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山东号近期在西太平洋进行演习时,美国海军随即派遣装备垂直起降型F35战机的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前往现场,这背后存在多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美国现役航母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尽管其拥有十一艘核动力航母,但依然感到分身乏术,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压力。
航母运作遵循三项准则,通常情况下,其中一艘执行维护任务,一艘投入训练活动留学之路,一艘时刻准备应战。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三艘航母,在战时最多能同时启用一两艘,且实际可供作战的仅限于单艘航母。美军宣称拥有十一艘航母,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仅四五艘左右。
但去年初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已经累计完成第35万次舰载机起降。这艘舰船所属的尼米兹级航母共建造了十艘,目前已有部分开始显现老化迹象,甚至服役时间超过了最初的设计年限。美国方面正在评估是否将尼米兹级航母的使用年限延长至2027年。尼米兹号的退役计划一再推迟,时至今日仍未确定最终时间。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过程本就极为复杂,而其退役工作同样充满了诸多挑战。1961年入役的美国首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于2017年宣告结束使命,经过多年拆解,主体部分已基本清除,唯独反应堆问题尚未解决,至今仍无处理迹象。尼米兹级航母原本规划的使用周期为五十年,然而现今美国海军航空母舰部队面临人员与舰艇双重短缺的困境,一方面预算受限,另一方面航母数量不足。现在美军高层部分人士开始倾向于潜艇部队,也就是说他们提议用潜艇舰队暂时替代航母,以此作为针对中国的威慑手段。
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维护工作同样复杂,例如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每次补充核燃料棒可维持一二十年,但若要返厂进行一次更换,则需耗费五年时间,期间无法执行任务。当前国际局势严峻,东欧和中东地区均爆发战事,美国航母在此背景下无法轻易闲置。
美国在全球的统治范围过于广阔,事务繁多,近两年世界各地局势动荡,战火不断,导致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使用频率极高,负担沉重,这根本不是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因为其管辖区域过于庞大,即便财力雄厚也难以有效应对。
美军航空母舰需遍及全球,北大西洋与地中海各需部署一艘,方能有效遏制俄军,毕竟俄方在两地均设有舰队力量,中东红海区域还需再派一艘,用以打击胡塞武装,波斯湾海域也要常备一艘,以防备伊朗可能的军事行动,南海及东北亚同样需要各安排一艘,以应对中国和朝鲜的潜在威胁,非洲、大洋洲以及拉美地区难道可以完全忽视吗,仅凭五艘航母显然难以应对如此广阔的战区需求。
近期罗斯福号舰艇承担起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的任务,里根号舰艇则负责监视日本以及朝鲜和北太平洋地区。然而本月美国突然将执行西太平洋防务的罗斯福号调往中东地区,接替艾森豪威尔号舰艇的职务。艾森豪威尔号舰艇目前在红海区域忙于反恐作战,为了拦截胡塞武装发射的廉价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已经消耗了数百枚高价值制导武器。美军表示红海护航行动当前是二战以来最繁忙的海上任务,导致军人精神负担沉重,艾森豪威尔号舰船和人员都十分疲惫,必须返航进行休整和船只维修,里根号航母原本负责驻守日本美国有几艘航母,去年已计划回国整备,华盛顿号航母接替其任务,但至今7月,该舰仍未能抵达。
第三,福特舰表现不佳,目前仍处于调试阶段,美国去年同时派遣福特舰与艾森豪威尔号前往中东,前者部署在地中海美国有几艘航母,后者则前往局势动荡的红海,这样安排的意图显而易见。
因此,西太平洋区域显现美国战舰暂时缺位的现象。舰船运用频繁,保养周期久,难以保证准时部署,伙伴们的决心可能减弱,行动也会迟缓,毕竟各自都有紧迫的公务要处理。待到中国福建舰正式服役,局面将发生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