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女学生田花花向中新网记者吐露心迹,她之所以决定来华攻读中西医诊疗学问,主要是被汉语深深吸引,同时渴望探究两种医学体系的不同之处,她还期待能透彻学习中医知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
最近,田花花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姑娘,正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就读,照片由高嘉琪拍摄。
田花花非常想到中国,高考结束后,她去了伊斯兰堡大学孔子学院就读。2022年,她终于实现了愿望,被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是中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复杂,既有喜悦也有悲伤。高兴的是我的学问和中文能力都进步了,难过的是很久见不到亲人。一个人在外国生活很不容易,田花花承认,她来中国读书时家人给了很多关心和援助。起初,她总是想念家人,对四川的饮食也不太习惯。来到这里一个多月后,我寻到了几道与故乡口味相近的佳肴,接着便渐渐适应了当地饮食。
近日,在四川成都,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高嘉琪 摄
田花花在中国求学期间,热心参与各项活动,从而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今年7月,她参加了巴蜀文化体验活动,与来自二十七国的四十七位国际师生同行,先后走访了成都、自贡、乐山、雅安等城市。在那里,大家动手制作了宫灯,亲手烹制了川菜,欣赏了茶艺表演,观赏了国宝大熊猫,学习了传统武术,感受了中医魅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互动实践,田花花得以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想那段往事,田花花内心依然十分感动。中国先贤的才智确实令人钦佩不已。有传闻称乐山大佛始建于十二个世纪以前,在那个缺乏现代工艺的时代,人们不禁好奇匠人们是如何完成如此宏伟的工程的。田花花还特别钟爱大熊猫,她觉得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喜爱这种体态圆润、神情呆萌的珍稀动物。中国对大熊猫的守护十分到位,期待子孙后代也能享有这样的待遇,继续观赏这些惹人喜爱的生灵。
近日,在四川成都,巴基斯坦姑娘田花花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高嘉琪 摄
如今田花花已经习惯了留学生活巴基斯坦留学生,对“中国式”的便捷记忆犹新。出门不必携带钱包,任何地方都能扫码付款。自动取款机和自动售货机到处都是,为她们提供了极大方便。她觉得,中国正处在飞速进步的阶段,自己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也能实现快速提升。
今年正值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动工十周年之际。田花花目睹了祖国近年来的建设成就,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分值得肯定,她见证了该倡议给国家带来的切实效益。拉合尔橙线是中巴合作兴建的地铁,也是巴基斯坦首条地铁线路。该项目在能源供应、基础设施改善以及产业协作等多个领域巴基斯坦留学生,都让我国发生了显著进步。
关于前途,田花花有两种考虑,她或许会在海外继续深造,以便更深入地认识中西方医学的不同之处,倘若国内能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她也会很高兴地选择留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