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你都会全力以赴投入自己。因为你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如点燃的导火线,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犹豫。”——石田衣良
金伯利·麦卡洛在《荆棘鸟》的开篇写到:
“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从离开巢窝的那刻起,就一直在寻找荆棘树,找到了,就把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放开歌喉,歌声胜过任何生灵。歌唱完了,生命也衰竭了。它忍受剧痛,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搏命而歌,历经磨难苦楚,只为生命的最美好,让我想起了《美丘》的主人公,也是这样一只荆棘鸟,为生命而欢唱,爱到至死不休。
《美丘》是日本直木奖读者期待度NO.1的爱情小说,讲述的是身患绝症的大学女生美丘,在生命的最后时段,与太一相知相爱,奋力向命运抗争的凄美爱情故事。作者石田衣良被评论界誉为“捕捉现代感觉的妙手”,曾靠《十四岁》夺得有日本文坛“奥斯卡奖”之称的第129届直木奖,一举奠定自己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石田衣良说:青春小说,是一个人的青春结束以后回过头来才写出来的东西,这时候青春落幕了,也成熟了。成熟作家更知道自己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美丘》是石田衣良在50岁时才出版的情感小说,但他无心将这段爱情打造成青春偶像剧。虽然以爱情为主线,背后折射的却是日本人的生死观。生死观,就是对生与死的看法,通过死来表现对生的看法。
作者石田衣良
01 生与死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相伴而行的;死是生的一部分,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
村上春树曾在《挪威的森林》里说:“死亡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日本人认为生与死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伴而行的。举个例子,假如某个人在路上突然遭遇车祸致死,日本人可能会想“此时此刻这个人的死或许早已命中注定,我们只能祈求他的冥福”。死亡早已伴随他许久,如今只是时候到了。
日本人认为,“死”并不是恐怖的,而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种眷恋、一种对自己人格和灵魂的升华。著名作家,像川端康成、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等都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通过死来达到生命的新生。就像川端康成所说:“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
日本有句俗语:“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日本人常把樱花比作人的一生。樱花的美是绚丽又短暂的,花期只有短短4天。每到樱花盛开的季节,日本人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观樱会”,在和春风中尽情欣赏樱花飘落的情景。在缤纷的时刻告别,将最美的瞬间留给人世,便是日本人对“死”无上的向往。
著名的日本西行法师曾在和歌里写:“愿如释尊,物化阳春。望月在天,花下殒身。”
大意是:“真希望能在春天樱花最烂漫的时候死去,就跟释迦摩尼死于二月十五那样……”
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日本人尊为日本精神。
《美丘》中的女主角美丘小时候因为车祸头盖骨骨折,被医生植入硬膜时感染雅各布病,俗称疯牛病,这种病没有药物,无法手术,潜伏期不定,一旦发病,3个月内脑子就会变得跟海绵一样,到最后丧失所有记忆、语言、行动能力,生命枯竭而亡。这种不知道何时面对死亡的恐惧一直伴随着女主,所以她也想到了自杀,想在自己清醒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害怕我不再是我,更害怕我完全变了以后,太一君不再爱我了。”
“当时想的真是干脆死了的好!什么事都不顺利,什么事都麻麻烦烦。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病,每天活得也不安心,干什么都没意思。轻轻一跳,就彻底放松了。”
坂口安吾在《堕落论》里说:希望美好的东西能够美好的终结,是一种卑微的人之常情。最初的美丘,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能像樱花花落般美丽地死去,安静而体面地离开。
日本人对生死的独到见解,背后有很多因素的影响:
1. 日本人的“无常观”
日本是个多灾多难的岛国,经常发生海啸,地震,日本人深刻体会到世事无常,时时刻刻在感受着危机,骨子里透漏着悲观主义。
2. 追求“物哀”的美意识
“物”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观的理解。‘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
物哀是一种审美意识,也是一种生死观。日本人为了追求美,用自认为完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认为死亡是另一种美,甚至,比生命更美。
3. 崇尚献身而死
日本武士精神注重“看破死亡,无惧死亡,心甘情愿为君主而舍弃生命、英勇献身。”这与日本人强烈的集体观念有关。日本人通常把个人价值维系在其所存在的集体利益上,他们觉得为集体献身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4. 中国佛教传入的影响
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它所宣扬的“无常观”、“生死一如”等思想,也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人认为:人死之后都可能成佛,不论尊卑贵贱。因此,日本人在面对死亡时更加从容淡定。虽然也对生命有所留恋,但是一旦死亡来临时就打消生的念头,接受死的命运。
总的来说,日本人不畏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这是一种与别国不同的独特的生死观。
02 与佛教“无常”的态度不同,日本人在消极中寻求积极的突破,积极地面对消逝,感受消逝的美
“无常”来自于佛教,意为“万物没有永恒,一切终将逝去”。这似乎在给人传达一种“无奈”与“放弃”的思想。
虽然佛教上的无常观更多传递的是一种较为消极的力量,但是日本文化视域下的无常观则是从消极的表达中寻求积极的突破,渴望寻求新的机遇和开始。
比如书中美丘知道自己的生命很快会走到尽头,她仍然努力完成学业、勇敢追求爱情,就算是背负恶名也在所不惜。因为她想要活成理想中的自己,去弥补人生与心中的“遗憾”。
美丘说:时间不存在永远,我们都像点燃的导火索一样活着,就算这么极普通的一天也是租借来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人来把这借来的时间统统收缴回去。
再比如,日本民众会在街头用落叶创作爱心、花朵、卡通形象等艺术作品,为的就是让人们能欣赏到金灿灿的美景。
日本人认为,“消逝”是一种美好。佛教提倡脱离生死成佛,而日本人则是积极面对生死,与死共生。他们认为,在四季轮回的时候感受“无常”,当死亡最终来到的时候,就安然接受,然后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魂魄回到家人身边。
所以,与中国人非常忌讳谈论死亡话题不同,如果去日本旅游,你就会发现,日本的坟墓很多都建在居民区附近。即便是繁华的东京市内,也有许多片或大或小的墓地。甚至一些日本人还喜欢把家族逝去之人葬在自家庭院里,与死人共生。在中国人看来,这简直太晦气,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幸。而日本人则认为家人虽然去世,但他们还依然在我们身边,守护着亲人。
书里,当美丘最终走到生命的尽头,太一仍在左胸心脏纹上美丘名字的首字母M,他认为美丘没有离开,往后还会继续陪着他面对人生种种欢乐痛苦。
“我的胸膛就是你的墓冢。只要这颗心脏跳动不止,你便可永眠在我的胸前。我要游历世界,将诸多美景展现给你。我要遍尝美食,与你分享无尽美味。着装打扮也不遗余力,每年都要把最新款的时装穿给你看。
美丘,从今往后的一切都由我俩共同面对。用你浓重的人生态度来生活也许有些困难,但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尽我所能地活下去,直到心脏最终停止跳动。”
03 因为意识到死亡,所以看清当下,从有限的生命中挖掘出意义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提出:向死而生的意义——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原来美丘并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于是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自己朋友的男朋友发生关系,和女性朋友接吻,她想用这种方式挥霍剩下的生命,过一天便是一天。但是当她遇到太一以后,她开始改变了,变得专一又认真,因为她想要给最爱的人最美好的回忆。
就像尼采说的那样:“每一个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她请太一做她生命的见证者,她变得格外珍惜时间,她勇敢地和太一同居,上学,打工,做一切想做的事。
法国作家蒙田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她也鼓励太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喜欢的活法活着。看到美丘那么坚强,太一也渐渐明白要牢牢抓住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真真正正地活在当下,甚至在美丘消沉的时候还鼓励她:
“病情、时日不多这都是没办法的事。但美丘应该在剩下的时间里跟大家一样,要努力承受磨难,要一起成长。我们所有人都只能这样一步一步地生活下去。这期间,我想陪在美丘身边。”
电视剧《美丘》
在《巨浪》中,贵野的父亲曾教育他,“享受生活日本人的生死观,不畏惧死亡,这才是一个优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惜生崇死”,他们认为珍惜“生”的同时,更要以坦然而崇尚的心态面对“死”,在有限的生命里,抓住时光努力绽放光彩,然后毫无遗憾地告别,才是生命最美丽、最崇高的意境。
美丘说:“构筑一个人的人格的,不是过去的伤痛,而是对未来的希望。我会不断地损坏下去,但同时也会生出个新的来。我想造出一个最终留存于世的我自己,想见识见识最后能见到一个怎样的自己。”
她做到了,哪怕忘记炖肉做法,忘光所有单词,无法写字,她也努力与命运抗争到最后一刻,还录下音频,鼓励太一继续认真活下去。
她最终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美丘说:“活着是个奇迹,没有永远活着的东西。其实在座的各位都心知肚明,生命是有尽头的。不过,能从身心最深处感知生命的美好与限度的,只有我一人,我说太一君,这个世界真美啊!”
臧克家在自由诗《有的人》里写到:
“有的人活着, 但他已死了。有的人死了, 但他还活着”。
生命是一个过程, 它的价值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 生命虽然有限, 但我们可以好好去利用它,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为自己而活。
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我们的选择和行为给它赋予意义。既然活着,就要用尽全力,努力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结语
人物周刊曾经采访石田衣良:“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你自己的青春,你会怎么形容?”
石田衣良回答说:“看不到明天,天非常蓝,我觉得自己像一条流浪狗。”
他觉得自己的青春是自由,又迷茫的,这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他笔下的《美丘》不仅仅是一支充满活力、甜蜜美好的爱情舞曲,更多的是一首残酷悲伤、向死而生的生命之歌。
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有一首诗写的那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日本人的生死观,死如秋叶之静美。
《美丘》是一本拿起了就舍不得放不下的书,美丘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对于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要学会敬畏和热爱,无论命运给我们多大的磨难和坎坷,我们都不能放弃自我,也许命运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风景。愿你我都能像美丘一样勇敢地爱,绚烂地活。
引用:
1. 柯璜莹.从樱花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2. 孙博.解读日本人的生死观
3. 王钦.浅谈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
4. 杨烨.浅析日本人的生死观
新叶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