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规实施之际,我手机里的移民讨论组瞬间沸腾;有人立刻计算币值兑换,有人把履历中“五年从业”改成“八年”,最决绝的一位把婚房委托给房产中介挂牌,声称若不及时出售便无法赶上递交材料的截止日期。
我蹲在虹桥机场卫生间里看完内政部文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国内三十五万算高收入,到了墨尔本扣除税负后只剩九万五千澳元,折合人民币每月四万以上,表面看不错,可悉尼一杯咖啡就要八元,每周房租六百五十,薪水涨得比房东笑得还慢。
更不可思议的是,过去仅靠体力劳动也能获得机会,如今医疗、电气、编程领域成为热门选择,职位数量充足,录用流程迅速,但考核全部使用外语,题目库中甚至把“心脏急救初始动作”都写成论述文。
我表妹成为护士后,雅思成绩四个满分,州担保获批那天她没掉泪,她母亲先哭了——女儿终于不用去三甲医院上夜班澳大利亚移民多少钱,每周工作42个小时,时薪42澳元,扣除税费后比国内科室主任的工资还高。
不要只关注经济利益,澳大利亚构建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贝语网校,类似袋鼠育儿袋般周全:来年将覆盖牙科治疗费用,失业金金额增加百分之十七,首次购房的印花税大幅减免,然而这些优惠条件设有门槛——必须先获得永久居民身份,这意味着连续三年维持稳定收入,期间若遭遇一次失业就要重新开始等待。
我仔细盘算了经济账:北京五环的老旧房屋,价值相当于悉尼郊区的带院住宅,加上一辆丰田凯美瑞,再添上孩子十二年的公立教育费用,然而,这样的交换需要牺牲父母的医疗保险,失去老同学的人脉网络,还有夜晚与朋友聚会的欢畅时光。
最令人失望的是社会阶层传递,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显示,零一代人的阶层固定程度达到0.72,几乎无法改变;而在澳大利亚,仍有百分之六十八的子女收入超过父母,这种情况宛如抽奖,至少机会尚存。
有部分人采用双重策略,用188C项目投入大量资金获取澳大利亚永居身份,却保留在中国户口,以便孩子能够同时参加两国的高考,百分之二十八的高净值家庭已经采用这种方法。
普通人如果没有五百万资产,选择范围就变得很有限,要么在国内参与激烈竞争,直到35岁被当作社会负担,要么冒险选择技术移民,用青春换取英语分数和职业资格认证。
我最终没忍住,在集体里发了句直率的话:要离开就别考虑币值,算的是你是否能够承受三年之中没有友人、没有亲人、没有亲切的气息;要留下也别发牢骚关于九九六,先探问自身是否能够忍受孩子十年后还在同一题目上反复练习。
移民不是逃离,是换考场,卷子不一样澳大利亚移民多少钱,时间一样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