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浪博客脑死亡,只是苟延残喘

留学中介2023-11-13 17:07:22佚名

4月20日,我登陆新浪博客,发觉内容都打不开了,后来经寻问大致结果如下:

·2022年4月19日之前的博客,都不能对外了,以后新发的内容继续显示;

·不能对外的博客,自己登陆的状况下可以看见;

·博客方面在考虑后续的解决办法,例如批量搬家到微博,而且还没有公布。

刘辉的新浪博客_刘辉股票博客_刘辉的博客

未登入状况下,看自己博客就是这个样子

这个事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确实,使用和关注博客的人早已不多了。但对我来说则不然,2005年3月4日,我发布了第一篇博客,到现今17年零两个月,一共发布了1747篇博文。当初,博客是我写作的阵地,现在,博客是我在自媒体版块中的一块净土。

其实说,博客还能否更新刘辉的博客,新的内容也能显示,但很其实,到2022年4月19日,新浪博客早已脑死亡,只是在苟延残喘。现在,新浪首页导航条上依然有博客首页的入口,打开博客首页(PC端),也有不少内容,并且4月19日之前的内容还没有清除干净,也就是说,打开这种首页推荐的文章,会显示“系统维护中,博文仅作者可见”。最嘲讽的就是排名榜栏目,可以从博客首页的导航条上发觉,这代表了博客辉煌的过去。在第一页,可以见到韩寒、徐静蕾,还有一些不能提的名子。因为她们长时间不再更新博客,打开以后自然内容都早已消失不见。这更说明,名存实亡的博客早已是过去式。

博客排名,记载着从前的辉煌

新浪博客首页的一部份,里面7张图片,点击以后都是难以打开状况,还有过时的小广告。说明页面早已缺少维护

博客大面积删掉曾经内容的缘由是哪些?不用说也晓得,也不能说。虽然,在这几年,我就莫名的发觉,我有好多文章被删掉。这种旅游、汽车等领域的文章,并没有哪些不妥的地方,不过是博客应要求进行的历次清除过程中的牺牲品而已。我又能说哪些呢?

刘辉股票博客_刘辉的博客_刘辉的新浪博客

并且不要忘掉,中国互联网界掀起过博客的风潮。早在微博陌陌之前刘辉的博客,博客是真正轰动中国的自媒体平台,中国网民创作文章、发表观点的热情被一下子迸发上去。韩寒、徐静蕾都是典型的风云人物。当时我似乎没有直接参与博客部门的工作,而且起码,每位部门都有推广博客的任务。正是由于新浪平台当时具有的影响力,新浪各个部门强悍的执行力,以及网民被焦躁的抒发意愿,综合缔造了这样的盛景。当时,不但其他门户网站也纷纷跟进,还诞生了以博客为主题的网站和刊物。联通互联网的高潮还没有到来,但当时其实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有当互联网开放、共享、自由的特点被发挥下来,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再后来,随着微博以及联通互联网的盛行,网民也越来越喜欢方便、多元方式的抒发,博客就变得有点笨重了。博客的主流阵地被股评家所吞并,后来又有点像一个文档库。更多、更有价值的自媒体平台出现。反正,博客由于创作门槛高,跟不上联通互联时代,而逐渐被疏远,一些功能也渐渐关掉。其实,客观的说,正由于博客不受注重,不形成商业价值,因而缺少更新维护和管理,也给一些黑色内容引起了可乘之机。

对于一个喜爱文字的人来说,要谢谢互联网的出现。从峰会到个人网站,都少不了我的参与。博客一经诞生,我作为新浪的工作人员,也同时成为了博客的忠实用户。内容以散记为主,也兼具了其他爱好,非常是从事车辆行业以来,也大量撰写了有关车辆的文章。我的第一篇博客就是散记,主题是2001年去沛县的经历,而现在,博客的遭到,竟和这第一篇内容有所关联,也算是一种巧合。为何我说博客后来成为我的一块净土,是由于我后来在其他自媒体平台,有时也不得不写一些价值不大的内容,并且正由于对新浪博客爱情深,认为这儿是自己坚持了十几年的自留地,不乐意让不好的内容污染他,就只保留了自己遵循真挚的内容。没想到,就这样一扫而光了。

我的第一篇博客,然而图片早在好久先前就被消除掉了

现在写的确实是少了,明年开年以来只写了五篇,其中一篇被删除了

在这1700多篇文章中,散记占了36%,而本行车辆只占了不到20%。每次出游刚一结束,就赶忙整理散记,生怕忘掉了细节。有好多内容是十分有价值的,也真是饱含了心血。出去玩一趟,并非走过就忘,还是要查好多资料,就为了在博客上“不水”。当初博客在有流量红利的时侯,也收获过不少关注,让人觉得到分享的快乐。文章里也记载了好多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后来翻看,也很有意思。

我这人从不敢惹是生非,新浪又是我以前拼搏十余年的公司。博客的没落,早有迹象,自己不做好打算,现在内容消失,虽然没啥可说?在网上也能搜到一些文章,是被封号的人所写,那无论多少,也更无处寻找。好歹,我之前的内容自己能够听到,只不过不晓得能够保留几天。而且我想,写了一百多万字,没接到通知的情况下,就直接把内容从公开视角清掉了,责怪一下,总是不过分吧。

博客是免费的,不错。新浪当初借以丰富了内容,提高了品牌;其实作者也收获了流量,以前是互利的事,那用户们的数据资产,究竟有没有法律保护?值得研究一下,可是看上去也没有结果。由于现在的情况,新浪也不是决定这件事的一方,最多是顺流推舟的一方。我也有点害怕,新浪博客也好,微博也好,陌陌公众号也好,还有哪些百度云盘、网易云笔记,等等等等,你再花工夫,消失掉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我的精典连载内容:纽约寻熊之旅

我以前在博客上写过一篇文章《三国趣味人名》,提及三国演义中,无名无姓之人是谁?其中一个就是吴押狱之妻。她的事迹是:华陀死前托吴押狱保管专著,她怕惹麻烦给烧了。一个无知无识之人也晓得文字贾祸,古人历经动乱,保存文字心血殊为不易。现在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对自己的数字资产,也得当心慎重,生怕哪篇文章惹了麻烦,生怕那个平台生了事端,最后落得一场空。这算不算一个高科技笑话?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