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能够反映时代情绪的变化,可以照亮复杂的社会现象,也能折射出多元的文化特征。最近,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杂志《咬文嚼字》以及《语言文字周报》相继发布了年度流行语排名。在三个榜单的评选结果里,有三条流行语是相同的,分别是“X有无数种可能,Y只有一种情况”“每周工作六天半”“形容人嫉妒心重(我感到很羡慕)”。借助这些网络流行语,我们得以略微洞察2019年8.54亿中国网民的集体记忆以及生活状况。
呈现中国脉动的聚光灯
年度榜单中的流行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涉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焦点事件,另一种属于网络文化中的热门表达。这些词语既简洁地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社会状况,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网民的情绪变化和生活面貌。
2019年,中国网民的关注点不断拓宽,公共议题和重大事件频繁出现在网络用语中,体现出民众对国家公共事务的高度重视。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相关的年度流行语包括“阿中”(对中国的亲切称呼)以及“14亿护旗手”,这些词汇饱含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情感。2019年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网络流行语“不忘初衷”展现了民众踊跃投身国家发展的积极精神面貌。当年的热门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外时事发展,“强权行径”与中美经贸争端有关联,“文化交流”则寄托了国人对于国际互动与沟通的美好愿望。此外,中央将“区块链”定位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优先方向2025年网络热词排行榜贝语网校,促使“区块链”成为公众热议的年度焦点。
这些网络流行语饱含鲜明的时代色彩,通过细致梳理公众关注的事务,有助于保存集体记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炎龙认为,流行语既是语言层面的现象,也是社会层面的现象,里面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社会层面的宏大表达。它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世间万象、民众心态;同时充当社会观察的窗口,能够记录时代变迁,体察社会动向。
透视社会生活的多棱镜
我对“无论路途多么宽广,安全永远至上”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语深有感触,观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便不由自主地分享给他人,这其实反映了大众对于出行安全等关键问题的重视程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前瑞这样认为。这个说法言简意赅,意思明确,很容易记住,在变得广为流传之后,还引发了大家一起创造类似话语的活动,网友们由此创造出诸如“职业无数种,可靠最先要”“送出无数种,安康最关键”“规则无数条,遵从最重要”等富有积极意义指导作用的句子。
今年最火的网络用语也折射出与社会焦点事件相联系的实际情况。所谓“996”是一种工作模式,具体是指早上九点开始工作,晚上九点结束,每周工作六天。这种工作方式源自部分网络公司职员对沉重工作负担的抱怨,其中所牵涉的企业管理规范、员工正当权益等议题曾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度讨论。陈前瑞觉得,“996”这个流行语反映了现代社会,大家对于工作和休息开始寻求更均匀的分配。
另外2025年网络热词排行榜,部分文艺作品存在涉嫌抄袭的情况,今年网上多次发生关于“借鉴他人创意融入自身作品”现象的讨论,是算作“合理参考”还是“侵权行为”,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这个“借鉴”的年度流行语或许能让人们更加关注版权维护和创作标准。
聚合网民情绪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