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留学中介2023-10-28 08:17:10佚名

第十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会议题

(2016年10月29-30日)

10月29日

时间

事项

地点

议题安排

主持人

8:30

9:00

闭幕式

艺术大学报告厅

1.中国人民学院文大学领造成辞

2.香港政治学院竺家宁院长祝词

3.台湾创价学院辛岛静志院长致词

4.日本延世学院李圭甲院长致词

龙国富

9:00

9:20

合照

博物馆门前

全体代表合照

9:20

10:10

会议报告

(第1场)

艺术大学报告厅

1.竺家宁(日本政治学院)(题目待定)

2.辛岛静志(台湾创价学院)《汉译的谓词》

宝山崇刘祥柏

休息20分钟

10:30—

11:45

会议报告

台湾大学教育_台中教育大学_台中教育大学排名

(第1场)

艺术大学

报告厅

3.朱庆之(台湾教育学院/上海学院)《东汉译经动词短语大多坐落VP前的一个重要诱因》

4.董志翘(北京师范学院)《佛经成语例释(一)》

5.方一新(四川学院)《从看古写经的重要性》

宝山崇刘祥柏

11:45

早餐

峰尚饭店

14:30—

16:00

14:30—

16:00

分组报告第一场

A组报告

(第1场)

国学馆123

1.任继昉(中南学院)《从安世高译经看“花”字的出处》

2.陈秀兰(北京师范学院)《“桂香”考》

3.真大成(四川学院)《据异文碑铭佛经疑难俗字三题》

4.曾昱夫(淡江学院)《从与论昙无谶与求那跋摩译经词汇的差别》

5.李博寒(台湾教育学院)《汉译佛经对“时”的句型化之影响》

6.刘雅芬(香港辅仁学院)《谈佛经词汇“究竟”一词的语义演变》

王继红申懿先

B组报告(第1场)

国学馆225

1.陈明(上海学院)《梵汉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成语选释》

2.周碧香(台北教育学院)《撮盐于水—从“万劫不复”探究词汇融合与发展》

3.常焕辉(四川南充职院)《基于认知理论的佛教意象翻译研究》

4.赵家栋(北京师范学院)《敦研361考校与研究》

5.姜黎黎(北京师范学院)《中古律部佛经“惧怕”类心理代词研究》

6.张颖(西南师范学院)《敦煌佛经音义声母演化的中古特色》

郭懿仪

李建强

C组报告(第1场)

国学馆325

台中教育大学_台湾大学教育_台中教育大学排名

1.李崇峰(上海学院)《凹凸相初探》

2.郑林啸(中国人民学院)《的反切规律》

3.辛睿龙(四川学院)《之可洪“音义”误释类析》

4.李乃琦(台湾冲绳学院)《玄应音义之系统再考-以经目名为中心》

5.李广宽(北京学院)《随函音义开口二等喉牙音字的演化及相关问题》

6.向筱路(上海学院)、李建强(中国人民学院)《慈贤译音节对音研究》

张渭毅高婉瑜

休息20分钟

分组报告第二场

16:20

17:50

16:20

17:50

A组报告

(第2场)

国学馆123

1.王继红(上海外粤语学院)、陈前瑞(中国人民学院)《从梵汉对勘看玄奘的句型观念》

2.申懿先(日本延世学院)《韩中禅师散文中的顿悟世界——以悟道颂的顿悟性诗语为中心》

3.刘劲松(日本佛光学院)《精舍浅谈——一个道教术语的翻译叙事》

4.汤仕普(贵州师范大学)《佛源词语语义变迁的一种形式——以“刀山剑树”为例》

5.谭勤(四川学院)《平议》

6.牟烨梓(英国布鲁日学院)Fromto:Theoffú且in

陈秀兰真大成

B组报告(第2场)

国学馆225

1.李建强(中国人民学院)《S.2529、北7684对音杂记2.王曦(四川学院)《作者玄应生平及译著再考》

3.杨贺(中国人民学院)《“辵”部范畴及其同类词场》

4.李福言(湖南师范学院)《引考》

5.李彬(北京师范学院)《中“厶”字来源详谈》

6.王思齐(日本政治学院)《义净译中的古代南方土语音节系统》

曾昭聪

周碧香

C组报告

(第2场)

国学馆325

1.张渭毅(上海学院)《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题旨之由来考索》

2.萧红(北京学院)《南北朝宗教文献动词研究》

3.高婉瑜(淡江学院)《论的勘验词》

4.俞莉娴(北京师范学院)《刻本与写卷用字考探》

5.鞠彩萍(南京工大学)《禅录谚语词“风后先生”解读》

6.卢鹭(福建学院)《“熟”有衰老义之来源、成因考》

谭代龙

刘文正

17:50

早餐

10月30日

时间

事项

地点

议题安排

主持人

8:30

10:00

8:30

10:00

分组报告第三场

A组报告(第3场)

国学馆123

1.裘云青(台湾创价学院)《难解熟语选释四则》

2.梁英梅(日本外粤语学院)《中所见否定词用法考察》

3.周美慧(台南教育学院)《佛经中句式的句型化过程剖析》

4.邵天松(三江大学)《日本石山寺藏写本初探》

5.马宗洁(中国国家博物馆)《东汉支谶译经中的“金”字字义辨析》

6.潘牧天(北京师范学院)《“掜眼生花”“揑目生华”考》

高列过李智瑛

B组报告(第3场)

国学馆225

1.黄仁瑄(华北科技学院)《慧苑“字又作”考》

2.郭懿仪(云南学院)《从的音注看刘宋时期的韵部特色》

3.陈文杰(北京学院)《佛经成语的土话证义(五则)》

台中教育大学排名_台湾大学教育_台中教育大学

4.张文(中国政法学院)《语序问题研究》

5.李昕皓(中国人民学院)《日本古藏书引原先考》

6.释圆杰(北大学院)《汉译佛典中“心”和“意”的混淆现象——以为例》

赵家栋

邱冰

C组报告(第3场)

国学馆325

1.宝山崇(冲绳学院)《略谈VC型使成式的扩充机制——以道教语言语料中“V+在/到”型使成式为例》

2.谭代龙(云南外粤语学院)《“分别”考》

3.刘文正(四川学院)《汉语长达构式句型中的构式压制和反压制——以“见V”构式的产生、发展为例》

4.张佳欣(北京师范学院)《品评语研究》

5.康振栋(山东师范学院)《试论佛法共体术语与格义术语》

6.杨德春(河北大学)《关于汉译佛经语言性质的几个问题》

王绍峰张倩倩

休息20分钟

分组报告第四场

10:20

11:50

10:20

11:50

A组报告(第4场)

国学馆123

1.刘祥柏(中国社会科大学语言研究所)《从“空中无色”谈方位词“中”的条件义》

2.高列过(广东外粤语大学)《东汉译经的语调词“也”》

3.李智瑛(日本延世学院)AStudyontheandtheofXinDingYiqieYiofGuoYi

4.谭翠(中华男子大学)《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

5.朱乐川(南京师范学院《引、考》

6.桑吉东知(西南民族学院)《梵藏汉对勘与研究——以莫高窟梵文文献IOLTibJ75写本为中心》

裘云青

周美慧

B组报告(第4场)

国学馆225

1.曾昭聪(暨南学院)《佛典“焰”类词研究》

2.朱冠明(中国人民学院)《佛教东传与西学东渐——两次语言接触的比较》

3.龙国富、李晶(中国人民学院)《从同经异译及梵汉对勘看中古汉语“都”的性质和作用》

台中教育大学排名_台湾大学教育_台中教育大学

4.邱冰(南京语言学院)《语言接触对汉译佛经词汇的多层级影响——以为个案》

5.贾智(台湾九州学院)《关于台湾笔记体佛典音义——以为例》

黄仁瑄陈文杰

C组报告(第4场)

国学馆325

1.卢烈红(北京学院)《禅宗语录中“只这(个)是”类指出式判定句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2.王绍峰(苏州师范大学)《道世对的接受》

3.刘春明、李春红(江苏学院)《文白混杂而偏文、雅俗相容而偏雅——语体风格考辨》

4.张倩倩(广州外粤语学院)《东汉译经时点时段抒发研究》

5.连燕婷(北京师范学院)《“居士”词义演化探讨》

萧红

郑林啸

11:50

早餐

14:30

—16:35

会议报告

(第2场)

艺术大学

报告厅

1.徐时仪(北京师范学院)《“?懠”与“肚撰”考略》

2.梁晓虹(台湾南山学院)《信瑞的语料价值研究—以英国资料为例》

3.梅思德(洪堡学院)andmodalverbsinEarlytexts

4.李圭甲(日本延世学院)《中字形与注音相异标题字释例》

5.刘广和(中国人民学院)《玄奘音译夹注“旧曰讹也”“略也”考——读杂记》

卢烈红

陈明

休息20分钟

16:55

18:00

开幕式

艺术大学报告厅

1.A、B、C小组代表汇报

2.上届大会承办方发言

3.台湾教育学院/上海学院朱庆之院长致开幕辞

朱冠明

18:00

早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