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堪称全球瞩目的城市。起初,一些人对选举结果表示强烈不满,在1月份初期,他们冲击了国会大厦,导致6人不幸离世。
后来1月20日中午,美国新任领导人拜登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完成就职仪式,这标志着“拜登时期”的开始。作为重要的国家中心,华盛顿一直备受瞩目起步网校,然而人们常常因为习惯而忽略了某些情况,就是华盛顿并非美国建国之初的首都。
美国国会冲击事件
一七七六年美国宣告脱离英国独立之际,包括大陆会议在内的多个政府机构均设在费城,这座城市因而成为实际上的美国首府。由于战争形势变化以及国家初创时期的种种需求,首都的地点多次调整,一七八五年依据《邦联法案》,纽约被定为美国的新任首都。
美国尚未在纽约站稳脚跟,1790年,国会便制定了《首都选址法》,选定南方与北方接壤的区域,另建新城,将其定为联邦首都。
为表彰华盛顿总统在独立战争中的功绩,这座城市冠以其名讳。在建设这座城市的期间,美国将首都从纽约迁移至费城,费城则担当了十年的过渡性都城角色。
美国的三次迁都
美国于1776年宣告脱离英国统治,直到1800年才将政府中心最终设在华盛顿,这十几年间为何多次更换首都地址,又为何最终选定在华盛顿?
一、宣布独立,定都费城
1607年至1733年,英国逐步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区域。为了拓展这些殖民区域,英国向北美输送了大批人口,其中包含了众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以及一些遭受迫害的基督教新教徒。
1763年的北美洲殖民地
那些受迫害的基督徒里,既有清教徒,也有其他教派的信徒,他们之所以从欧洲迁移到北美,与英国发生的宗教变革密切相关。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因为教会反对他与王后的离婚请求,于是发起了宗教变革,决定与罗马天主教会分离。
英国国教并未完全舍弃天主教教理,其改革程度受到质疑,致使部分信徒呼吁更深层次的变革,这些人被称作清教徒,他们致力于推动宗教革新,除了清教徒之外,英国又兴起了以乔治·福克斯为领导的贵格会,该组织倡导众生平等,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清教徒与贵格会教徒因为不断批评英国教会而遭到打击,他们漂洋过海抵达北美洲,其中贵格会教徒大多在宾夕法尼亚安家落户。
贵格会创始人—乔治·福克斯
贵格派人士把人民做主、人人平等等观念引入宾夕法尼亚殖民地,让这片土地成为北美十三个殖民地里最推崇自由平等的所在。宾州首府费城凭借河岸的得天独厚,发展成十八世纪北美最繁华的都市。
费城是由贵格教徒规划和建立的
各个殖民地在其演进期间,即便存在若干不同之处,北方的对外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崇尚自由平等的理念颇为流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获得显著扩张,且奴役交易十分普遍,不过它们最终逐渐孕育出统一的民族认同感。
北美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民众民主观念逐渐增强,但统治英国的母国却面临困境。英国在结束与法国的长期战争后,因巨大的军事花费而陷入财政困境。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英国向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此举激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
一七七三年,宾夕法尼亚以及其它殖民地提议召集一个由全部十三块殖民地代表出席的联合集会,这个集会最终在费城举办。
波士顿倾茶事件
一七七五年,北美掀起了反对英国的武装斗争,费城成为独立斗争的枢纽,组织各殖民地联合的第二次大陆会议,自然而然在费城举行。
第二届大陆会议
十三地代表于费城拟定独立文告,又组建由华盛顿统率的大军以抗英军。各殖民地为维护高度自主权,颁布了联邦条例,致使十三地区组成了松散的联合体。各地拥有议会、征税、征兵等自主权,而中央政府却无此权限。
费城曾是两次大陆会议的召开场所,也是《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的签署地点,因此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独立战争期间无可争议的协调枢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之后,无论是大陆会议还是《邦联条例》,都没有明确指定新国家的首都。不过邦联议会的代表们却长期在费城处理公务,直至1783年6月费城爆发兵变为止。
一七七八年,众多驻守费城的美军战士向联邦政府索要他们在独立战争时的军饷,四百余名军士包围了联邦政府办公地。
费城独立大厅,兵变发生地
邦联当局缺乏调动军队自卫的能力,只得向宾夕法尼亚方面请求支援。然而,该州内部管理机构出于对那些军人的怜悯,并未派兵确保议员们的安全,致使这些议员们怒不可遏,最终选择撤离费城。
费城兵变使邦联议员们意识到中央权力不足的问题,也察觉到把首都设在某个州会存在不安全的隐患。这促使他们考虑专门划出一块土地建立一座城市用作首都,并且这座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州。
二、平衡南北,建都华盛顿
邦联议会代表们离开费城之后,首先前往费城东北方向约几十公里处的小镇普林斯顿处理事务,但普林斯顿这个小镇无法满足代表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又四处迁转,历经多个地点,最终在1785年选择迁往距离费城160公里,经济繁荣的城市纽约,1785年邦联议会决议将纽约定为合众国的首都。
1790年,纽约超越费城美国首都是哪里,成为美国第一大城市
纽约担当起联邦政府所在地,费城兵变的余波仍未平息。那场兵变促使众议员们认清了松散联盟的缺陷,部分议员倡导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同类事件重演。于是邦联国会决定在费城举行1787年的制宪大会。经由各州代表深入商议,美国最终确立为联邦制国家。
美国国玺
美国首任元首于华尔街联邦大厦完成就职仪式,首任国会与最高法院机构亦在纽约建立起来。鉴于该国致力于权力分散与制衡,三大核心机构齐聚纽约办公这一情形,最终确立了该城作为联邦政府首个首都的身份地位。
纽约虽已定为新都,却因南北各州存在分歧,无法确定为永久首都。南北两方自殖民地时代起发展路径就不同,南方各州支持奴隶交易,北方各州则倡导废除奴隶制。经济繁荣的纽约、费城位于北方,其成为首都的决定引发南方州强烈不满。双方代表反复争论,始终未能达成令各方接受的方案。
动图展示美国自由州(蓝色)和蓄奴州(红色)
各州代表间的分歧,因一项财政方案获批而消除。脱离邦联后的联邦政府却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困境。在独立战争期间,各邦累计了超过五千万美元的欠款。战争结束后,中央政府每年征收的税款微不足道,难以弥补开支。
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倡议发行新型债券,同时要求联邦政府全面负责所有债务问题。他的计划将全国债务负担分配给各个州,这对南方各州造成显著压力。
南方各州依靠输出农产品,已基本偿清了大部分欠款,而北方各州却背负着数额巨大的债务负担。汉密尔顿的方案实质上是要把北方的债务负担强行加诸于南方。这一设想立刻引发了南方地区的激烈抵制。
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与南方代表进行商议,向南方的代表说明,倘若联邦政府无法偿还债务,北方各州将不得不脱离联邦。不过,倘若南方接受方案,北方将同意联邦首都设立在位置稍偏南方的区域。经过南北方反复磋商,最终决定将首都定在美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波多马克河岸边。
1790年,国会颁布了《首都选址法案》,此法案要求马里兰与弗吉尼亚两州,在波多马克河岸边各自割让部分领土,用于构建一座新的联邦都城。这座都城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州,而是由联邦国会直接管理。华盛顿总统沿着波多马克河划定了一片约260平方公里的菱形地带作为都城区域。
1801年的华盛顿特区
为表彰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功绩,也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座城市被冠名为华盛顿市哥伦比亚特区,其中“哥伦比亚”是由哥伦布的名字加上拉丁语后缀-ia组合而成。
宾州不愿费城失去首都身份,其代表为此付出诸多努力。联邦国会最终达成折中方案:在新首都建成之前美国首都是哪里,国会暂迁回费城处理事务。《首都选址法》规定,费城作为美国过渡性首都,有效期持续十年。
中央政府聘请了参与设计纽约联邦大厦的建筑师朗方负责规划华盛顿。朗方构思了一个当代的城市蓝图,这座城市以国会大厦为 核心,并以林荫道为轴线。
他规划了华盛顿的街道布局呈方格状,又规划了几条呈斜线的大道,还在这些大道的交叉处设置了环形地带和矩形广场,比如有名的杜邦环岛和法拉格特广场。
杜邦圆环
经过十载建设,首府华盛顿已初显轮廓,1800年,美国将联邦中心从费城转移至华盛顿,此后此地一直作为美国政治中心沿用至今。
现在的华盛顿特区的位置
三、小城典范华盛顿
华盛顿自创建之初就确立为纯粹的政治中心,因此舍弃了经济等其他用途。由于用途单一,最初政府工作人员数量不多。
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华盛顿集中了政府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还聚集了国家级纪念堂、博物馆以及各国大使馆。该地区没有工业生产,但众多著名人文景点,例如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碑等,为这里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华盛顿景色
华盛顿的成长过程并非毫无波折,先后经历了英国的干扰和国内战争的考验。美国获得自由后不久便着手拓展疆域。由于英属加拿大居民不多,这片土地便成了美国扩张的对象。与此同时,英国正深陷拿破仑战争泥潭,无法抽调兵力在海外驻守。
十八一二年,美利坚武装力量进犯魁北克地区,尽管英军在当地的驻守力量并不雄厚,而新组建的美国军事系统同样力量不足,双方均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十八一四年,趁着拿破仑的战局接近尾声,英军向魁北克地区调集兵力,以惩罚美军焚烧约克城(现名多伦多)的举动,派遣部队攻陷了华盛顿,并且焚毁了美国国会大厦、白宫以及财政部等关键设施。
英军进入华盛顿
英美冲突结束后,美国政府并未对华盛顿展开大规模的营建工作,仅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修缮。尽管美国向北方的拓展遭遇挫败,但其向西部推进的进程却并未中断。
美国借助军事冲突、交易等途径持续增加领土范围,逐步从东部的大西洋边延伸至西部的太平洋边。由于领土向西部拓展,位于北方的首都华盛顿与新增的州之间,往来沟通变得困难,然而考虑到华盛顿所具有的标志性地位,美国方面没有考虑迁都的打算。
华盛顿市区地图
西进运动开展过程中,美国北方与南方各州在是否继续存在黑人奴隶制度上分歧巨大,南北方围绕新州是否允许奴隶制展开激烈争论。
华盛顿的营建和拓展主要集中在对岸的河湾地带,同时当时的美国高层官员大多来自北方地区,他们倡议取消奴隶制度。
弗吉尼亚州属于南方蓄奴地区,亚历山大德里亚位于华盛顿特区,是弗吉尼亚州一个关键的奴隶交易地点,所以原先的弗吉尼亚州居民发起了请愿活动,希望将河西岸的华盛顿特区划归弗吉尼亚州管辖,到了1847年,美国国会同意了这项土地归属的变更。
1846年之后,华盛顿特区的范围缩小到河的南岸,1871年,华盛顿市、华盛顿县和乔治敦这三个地方合并,组成了新的华盛顿市。
十九世纪中叶,部分南方州因支持奴隶制度而脱离联邦。随后,南北双方爆发了战争。位于南北交界地带的华盛顿,成为双方军事力量争夺的中心,南方部队距离白宫最近时仅相隔五公里。
林肯总统为维护国家统一,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华盛顿由此成为黑人争取自由活动的重要中心,众多获得解放的黑人随即迁入该城。黑人的迁入,不仅使华盛顿的居民数量增加,也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变化,黑人人口比例在1970年时一度超过七成。
华盛顿特区历年的种族构成占比
美国内战结束后,首都迎来迅猛成长阶段,居民数量快速攀升,1840年,城区居民总数为2.3万,到了1880年,这一数字已暴涨至17.7万。伴随居民数量的增长,首都的版图持续扩大,最终将乔治敦以及周边乡村地带纳入管辖范围。
面积持续增长,同时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华盛顿地域资源,195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首都建设法案》,依据传统格局,着手沿中心线分散城市各项用途。
2019年时,华盛顿市地域宽约177平方公里,居民数量为70万。同美国首屈一指的纽约城相比,后者城区面积超过460平方公里,人口逾800万,华盛顿显得规模较小。不过,若算上整个都市圈,华盛顿都市圈的人口总数超过600万,位居美国都市区第六位。
美国都会区的人口排名
长期作者|羊洋洋
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