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背后的墨西哥亡灵节,你了解多少?起源在哪?

加拿大2025-10-23 10:31:32佚名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每天都有精彩文章~

记得前年广受好评的迪士尼和皮克斯合作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吗?

电影里,一个十二岁的墨西哥男孩米格尔,与身处阴间的埃里克成为同伴,共同经历了一段寻找“死亡国度”的奇妙过程。

这个影片让生与死的界限不再清晰,让阴间显得如此亲切,它比大多数美国电影都付出了更多心力去展现和再现墨西哥的亡灵庆典。

那么电影所展现的墨西哥“亡灵节”,与现实情况相比,具体是怎样的呢?

亡灵节的起源

早在数千年以前,亡灵节发端于那些忌讳追悼亡者的阿兹特克族群、托尔特克民族以及另一些纳瓦部族。

这些源自西班牙文化背景的古老文明里,离世是生命进程里一个正常环节,逝者依然被视为生者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持续存在于民众的追忆与精神世界里,并在万圣节时获得短暂回归人间的机会

如今亡灵节的风俗,融合了旧时西班牙殖民地的宗教传统和基督教的庆典元素。

亡灵节发生在秋季收获玉米的时节,融合了基督教的诸圣日和追思节,诸圣日是11月1日,追思节是11月2日。

墨西哥的亡灵庆典,通常持续三个自然日,十月三十一日用于准备身后事宜并布置供品台,十一月一日着重缅怀夭折的孩童,十一月二日则追思已故的成年人。

亡灵节不是万圣节?

亡灵节是纪念逝者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缅怀故人,它并非墨西哥的万圣节庆祝活动,两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亡灵节同都万圣节都和“死亡”有联系,不过,二者在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上却相去甚远。

万圣节是散发着恐怖气息的恶作剧“黑暗之夜”,

而亡灵庆典的场面,遍布着多彩斑斓的景象,洋溢着对生存抱有热望的欢欣。

诚然,亡灵节的核心内容关乎逝者,然而它着重体现的是对往昔亲人的一种眷恋和敬重。

墨西哥全国上下,民众皆会精心修饰面容与衣着,开展游行及集会活动,期间载歌载舞,同时亦会祭奠已故的亲人。

如今万圣节主要用来搞鬼魂装扮和恶作剧,也被看作是与逝者团聚的时刻。基督教传教士和殖民者抵达墨西哥后,亡灵节的庆祝时间逐渐挪到了十月份,最终和万圣节的时间段碰巧对上了。

一些深受国际风气影响的墨西哥都市,同样接纳并整合了“万圣节”孩童恶作剧的习俗,这其实是墨西哥同美国之间紧密联系所产生的直接效应。

亡灵节的重头戏是什么?

亡灵节庆典的核心,就是建在私人住宅和墓地的祭坛

这些祭坛并非用于点燃香烛进行供奉;实际上,人们设立它们的意图是迎接逝去之人的魂魄,使其重返他们曾经居住过的那片土地。

所以,经过漫长的“归途”,那些疲惫的躯体会感到饥饿,也会觉得干渴,他们的亲属们就会准备好饮品和各式各样的食物。他们还会为逝去的亲人放置影像资料,并且点上烛火。

如果其中有小孩的灵魂,那么你可能就会在祭坛上看到小玩具。

因此,参照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情节,祭坛呈现为沟通生死的一种实体化象征。然而,在墨西哥,各家祭坛的样式并不一致。

有的祭坛为两层的阶梯式建造,旨在代表天与地。

其余的祭坛或许有三级,象征天界,凡间与幽冥,又或者在更为严谨的信仰体系中,三级祭坛亦可象征神圣的“三位一体”。

此外,还存在其他祭坛,它们或许拥有七重结构,每一层祭坛的台阶,都象征着灵魂为求得永恒的宁静所必须经历的其中一个关键历程。

而说到祭坛不得不提的就是万寿菊花瓣。

万寿菊的别称是阿兹台克万寿菊,这种花是墨西哥人祭奠时用来装点祭坛的重要材料。

万寿菊的花瓣会从祭坛飘向墓地,能够指引漂泊的魂灵回到他们长眠的归宿。

这可以解释为在《寻梦环游记》里,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其基础是由蕴含着“祈福和守护”效果的菊花叶铺就的;

假如那个年幼的男孩米格尔不能收到缀有祝福的万寿菊碎叶贝语网校,他就无法重返阳间。

“吉祥物”爱波瑞吉

《寻梦环游记》里的“爱波瑞吉”,被视为灵魂使者,其实是一种用纸或木头制作的虚构形象,和墨西哥的亡灵庆典关联不大。

但是,这部《寻梦环游记》的制作者,由于爱波瑞吉那明快的色调,非凡的格调,还有地道的墨西哥背景,便把它当作了引领魂灵的神兽。

上世纪三十年代,艺术家佩德罗·利纳雷斯(Pedro )发明了首个爱波瑞吉,并为它们命名,这些名字的构思源自于他独有的奇异幻想。依照利纳雷斯1992年离世前追忆,他当初塑造那些幻境中的造物时,遵循的是“怪异骇人”的构想,而且行动上并未声张。当他对爱波瑞吉运用明快的色调进行装饰时,这些物件才具备商品属性。

他的创作最终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Diego 和 Frida Kahlo 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当前,墨西哥多个地域的匠人着手打造爱波瑞吉,同时把它当作街头装饰品售卖。

对头骨的痴迷?

20世纪初,墨西哥政治漫画家兼版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创作了蚀刻画骷髅头,这就是卡特里娜骷髅头。卡特里娜原本多见于文学诗作中。

初次映入眼帘的卡特里娜头骨,是否让你联想到《僵尸新娘》里的那位女性角色?

然而,波萨达给卡特里娜的骷髅造型准备了精致的法式装束墨西哥亡灵节,命名为卡拉维拉·加尔布兰拉,意图以此作为对墨西哥社会模仿欧洲繁复特性的一个评判。

而“Todos somos ”这句话,源自波萨达,意指“我们个个都是白骨”。

更深层的含义在于,当我们脱去所有人为制造的衣物时,彼此之间并无不同。

1947年,画家迭戈·里维拉在其代表作壁画《阿拉米达公园周日下午的梦想》里,描绘了波萨达的骷髅形象,这个骷髅半身像戴着女性式的大帽子,后来被里维拉称作“卡特丽娜”,这个词在地方方言中代表“富裕之人”。

如今,卡特里娜的头骨被视为一种别致的颅骨,同时也是万圣节最常见的标志。

死者的灵魂吃什么?

墨西哥民间普遍认为,人死后灵魂重返人间时会感到非常饿。因此,不少家庭会在祭坛摆上逝去亲人偏爱的食物。

Pan de 也称作亡者的食品,属于一种常见的甜品类面包,在制作时会加入茴香籽作为主要风味,同时还会用面团塑造出骨头的形状作为装饰品,这些骨头可以排列成环状,寓意着生命的循环往复,而那些微小的面团小珠,则代表着哀悼的情绪。

糖头骨由17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引入糖艺传统而诞生。这种糖艺品借助模具塑形,表面施以水晶色泽的点缀,其规格因制作工艺的繁简差异而有所区别。

饮用的,通常是龙舌兰熬煮的含糖发酵饮品,再有就是用玉米粉做的稀薄热食atole,里面掺有粗糖、肉桂、香草和热可可。

活人的服装穿什么?

这个节日堪称交际活跃者钟爱的时光,由于人们在此期间,不论日间或夜间,都会聚集到街道和公共广场上

而打扮成骷髅,就是过节乐趣的一部分。

不同年龄层的人,都会灵巧地把自己的脸弄成像骷髅似的模样,还效仿卡特里娜( ),装点自己,披挂西装。

不少庆祝者会佩戴海螺之类的发声物件,以此提升节日的喜庆氛围。

在消遣时候采取这种做法,甚至可能惊动逝者,目的是维持与他们的紧密关系。

今日亡灵节

得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工作,“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和收藏品,也涵盖了持续传承的民俗文化。

二零零八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了墨西哥鬼节的价值,把鬼节加进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里。

如今墨西哥亡灵节,得益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以及全球资讯的流通,墨西哥鬼节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十余年间,位于纽约的墨西哥文化跨国交流非营利团体,持续主办着当地规模最大的鬼节庆典活动。

不过,如果你想体验最纯正的亡灵节庆祝活动,还是要去墨西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指出:纽约、巴黎或伦敦居民很少谈论死亡,因为那会让他们感到痛苦,墨西哥人却经常提及死亡,他们戏谑死亡、与死亡相伴、纪念死亡,死亡是墨西哥人最偏爱的对象,也是他们永恒的伴侣。

墨西哥人民对死亡豁达的态度是否感染到了你呢?

这里有许多新奇、奔放又充满悬念的美洲奇闻等着你去探索。诚邀各位小朋友们踊跃订阅,并且留下你的看法和话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