大家就认为这是日理万机了。我们总觉得领导者殚精竭虑,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日加班,可你是否抓住了重点呢?抓住关键性环节了没有?

要注意,帕累托定律有所启示,需抓住事物本质,辨别出主要矛盾,从琐碎之事中脱离出来,不然可能会被琐事掩盖重点 。

危机是关键性环节,领导科学中最难办的事是做危机决策,做危机决策也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 。

严重的危机感

往往使危机本身得以避免

德国已故总理施密特曾说:“真正的问题向来难以解决,最高的境界其实是转换。”战略的最高境界是顺应形势,因势利导,并非将对方吞并,我们能吞并美国吗?美国能吞并我们吗?我们能让日本永远沉没吗?在如今的环境下,唯有共存这一条路,虽说存在冲突,需要斗争,但共存是趋势。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因势利导呢?

这就需要善于利用不确定性,情况越是明了起步网校,不确定性就越小,领导艺术发挥的空间也就越小。我们今天的人不喜欢风浪,这与毛泽东不同。毛泽东曾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认为,风浪小了,就显不出掌舵人的本事。

危机处理理论并非高深莫测,其最根本的要诀在于领导者挺身而出,让他人看到自己。实现转换、利用不确定性,关键在于不怕事。如此便能将事态朝着有利方向转化,有效抑制危机的危害面,利用危机的功能面。不要认为危机皆是灾难。

马航空难发生后,迫切需要在南海岛屿建设机场以及搜救中心,我们提议在南沙群岛建造机场,目的是维护南海航道的安全,这便是危机所具备的功能方面。在正常情况下,若要在南沙群岛建造机场,问题会非常严重,“中国威胁论”将会出现。此次空难搜救行动中,就连美国也参与进来了,然而却未能找到失事飞机,这证明了什么呢?这个区域极其重要,该区域的搜救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在南海修建机场,以此增强保障国际航道安全的防守能力 。这非常好!这便是危机的功能面。

越存在挑衅,就越会拥有改变现状的机会。你要先去判断现状对你而言是有利还是不利,要是不利,那么挑衅便是改变现状的机会。

所以基辛格讲得特别好:“最好的反危机策略就是用危机应对危机。”基辛格本人有这样一段回忆,那是1996年的回忆。他回忆了1971年与周恩来总理的会谈,那次会谈是秘密访华开启中美关系的会谈,是26年来的第一次 。

基辛格记得十分清晰,他讲:“周恩来的第一句话,让我的谈判腹稿被搁置一旁,毫无用处了。”周恩来说:“我们一直都做好了打大仗的准备,奉行积极防御的策略。我们预备应对苏联、美国对中国的进攻,假设苏联占据黄河以北地区,美国占据黄河以南地区。”这句话令基辛格大为吃惊,基辛格从事外交工作,足迹遍布全球,哪有一国领导人会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场白呢?

基辛格在回忆录当中,刻画了中国领导人极具震撼力的高度危机思维,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严重的危机感常常能够让危机本身得以避免 。第一代领导人拥有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吗 ?第一代领导人具备完备的危机处理理论吗 ?答案是他们没有 。但他们具备这样的意识,危机意识和危机理论并不等同,危机意识与危机处理也不一样,然而危机意识是任何危机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危机处理理论不可或缺的基础,这种意识对我们格外珍贵 。

要是没有这个魂,别的就只是皮肉,很难附着上去。一旦有了这个魂,其他的机制、条文便会附加在你的结构上,进而成为有生命力的东西。

机制即便再完美,也不会自动发挥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特别是危机处理中的领导者,任何机制不管怎样严密、完善,最终依旧无法取代危机中人的意志、洞察以及决断,正是人的意志、洞察与决断真正赋予危机处理机制强大的生命力。

领导四要诀:

对青天而惧;闻雷霆不惊

履平地而恐;涉风波不疑

在这里leader是什么意思,我引用陆绍珩、陆绍琏所著《醉古堂剑扫》中的几句话,我认为这几句话可作为领导干部在当下及未来领导岗位上应对危机时应把握的四点,即君子面对青天会心怀畏惧,听到雷霆不会惊慌,行走在平地上会心存恐惧,涉足风波不会迟疑 。

面对青天心怀畏惧,意味着人应当有所惧怕,倘若什么都不害怕,那就会肆意妄为,必定给自己招来灾祸,人处于顺境时一定要有所畏惧,然而灾难降临之际,要做到听到雷霆也不惊慌,在真正重大考验和大灾难来临之时,任何胆怯、害怕都无法对你有所帮助。

处于顺境时你要留意,就如同美军二十二条军规中所讲,好走的路往往会被埋下地雷,哪怕看起来路很平坦,实则暗藏危险,所以走在平地上也应心怀恐惧。而当风波来临,要毫不迟疑地涉险应对。这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准则,更是危机中领导者应遵循的标准。

危机处理,它更像是一种方法,而非一种技能,危机处理这种理论的产生教会我们一种思想方法。危机,它更像是一种检验,而非一种灾难。危机对民族、单位、个人、集体进行最严格的检验,平常体检结果良好,一到关键时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危机就是这样的检验。

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呢?从今天看,中国走向未来,需要这样一批决策机构,需要这样一批干部队伍在大发展、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担当重任,这些干部高度爱国,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思考又敢于担当。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危机是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老师 。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