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掌握的信息显示,2022年北京市共有21家民办教育机构更改了名称。进入2023年之后,仅仅一天之内,另外两所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私立学校也获得了更改校名的批准。
专家指出,近两年民办教育领域多项新规实施,促使民办中小学的构成出现显著转变和重组。 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审视,校名变更反映出民办中小学办学趋向标准化。
01
两所知名民办学校同日获批更名
北京市朝阳区乐成学校
最近,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公布了编号为朝民民许准变字〔2023〕5号的《准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准许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更改校名。
朝阳区民政局准许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官方文件表明,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在2023年1月4日递交了更名注册请求。经过审核,确认其满足法定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内容,批准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更名为 北京市朝阳区乐成学校。批准更名的日期是2023年1月13日。
北京市朝阳区博雅明悦学校
乐成学校更改名称的那天,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接连公布了三份《准予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分别是朝民民许准变字〔2023〕6号、朝民民许准变字〔2023〕7号以及朝民民许准变字〔2023〕8号,这些文件批准了北京市朝阳区启明星双语小学更换法定代表人、调整机构地址、修改机构称号。
朝阳区民政局准许变更行政许可决定书。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官方文件表明,北京市朝阳区启明星双语小学在2022年12月26日提交了更改法定代表人登记的请求,更改办公地点登记的请求,以及更改学校名称登记的请求。经过审核,这些请求满足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的相关条款,经过审议,同意北京市朝阳区启明星双语小学的法定代表人更换为程赟,单位地址调整至北京市朝阳区顺黄路下辛堡村北1号,学校名称改为北京市朝阳区博雅明悦学校。
02
北京多所中小学民办学校已更名
二零二二年三月起步网校,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宣告,该校正式转型为北京市朝阳区清森学校乐成国际学校,此乃京城首例完成更名的“公参民”教育机构。此外,清森亦为北京首家舍弃公立校称谓的私立学校。紧接着,另外八所教育机构陆续移除了校名中的公共教育成分或其缩写形式。
2022年北京9所民办校去掉公办校名的学校分别是: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清森学校”;
一零一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启慧未来学校”;
人大附中与北大附小共建的这所学校,它的名字调整成了北京市海淀区人北实验学校;
清华附中稻香湖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北外附校双语学校已经转变为“北京市朝阳区北外同文外国语学校”这个新名称,
北京市第八中学怡海分校更名为“北京市丰台区怡海中学”;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更名为“北京市丰台区新北赋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已经转变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朝分实验学校”这个新名称。
北京八十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睿森学校”。
2022年北京市部分具有国际性质的私立特色学校更名状况,以下为部分记录:
北京世青国际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世青学校”;
北京市力迈中美国际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力迈学校”;
北京二中亦庄国际部更名为“北京市阳光情(国际)学校”;
北京市民办新亚中学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正源新亚学校”;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暨佳莲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昌平区佳莲学校”;
北京君诚国际双语学校更名为“北京君诚双语学校”;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更名为“青苗学校(阳光上东校区)”;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怀柔校区更名为“青苗学校(怀柔校区)”;
青苗国际双语学校那个位于朝阳常营的地方,已经换了新名字,现在叫做北京市朝阳区青苗学校,还是那个朝阳常营校区。
启明星双语学校已经变换了名称,它现在叫做“北京市朝阳区启明星学校(三里屯校区)”。
启明星双语学校已经换了新名字,现在是“北京市朝阳区启明星学校(北皋校区)”,这个名称已经确定下来。
北京市海淀国际学校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外国语藤飞学校”。
03
多所民办学校已转为公办
二零二二年五月,海淀区教育局公布信息,从二零二二年九月的新学期起,清华附实验中学、人大附中分部、理工附中分部等七所私立学校将整体改为公立学校,公立教育提供的学位数量因此增长大约一万个。
这几所学校,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将转变为区级公办学校,校名维持不变,以新公办学校的身份开展新学年的招生录取事务。清华附属实验学校将转变为由大学承办的公办学校,民大附中实验学校、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则分别并入由大学负责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这两所公办学校。
04
民办学校新轮洗牌的背后是什么
民办学校的更名以及转型为公立学校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家近些年针对民办教育颁布的诸多新政策。
去年,多部教育新规如《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与《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相继发布,国家持续对民办中小学的发展进行规范。
去年五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份文件,详细说明了如何规范私立基础教育的实施,这份文件被称作《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
《意见》明确要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命名需遵循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名称不能包含“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这些字样,也不能加入公办学校的全称或简称。
私自添加任何教育机构标识,都属违规行为;禁止混入外文词汇或海外国家地名;不能借用国外学术机构名称;避免使用易混淆的表述;不得借助公立学校声誉谋取商业利益。
《意见》提出,各地需依据审批管理权限,逐校检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名称,对于不符合命名标准的学校,要按照相关规定,命令其限期更改名称。
去年八月,教育部联合另外七个部门公布了相关文件,对公办学校参与创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行为进行规范。该文件指出,若公参民学校能满足“六独立”的办学标准,则允许继续作为民办学校运营;如果办学条件达不到这些标准,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乐成国际学校,同样可以保留民办学校的性质。
其中,六独立具体包含独立的法律身份、校园建筑与相关设备、专职教师团队、财务与会计管理、新生录取工作、以及毕业文凭的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