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专业从冷门到热门,给高考生填志愿的启示有哪些?

留学资讯2025-08-04 20:05:59佚名

熊丙奇

央视报道称,部分省份的考古学专业呈现出“入学即就业”的现象,且提供编制保障。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发布了针对“文物全科”本科生的公费定向招生新政策考古学专业,旨在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其中,山东省今年首次启动该计划,计划招收60名学生。这些学生入学时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的待遇,毕业后需在本省的市县区级事业单位服务至少5年。

考古学曾长期被视为“冷门”且缺乏发展前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热度逐渐攀升。这一变化对高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提供了借鉴:应当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来挑选专业,同时还要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避免盲目追逐所谓的“热门”。就业形势的“冷热”状况会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若不从个人喜好和兴趣出发,盲目追随热门行业,很可能会陷入既学不会技能,又可能在毕业后遭遇就业市场冷热交替的困境。

四年前,来自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在高考中取得了676分的高分,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众多网友对此发表意见,认为考古专业是一门“冷门”学科,且前景不佳,建议农村女孩选择薪资更高的专业。然而考古学专业,钟芳蓉并未被这些声音所动摇,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现在观察,幸亏她有着自己清晰的兴趣和爱好,若依照网友的建议,挑选他们所推崇的“高薪专业”,那么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不仅难以寻得一份高薪职位,即便是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稳定工作,也是相当困难的。

四年前,那些被自媒体“网红”大力推崇,声称具有光明“钱途”的专业,并未像他们预测的那样,为选择这些专业的学生带来高薪的工作机会。实际上,仅凭“钱途”来挑选专业,这种做法极不可靠。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各不相同,即便他们选择了某所大学最顶尖的专业,也难免会出现有的同学成绩优异,而有的同学则因兴趣或能力不足而表现不佳。对于那些学习效果不佳的同学来说,顺利毕业都成问题,更别提找到理想的工作了。近年来,热门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现象屡见不鲜。

此外,同一专业在众多院校中普遍存在。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全国共有973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也颇受欢迎,有494所高校提供。显而易见,因各校的办学定位和条件各异,部分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专业缺乏独特性。更有甚者,某些学校甚至为了吸引考生而盲目跟风开设这些专业。考生在挑选大学专业时,需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办学状况,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不可简单地将这些专业视为“热门”。

挑选院校与专业需彰显个人特色,切勿盲目跟随潮流。对个人而言,追求所爱远胜于追逐热门。热爱之情,学生可自由掌控,它是精通所学、构筑核心竞争力之基石。相较之下,热门领域却是动态变化的,尤其在人工智能盛行的当下,新兴职业层出不穷,行业需求与职业发展趋势在未来数年将发生显著变迁。

考古学这个曾被视为“冷门”的专业如今正逐渐升温,这一现象无疑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然而,考生们不应仅因考古学目前的热度而盲目跟风,忽视了自己对历史与考古的兴趣。若仅仅是为了追求就业编制而选择考古专业,那么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真正适合这一领域。同理,对于其他诸如公费师范生计划、乡村医学生计划等选择,也应持同样的谨慎态度。

高考生在决定志愿时,理应增强自我选择意识,深入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并且对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从众,在大学期间不至于感到困惑。此外,也有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似乎缺乏个人兴趣和爱好,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普遍认为“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学校与家庭在学生基础教育期间,需共同关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实施生涯规划指导,助力学生深入了解、塑造、发掘自身潜能。此类教育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