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内地媒体考察团访问香港中文大学,深入交流成果动

留学方案2025-10-01 20:10:07佚名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六日,内地新闻界代表团三十余名成员到访香港中文大学,旨在仔细探究该校当前科研的最新进展以及整体发展情况。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到场,副校长(教育)潘伟贤教授也参与其中,副校长(策略发展)陈伟仪教授和副校长(行政)陈维安先生相继亮相,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先生、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以及港中大(深圳)校长助理陈恒先生均到场,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也出席了活动,与媒体记者们进行了详尽的对话。

港中大校长段崇智致欢迎辞

国际高等教育排名领先,科研学术屡见突破

港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对内地媒体考察团人员表达了热忱的欢迎和谢意。 在对话环节中,他阐述了港中大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该校近年来的国际大学排名持续提升,始终位列全球顶尖百所高校之中;特别在上个月公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2025排名里,港中大更是跃升至第44位,创下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最佳记录。最新公布的11月6日QS亚洲大学排名中,港中大表现优异,其名次由去年的第10位,显著提升,累计上升了四个位置,最终位列亚洲第6。

香港中文大学科研成果_2025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公布_香港中文大学国际排名

该校在学术研究方面成就斐然,此前培育的豆类作物种子搭乘“神舟十六号”航天器进入太空,成为香港首个参与太空农业科研的案例2025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公布,为航天科技与农业科技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篇章,意义重大。今年九月,港中大与国星宇航联手打造的首颗用于对地观测的卫星“香港青年科创号”顺利升空,这一成功发射体现了港中大与国家科技管理部门、航天机构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之间紧密协作的丰硕成果。十一月开头,香港中文大学前往广州南沙,出席自然资源部与广东省政府联手举办的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探险的出发典礼贝语网校,并且安排香港的科研人员参加队伍的送行仪式。此次科考队伍里,有六位学者来自香港的高等学府,他们当中有四位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这些人将成为第一批加入中国南极科考的香港科研人员。

段校长谈到,长期以来港中大在各个学科方向上获得了诸多成功,依靠国内合作机构的帮助,港中大教学与科研的声誉传播到全国各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区域设置了多个教学科研实践平台。港中大是一所研究型大学,它大力促进科研创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香港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同时充分利用其教育科研优势,有效促进人才培养、人才聚集和科技进步的同步发展。

教学资源充沛,冀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港中大在培养学生方面引以为豪,是香港仅有的采用书院制度的大学。自2021年启动与企业合作的培养项目“学习与工作并行计划”,今年公布的合作公司数量已超过130家,共计提供超过700个本地、大湾区及亚洲地区的实践岗位,帮助更多有抱负的学生,让企业能够提前发掘和聘用杰出人才,从而增进高校与社会的互动。

另外,关于大湾区课程合作,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在2023-24学年共同开办了全香港最早的中港紧密联合的双学位项目,项目名称为跨学科数据分析及 X 双学位项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广泛的跨领域学识和才干,并且可以深入钻研自己挑选的范畴。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计划在2025-26学年增设三个新的本科专业方向,分别是“公共人文研究”、“人体活动科学与健康探究”以及“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旨在培养拥有开阔眼光和扎实专业能力的人才。

产学研深度融合,造福社会为任

这次行程安排紧凑,考察人员先后探访了港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欣赏了“人工智能推动进步:香港中文大学探索之旅”的展示,了解了港中大历史馆的馆藏,考察了香港微生物群落研究中心和创新检测技术平台,并且和学校的资深学者及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对话。

参观港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港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也就是太空所,里面任职的港中大卓敏地理与资源管理学教授、同时也是太空所的负责人关美宝教授,她向外界说明了港中大和国星宇航合作完成的“香港青年科创号”卫星项目。这颗卫星今年9月借助捷龙三号火箭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太空轨道,象征着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的首个卫星项目圆满完成,同时也是香港第一颗由港中大深度参与设计、制造及数据分析的对地观测卫星。

关教授在会议中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安全与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她提到港中大首发实验星已经成功发射,这是多方协作的成果,体现了港中大在航天与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卓越能力,未来将促进更多创新性研究,为全球应对灾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2025泰晤士亚洲大学排名公布,从而造福社会,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参观“人工智能促进发展:香港中文大学创新之旅”展览

港中大工程学院于港中大图书馆地库的进学园和创客空间开展了“人工智能推动进步:香港中文大学创新探索”的展示活动。港中大工程学院院长曾汉奇教授、港中大图书馆馆长文奈尔先生、港中大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研究讲座教授任扬教授以及众多展览参与者,对媒体团队表达了热烈欢迎,并进行了生动细致的阐释和说明。

场地划分成五个部分,包括医疗保健, 视觉艺术和创作, 教育培训, 高新科技和智慧家居, 电子助手和互动装置。 汇集了众多行业的前沿实践, 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

参观港中大大学校史馆

港中大校史馆的参观活动里,大学档案负责人曾柳欢女士对新闻界人员阐述了该馆的沿革情况。展馆内部陈列了数百幅具有历史价值的影像资料、实物以及互动装置,使参观者能够了解港中大过去六十年间的成长足迹和所获荣誉,并且能够追忆香港社会数十年来所经历的深刻变革。港中大在香港所有高校中,独有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的学者执教,校史馆的主题陈设里,那些稀有的荣誉奖杯,彰显了该校卓越非凡的科研建树。

参观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

港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兼裘槎医学科学教授黄秀娟教授,同时也是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总监,向媒体团阐释了该中心的职能,这个中心专注于人类微生物群的科研工作,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项目,用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并以此促进创业活动。

参观创新诊断科技中心

创新诊断科技中心里,生物信息学总监江培勇教授讲解了血液中游离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它在疾病检测方面的实际用途,还讲述了港中大医学院副院长兼化学病理学系主任、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卢煜明教授和同事们进行科研产业结合的成功案例,卢教授还亲自带领记者们参观了创新诊断中心的科研场所,并且和记者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这次内地新闻团队的到访,显著增进了高校与内地的互动往来,全方位展现了港中大在科研能力、创新成果、人才培育等层面的卓越表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