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按钮是一个通过单击来触发行为的组件,是最常使用的组件之一。
二、按钮种类
1. 文字按钮
视觉上最弱的按钮,是最次级的行动点。
可用于需大面积展示按钮场景button是什么意思,例如表格组件中的操作列。
文字式控件的高度低于轮廓式控件与填充式控件,在相同尺寸的显示区域里,选用文字式控件可以展示更多条目,这种方式增强了用户的查阅效能。
如下图所示:
文字按钮在外观上与链接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链接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页面间的跳转。
2. 轮廓按钮
常规按钮,用于非主要动作。
常常出现在主要按钮旁边,作为次要行动点。
在具有丰富背景的图像或影片中,为了降低干扰并维持适当的视觉效果,常常会采用带边框的按钮设计。
3. 填充按钮
填充选项是核心选项,外观极为突出,经常用于突出某个关键步骤。
常常使用在“完成”、“确定”类操作上。
一个按钮区域中,主按钮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用户难以迅速识别,主按钮的作用也就无法体现。
4. 图标按钮
图标提供视觉线索,避免逐字阅读按钮文案,更高效地使用界面。
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展示尽量多的按钮。
使用纯图标按钮必须有 提示按钮含义。
按钮有强弱的分别。
填充按钮>轮廓按钮>文字按钮。
图标按钮往往出现在工具类的产品中,呈现 group的形式。
确定按钮的样式时,通常依据单页面的视觉设计,突出重点时采用带填充的按钮,而仅在次要情况下才会选用纯文字的按钮。
但是也有特殊的用法。
在此机制中button是什么意思,各环节的视觉布局大致相同,某个控件在何种版式下呈现何种形态,须依据最为繁复的情形来确定。以映兔联盟管理平台为例,待评估单元里的"沟通"键,若依照先前设定的图形规范,理应采用带填充的图形样式
要是那些经过检测的卡片里,标注为轮廓形按键的“发表意见”选项,并且这些卡片遵循同一个操作步骤,那么性质相同的按键就必须统一样式。
当两个选项同时呈现,并暗示需要做出选择时,若需提供方向性提示,可以突出显示其中一个,同时降低另一个选项的视觉关注度,以下展示的是Mate的示例。
rial 中的案例
三、按钮大小1. 按钮宽度
(1)由文字宽度决定
通常情况下,按钮的尺寸会根据文字的尺寸进行调整,不会采用固定的数值,这种做法能够使按钮的宽度更加灵活。
(2)由容器决定
左下方图片中,发布视频按钮的宽度受左侧导航栏影响,该导航栏不会随浏览器窗口尺寸调整而改变,因此发布视频按钮的尺寸也保持固定。
下图所示,所谓马上联络的按键大小,须依据那位博主挑选模块,而且会依据浏览器窗口尺寸。
那么什么时候由文字宽度决定,由容器决定呢?
当单个填充式按钮或带边框的按钮所占据的空间,小于“三个栏目与两个插槽总宽度”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让容器本身来决定其尺寸。
2. 按钮高度
实际项目实施时,各个具体情境下应用的按钮长度存在差异。标准按钮分为巨型、中型、微型三种规格,其长度分别设定为40像素、32像素和24像素。
B端后台通常倾向于采用中等高度的按钮设计,由于大尺寸按钮显得过于高大,会显著增加屏幕的占用比例。
四、按钮状态
按钮一共有6种状态普通、悬浮、点击、激活、不可用、加载中。
1. 禁用状态
按钮呈现不可点击状态,表明它一旦符合特定要求便能获得交互能力,使我们清晰地知道其存在,未来具备可执行性。只是目前无法操作,但若明确告知用户后续流程,就能让该按钮发挥作用。例如某些促销活动界面,会显示距离活动启动剩余xx小时xx分xx秒。
说明无法操作的理由。有时候,用户先前能够点击按钮,后来却无法使用了。例如,由于链接邀请设有时间期限,一旦超出期限就会变为无效状态。用户或许会困惑于为何无法发送邀请,若在禁用状态时提供额外说明,就能阐明缘由。
2. 激活状态
处于启用形态的按键并不常见,由于多数人倾向于运用鼠标操作。当进行信息登记时,若需操作某个按键,通常让鼠标光标停留在目标位置再执行点选动作,因而无法观察到其被激活时的样子。
运用键盘上的箭头键和竖线键同样能够控制各个界面元素,完成相应功能。举例来说,要触发星图界面的“取消”选项,只需通过回车键,该按钮便会切换至被按下的状态。
五、按钮位置1. 按钮在外部空间的位置
各种界面或信息集合都可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这个中心思想的说明能够概括为三个方面,
2. 按钮内部的顺序
多个按钮并排时,如何安排主次顺序是个常见问题,尤其是疑问类按钮的摆放位置。
苹果、另外两大操作系统领导者提出的计划互有差异,然而只要能在软件内部维持一致性,这些方案同样能够获得用户的认可。
个人主张按照视线移动的次序来布置按钮的次序。比如说,当用户阅读了前面的部分,由于视线需要跨越较大的区域,因此会转移到一个容易“停留”的地点——那就是边缘。具体到这个场景,最右侧就是边缘位置,所以按钮的醒目程度从右往左依次递减。
六、其他
Stata-
上方通常指代的是“行为”,不过有时也能见到象征状态的“控件”,例如视频播放中的“静音”,站酷上的“已关注”。这种情况会让使用者感到迷惑留学之路,由于控件的理解存在互相冲突的地方。
经常给设计造成困扰的切换按钮的歧义性。
典型的比如“开/关”按钮。
这种按键必须体现它当前的状况,还得暗示点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当它所关联的功能需要说明、地方太小、或者在不同语言场景中时,这就变得挺麻烦。
能够明白其中需要图形、文字、色彩、警示等多种手段配合才能实现目的,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使用者看到就能立刻上手,多数人需要实际操作,借助反馈信息才能掌握。
让用户更清晰得理解“状态切换控件”的含义有下面几种方式:
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述,引导用户深入领会文字与控件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控件自身的特性来巩固用户的理解。根据用户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来规划控件的外观,例如在收音机应用中,按钮色调加深能够从环境角度自然地强化用户感知。借助突出的视觉信号和声音提示,帮助用户快速掌握当前界面所处的具体情境。
有关具体说明,请参考State- ——状态切换组件,其使用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