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7月9日刊文,转述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消息,近些年,澳大利亚中国学生回国求职者持续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如今“海归”在国内就业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许多“海归”在中国工作后才发现,过去被视为优势的“海归”身份,如今竞争力明显减弱。
大量海归涌回国内直接引发海归群体内部竞争白热化,加之国内就业环境本就紧张,导致本土人才与海归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升级,许多海归因而在中国遭遇发展困境,沦为海待,这一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随即采访了悉尼麦考瑞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黄堃
黄堃谈到,近年来,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学生回国工作遇到困难,这已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澳洲“海龟”变成“海带”的情况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部分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工作时难以接受每月只有3000到4000元人民币的薪资待遇,他们觉得在国内赚取这点薪水与之前花费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学费和生活费相比很不匹配,内心感到十分纠结,因此宁愿选择待业也不愿接受屈就的工作机会;其次,澳洲中国留学生选择专业时大多听从父母安排,集中选择商科、会计、金融等听起来比较体面的学科,却忽略了国内就业市场瞬息万变的实际需求,造成所学专业与就业市场所需技能脱节;最后,许多中国留学生追求快速完成学业,留学期间没有刻苦学习英语,导致英语能力不足,在与国内人才竞争时无法发挥“海龟”应有的语言优势,因而难以获得就业市场的认可。
为了避免让澳洲“海龟”变成“海带”,黄堃提出如下攻略:
计划归国的中国学子,在远赴海外求学期间,需要提前对国内职业领域所需的知识方向进行深入考察,并探究在澳大利亚哪些学科领域具备更丰沛的实践训练资源,从而为回国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就业道路顺畅无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提议澳洲政府部门与相关行业单位,应着力拓展针对留学生的实践工作平台,帮助学子们积累必要的职业技能澳洲留学回国了很后悔,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要掌握好英语这门语言,精湛的英语能力是归国留学生最突出的长处贝语网校,也是衡量他们价值的重要标尺。
要认识到国内工作环境的转变澳洲留学回国了很后悔,转变思想观念,从容接受工作挑战和薪资预期。黄堃指出,由于澳大利亚移民规定趋严,同时在国内求职变得更为困难,中国学生确实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根据他的了解,麦考瑞大学的中国学生毕业后,一半人选择回国,另一半人选择留在澳大利亚,这个现象通常有两种原因造成,家境优越的学生多数已经在国内找到了工作,所以倾向于回国发展;而家境普通、尚未确定职业方向的学生,则倾向于留在澳洲继续学习,或者寻找就业机会,这些人被称为“海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