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三大著名金融泡沫事件:荷兰郁金香泡沫、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加拿大2025-10-17 20:07:01佚名

各类非理性表现和过度乐观都会引发泡沫现象。泡沫在膨胀阶段,主要受非理性乐观影响,参与者普遍忽视潜在风险。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反复出现,在当下和将来也不会改变,当那些令人懊悔的经历变成久远回忆后,人们依然会继续“重蹈覆辙”。

三次著名金融泡沫事件的本质都是“钓愚”

乔治·阿克洛夫与罗伯特·席勒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近期合作完成了一部广受欢迎的著作《钓愚》这本书,立足于人类特性,剖析了经济金融领域中,历史上诸多操控与欺诈行为密西西比经济泡沫,构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层次复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金融诈骗发展史。

近代经济金融领域,有三个知名的金融泡沫事件,分别是荷兰的郁金香狂热、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投机、英国南海股票风潮。假期闲暇时,得以再次回顾这三次著名的历史事件。从这三起重大泡沫事件中可以洞察到,在三百多年资本主义演进历程里,层出不穷的操控与欺骗蒙蔽民众的记录比比皆是,其中充斥着贪欲、狡诈和侵占,狂热、恐慌与崩盘接连不断。

部分不法分子借助信息不对称的漏洞设下圈套,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和监管的不足,制造虚假的财富前景,用夸大的叙述让潜在风险显得诱人,吸引普通民众不惜变卖家产增加负债盲目跟风,最终往往落得一场空,损失惨重,一片狼藉。这种现象会严重损害经济,导致金融与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发政治风波。

17世纪30年代发生了郁金香狂热事件,地点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其首都阿姆斯特丹当时是世界主要商业枢纽。郁金香最初从天山山脉经由土耳其人传入君士坦丁堡,之后进入欧洲的皇宫和贵族阶层,并逐渐成为流行装饰品。经过欧洲植物学家的刻意培育,郁金香球茎产生的独特品种广受市场追捧。

郁金香狂热发酵,使这一时尚消费转变成了典型投机行为,人们购入郁金香不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1634年荷兰,炒作郁金香的风潮扩散为全国性狂热活动,世界首个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特设专门市场交易郁金香,由于郁金香栽培周期漫长通常需要六七年时间,远期交易因此出现。

整夜不眠的人们在宾馆入口处忙于买卖,所有凭证都借助签名确认完成轮流递送的交接。在精明投机者的策划引导下,大批普通人卷入其中,不断推高价位。市场在即将见顶的狂热时段里,几乎所有人都丧失了清醒,完全没有察觉到一场经济危机正在逼近。

1637年2月4日,交易商们骤然大量卖出郁金香,突如其来的混乱和挤兑接踵而至,市场迅速瓦解。众人纷纷抛售,唯恐落后。短短七天里,郁金香价值暴跌九成,不少人因此倾家荡产。后来,随着加尔文教派的传播,神职人员常引用这场郁金香狂热来警示世人贪婪的危害。

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的爆裂,主要归咎于金融家约翰·劳的操纵。约翰·劳长期倡导设立国家银行,该银行以金银和土地作为抵押来发行货币,国家掌控资源,并用国有企业的盈利来偿还外债。路易十四逝世后,法国国库面临枯竭,摄政王腓力二世紧急聘请约翰·劳出任财政大臣。十七一六年的五月,约翰·劳在法兰西设立了“通用银行”,开启了法兰西货币变革的序幕,法兰西从以贵金属为主导的时期快速转变为以纸币为标志的信用货币时期,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以“里弗尔”为货币单位的纸币。

约翰·劳手握货币铸造的权力,这是政府赋予他的一项核心特权,由此他开始策划行动。身为法国皇家银行的负责人,他为政府创造了丰厚回报,随后又创办了密西西比公司密西西比经济泡沫,并代表该公司发行了海量股份。这家公司实质上是发行银行的附属机构,其股份交易采用一种独特机制,允许用国债债券直接换取等值公司股份。它的价格自从上市那天起就持续攀升,使得所有持有债券的人都乐意将它作为交换对象。

法国民众普遍知晓所谓“铸币大臣”掌管的企业股份,堪比国家公债的等价物,因其变现能力强,是以国家信誉作为担保的。大家纷纷愿以高杠杆方式不计成本地购入,致使股价被哄抬至离谱的境界。一旦泡沫膨胀到极限,微小的刺激便足以引发崩盘。所有的投机活动总会有终结的时刻,密西西比公司股票泡沫破裂后,号称“金融霸主”的约翰·劳最终露出真面目,非常悲惨地结束了一生。

英国南海公司的情况与此相仿。英国政府面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带来的巨额债务,财政捉襟见肘,转而选择国家垄断贸易来偿付债务。财政大臣哈利创设了南海公司,独占了对南美洲及太平洋岛屿的商贸活动。该公司借鉴了法国密西西比公司的做法,大量发行股票用以认购政府债券。

全球所有上市公司股票均沦为炒作标的,股价普遍暴涨五倍以上。当年南海公司股票从128英镑飙升至1000英镑。部分不法商人和诈骗者趁机牟利,劣质企业股票被疯狂追捧。到了1720年7月,市场参与者逐渐醒悟起步网校,先是海外资本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亦相继跟进,南海公司股价断崖式下跌,最终泡沫破裂。英国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垮掉的“货币经理资本主义”的滋味。

观察这三个案例,任何系统性的非正常举动和过度乐观的心态都会催生泡沫现象。泡沫在扩大阶段,主要受非理性亢奋情绪的影响,参与者普遍忽视潜在风险。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反复出现,今后也难以避免,当那些令人懊悔的经历变成模糊的回忆后,人们依然会重蹈覆辙。

市场心态普遍看涨时,价格不断攀升,即便是头脑最清楚的人也会参与购买行为,所谓“骗子与愚蠢者带领着一批自作聪明的群体不断向前”,他们正是利用了人类本性中非理性的致命缺陷。倘若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最终的结果将会相当棘手。

密西西比企业同南海公司乃官方直接推动的商贸活动,于那个时代堪称一种突破常规的金融探索,不过这两次由当局主导的牛市都以失败告终,教训深刻。借助金融发展史上这几个典型案例,我们得以初步认识货币产生的根源、证券买卖的内在机理,以及市场运作方式同政府债务调整之间的关联。

任何过去都关乎现在,回顾人类历史上这三场著名的巨大投机现象,对于认识金融一体化时期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及相关行业运作特点,有重要的提醒作用。书中记载的部分事实已经模糊,部分仍在继续,再次审视这些并不久远的事件,虽然令人赞叹,但手心仍会紧握,内心也不免涌现出一些难以言喻的难过或苦涩。

金融市场经历过剧烈变革,任何风险事故都不会完全独立发生,没有任何经济体能够绝对免疫,投机行为在金融领域从未间断,只是手法更加隐蔽,这往往预示着危机的来临。英国金融时报知名评论家马丁·沃尔夫曾指出,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已经发生过多次金融动荡,“次贷危机”并非终点,未来必定会出现规模更大、影响更恶劣的危机。

这位作者是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智库的特聘专家,同时担任高级编辑和财经领域的专栏作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