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2022东京影视节展有何亮点?

托福2025-09-06 20:06:12佚名

今年正值中日建交五十周年纪念,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协作,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联合主办,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承办,国内多家影视单位共同参与的“2022年东京国际影视节展——中国联合展台”举行“中日合作影视论坛及‘全球发展 影像交流’日本作品展播活动”启动典礼。此次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北京、上海、香港、东京四个城市建立联系,中日影视界的代表们一起探讨了中日影视的进步和前景。

东京国际影视节展是亚洲极具影响力的影视互动场合,2021年期间,有313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团体参与其中,进行了2536次商业层面的沟通,当场达成的交易总额达到了2.11亿元。由于疫情关系,2022年活动改在网络上开展,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负责召集了三十多家国内顶尖影视单位,他们以一个中国联合展位的名义参与其中,展示的作品门类包括电视剧、纪实片、动画、电视节目、网络平台、发行环节、后期制作以及元宇宙概念等。

今年东京影视节期间,经两国视听机构合作推动,《超越》《人间至味是清欢》《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等共24部杰出中国视听佳作,将逐步亮相日本卫星剧场、银河频道、bs11等电视频道,并出现在亚马逊日本站等数字媒体平台,凭借这些形象生动的影像、触动人心的人物故事,帮助日本民众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日合拍论坛探讨了怎样制作出广受欢迎的合拍影片的话题。中国制片人、影评人以及井树文化创始人藤井树提出观点,不论选择何种题材,关键在于故事要具有地域特色,情感表达要真切,能够触动人心。他强调,不必刻意突出合拍片的身份以及外国人的观察角度,这样就能创作出让两国观众都喜欢的作品。日本影视界人士大平太表示,中国的喜剧片在日本拥有相当大的受众群体,他从业三十余年的经验告诉他,观众们对于作品的个性化特征和独创性表现尤为重视。

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合作影片并非简单相加,如何使合作双方的长处得到最充分运用,并最终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体现,也是相关影视从业者思考的问题。曾执导过中国与希腊首部合拍片《一日有朝》的导演蓝天,也参与过中日合作拍摄的电影。“我们在国内取景一条小巷,原定拍摄时长为45分钟,日方则希望拍摄两三个小时。起初我们不同意,觉得那条小巷子很一般,不过对方摄影人员觉得巷子里光线运用得特别出色,在反复商量后还是决定投入很多精力去拍摄,最后拍出来的画面效果相当理想。

编剧兼制片人孙允亭谈到,日剧类型多样,除了历史剧之外,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剧集占比较大,并且在中国观众中颇受欢迎,原因是剧中人物互动和情节发展与中国现实生活存在差异,能带给观众新奇体验。他进一步指出,在改编日本原作时,必须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再创作,避免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两种文化优势的有机结合。

动漫作品领域在中国与日本均广受欢迎,相关讨论在交流平台上展开,参与者就两国动漫创作上的不同之处以及合作前景进行了踊跃交流。月冈贞夫被称作“日本动画广告界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中国最早引入的外国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的核心创作者,他预测,中日动画今后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广泛运用cg技术,而日本观众更偏爱二维动画,那里cg技术应用比例大约为15%,但日本国内目前正就“技术过度使用是否会损害内容”的问题展开热烈辩论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副会长兼上海市福煦影视公司董事长袁峰谈到,国内观众心态很包容,对动画类型没有固定看法,只要内容吸引人,就能被市场认可。他还预测,二维与三维技术的结合前景广阔。另外,曾多次参与中日版权合作的燃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皛指出,元宇宙或许能为双方合作开辟新途径。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朱晓茜,日本nhk娱乐事业部资深制片人山中宏之,分别谈到了中日纪录片、中日综艺和音乐会合作的可能性。朱晓茜指出,海派纪录片与日本纪录片都善于描绘普通人在重大历史背景中的际遇,拍摄过程中都不预设结果,以开放的态度进行跟踪拍摄,这为中日纪录片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山中宏之用音乐会作为例子说明,中日年轻人对虚拟歌手都很喜爱,这种歌手类型能够促进双方的合作,他表示音乐是沟通最有效的桥梁。

于志庆秘书长作为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的代表中日语在线翻译中日语在线翻译,谈到他期待中日两国在影视制作方面能有新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在拍摄场地的相互利用、版权的开发与保护这些方面,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加深彼此的合作关系,以此来促进两国影视产业的共同进步,同时协会也将为相关的合拍项目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

栏目主编:施晨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