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前古希腊文化回归西欧,西西里为何成翻译中心?

托福2025-09-05 10:20:29佚名

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常被视为一个转折点,那个时期古希腊的成就重新传回欧洲,并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发展。不过,这一转变并非瞬间完成,而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演变过程。在文艺复兴正式开始前的11到13世纪,欧洲经历了一段重要的文化吸收阶段。那个时期相对发展滞后的欧洲,正努力向其他更先进的文明学习经验。那个时期,西西里是希腊文明与拉丁文明交汇融合的关键区域,它担当起重要的翻译枢纽角色,许多古希腊典籍在此被转换成拉丁文。

希腊语在线翻译_西西里希腊语文献翻译中心_拜占庭帝国对西西里翻译运动的影响

西西里之所以能成为希腊文献的转换枢纽,主要得益于它深厚的希腊文化积淀。这个岛屿早在远古时期,就在古希腊文明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到了东罗马帝国阶段,西西里的希腊传统得以延续,并且与拜占庭城在文化层面展现出高度一致性。因此,在公元663年,拜占庭帝国的康斯坦斯二世计划把都城移回西部,于是决定把皇宫建在叙拉古;到了732到733年期间,拜占庭的执政者同罗马教皇产生了分歧,并把西西里等区域划归了君士坦丁堡教区管理。在那之后,尽管西西里被穆斯林统治了两百多年,但该岛东部地区依然居住着许多说希腊语的基督徒,并且保存了大量的希腊文化遗存。尤根尼乌斯是12世纪一位翻译家,他出生于西西里岛,尤根尼乌斯将埃里色雷那位女先知所写的《预言集》从希腊文译成了拉丁文,尤根尼乌斯还用希腊文写了一首有1400行的诗歌,因此他在中古西欧文坛获得了重要地位。

西西里希腊语文献翻译中心_拜占庭帝国对西西里翻译运动的影响_希腊语在线翻译

西西里地处地中海核心地带,是多种文明交汇的重要枢纽,希腊、拉丁、阿拉伯、希伯来等文化在此相互渗透,西西里的翻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多元文化的自然碰撞。自11世纪下半叶诺曼人掌控西西里之后,众多统治者都珍视该岛的文化多样性。西西里王国的建立者罗杰二世在制定法律时,充分考虑到了“王国中不同族群的特点”;卡塔尼亚的主教约翰在1168年对此表示认可,说明“拉丁人、希腊人、犹太人以及萨拉森人,各自依据本民族的法律接受审判”。巴勒莫号称“汇集三种语言居民”的都市,王国里诸多要事均用三种文字载入史册,年份标注时同时采用西欧通行的以耶稣降生为起点的纪年、东罗马帝国沿用的上帝创世年份、穆斯林以迁徙为纪元点的伊斯兰历法,多元文化的交汇营造了翻译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能操两种或三种语言的知识分子担当了翻译工作的执行者。尤根尼乌斯擅长希腊文和阿拉伯文,拉丁文也具备一定水平,他除了翻译希腊文材料,还把部分阿拉伯文著作译成了拉丁文。

西西里翻译活动的重要作用跟拜占庭帝国紧密相连。拜占庭帝国承续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从文化进步层次看,它远远超过那个时期的西欧。拜占庭帝国从不同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西西里的翻译工作。

拜占庭帝国对西西里翻译运动的影响_希腊语在线翻译_西西里希腊语文献翻译中心

拜占庭帝国作为西西里翻译活动的重要文献提供方,在文化层面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帝国在9至12世纪间经历了两次文化复兴,分别是马其顿和科穆宁时期。那个时代,众多古希腊文献得以广泛抄录、整理和注释。文献的妥善保存,为古希腊文化的延续以及向拉丁地区传播奠定了必要条件。弗提乌斯编写的《群书辑要》收录了众多古希腊作家及其作品,其中包含近百位作者和一百二十余种文献,使得大量古希腊文献得以保存至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以及琉善、阿里斯提德、伊索克拉底、德摩斯梯尼的诸多著作,现存的最早手抄本均源自拜占庭帝国经历的那两次文化繁荣阶段。拜占庭王国对古代希腊文明遗产的继承,促进了1100至1300年间欧洲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诸如《苏达辞书》和《农业志》之类的著作希腊语在线翻译,是1000年代拜占庭王国对古希腊学识的汇编结晶,某些篇章在1200至1300年间已译成拉丁文。西西里岛在诺曼人治理时期,与拜占庭王国保持直接往来,这为他们获取希腊语文献提供了便利。威廉一世在位期间,卡塔尼亚的主教亨利库斯·阿里斯提普斯受命前往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赠予他许多希腊文典籍作为外交厚礼,其中就含有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这部著作,后来西西里岛上的众多学者共同将其翻译成了拉丁文。

西西里统治者从政治角度出发,以拜占庭帝国为榜样,使得西西里宫廷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到了11世纪,意大利南部逐步脱离了拜占庭帝国的管辖,转而归入诺曼人的掌控之中。这一转变让该地区成为了连接拜占庭帝国和西西里之间的纽带。西西里当权者借鉴了拜占庭帝国的宫廷规矩和官场制度,他们欢迎卡拉布里亚地区说希腊话的居民到西西里安家落户,导致岛上讲希腊话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在巴勒莫和米塞纳等大都市表现明显。这种现象让希腊文化在西西里统治者中流行开来,宫廷里不少要员都是希腊人,比如王国首席执政官安条克的乔治,以及罗杰二世的老师克里斯托杜鲁斯。所以,拉丁文、希腊文和阿拉伯文原本都是西西里王国的正式用语,不过希腊文特别受到当权者的喜爱。现代研究者调查发现,罗杰二世执政时发布的很多证书,大致有四分之三到四分之四是用希腊文记录的。不只是罗杰二世,威廉一世、弗里德里希二世、曼弗雷德这些君主也对希腊文明情有独钟。他们兴建了藏书楼,搜集了众多古希腊文献,指示专家们钻研并译成另一种文字。其中几部译作是献给西西里君主的礼物。比如一位匿名的译者雅尼斯,他负责把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他在开篇说明此任务系君主所委派:“倘若罗马地区因我的译文而有所裨益,那这份荣耀理应归于您。我接受这个翻译工作并非因为物质利益或名声,而是应您的请求。依据文献资料所述希腊语在线翻译,米塞纳的巴塞洛缪以亚里士多德之名,把希腊文版的《面相学》译成拉丁文。这件事发生在地位尊贵的曼弗雷德统治的宫廷里,他听从西西里这位深受爱戴的君主、科学热忱者的安排。君主们对古希腊文明的浓厚兴趣,是西西里翻译活动得以开展的关键因素。

希腊语在线翻译_拜占庭帝国对西西里翻译运动的影响_西西里希腊语文献翻译中心

西西里在11至13世纪期间,是拉丁世界一个相当活跃的翻译活动发生地,当地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翻译了众多不同领域的文献资料,尤以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最为突出。在哲学这一学科,西西里地区最为出名的翻译家是米塞纳的巴塞洛缪,他负责将八部托名亚里士多德撰写的著作翻译出来,包括《大伦理学》和《论问题》等重要作品。亚里士多德的《后分析篇》和《逻辑学》,以及柏拉图的部分著作,都曾译成拉丁文。亨利库斯·阿里斯提普斯在1156年左右将柏拉图的《美诺篇》和《斐多篇》译为拉丁文,这标志着中古学者首次把这类文本翻译成拉丁文。还有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以及阿那克萨戈拉、塞米斯提乌斯、普鲁塔克等哲学家的著作,也都被介绍到西欧。自然科学范围之内,除了《天文学大成》之外,另有很多著作初次译成拉丁文,诸如欧几里得的《已知数》《光学》《反射光学》,普罗克鲁斯的《机械论》,亚历山大里亚的希罗的《压力机械》,亚里士多德《气象学》的第四卷,等等,不一而足。并且,米塞纳的巴塞洛缪也翻译了希波克拉底的部分医学著作和涉及兽医的文献。从翻译作品的题材分析,西西里的译者更侧重实际用途,他们的动机并非复古情结。可以说,对实际效用的重视是那个时代翻译古希腊著作的主要推动力。

在11至13世纪西欧的翻译活动中留学之路,学者们主要把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翻译的古代哲学及科学文献转译为拉丁文,以往常突出阿拉伯文在此翻译活动中的桥梁作用,但西西里翻译机构里许多从希腊文译成的著作,同样具有相当大的传播效果。早在15世纪以前,西欧研读阿里斯提普斯作品,主要依靠的是《裴多篇》和《美诺篇》的拉丁文译本,彼得拉克等学者所使用的也是这个译本,这个译本同时负责了欧几里得《已知数》《光学》《反射光学》等著作的希腊语拉丁语翻译工作,这些著作在中古时期也颇为流行。直接将蕴含古希腊学问的著作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是探求古希腊学问更为确凿的途径,这种观念在西欧社会逐步获得接纳,并最终在文艺复兴阶段促使学者们整体转向希腊语文本。这种见解的形成,可视为西西里翻译中心在11至13世纪的翻译活动中,为拉丁世界贡献的又一项珍贵遗产。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7日 14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