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海市的各所大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排名和评价,以下是基于综合实力、学科发展、教师队伍素质以及科研成果等维度所整理出的一些普遍认可的排名情况。
复旦大学,我国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囊括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以及交叉学科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该校的建设成果显著提升,其中文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和医学这五大领域均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位列全球前一百强。该校成功入选20个学科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同时,它还开创性地启动了全国第一个“交叉学科”类别下的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此外,还有13个学科被纳入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该校下辖35个直属院系,并拥有18家附属医院,其中有两家附属医院尚处于筹备阶段。学校设有80个本科专业,并拥有43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46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包含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3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府,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以及教育学等十个学科门类。该校共有18个学科被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另外还有12个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该校设有51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56个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涉及12个学科领域,并且设有10个博士学位专业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专业授权点以及38个博士后流动站。至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5位。2024年软科发布的我国大学排名中,该校名列第四;而2023年软科公布的全球大学学术排名中,该校位列第46位。
同济大学,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国立高等学府之一,在经历了117年的风雨历程后,现已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其整体实力位居国内高校之巅。该校始建于1907年,得益于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的倡导,在中德两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同济德文医学堂得以创立。1912年,该学院与初创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贝语网校,由华人接管校务,校名历经变迁,先后变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到了1923年,学院正式定名为同济大学,并于1927年晋升为国立大学。自1949年起进行的全国院系调整行动中,同济大学所拥有的文学、法学、医学、理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造船工程、测绘学等特色学科,部分转援至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部分则整体搬迁至内地。在这一过程中,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至同济大学,使其成为国内土木建筑学科规模最为庞大、学科体系最为完备的工程技术类高等学府。自1978年起,学校推行了“两大变革”:其一,恢复了与德国的交流,实现了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其二,拓宽了学科领域,将原本以土木工程为主导的工科院校转型为以理工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这是一所由我国政府设立并由教育部直接管理的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它的建设得到了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紧密合作。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其成立基础源于大夏大学(成立于1924年)和光华大学(成立于1925年)。此外,学校还吸纳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部分系科,并在大夏大学的原址上创立。1959年,中共中央将其列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到了1972年,该院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教育机构合并,并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随后在1978年,学校再度被认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名称。再后来,1986年,国务院批准其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该学府荣幸地成为“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一员。紧接着,在1997至1998年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以及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教育机构相继融入了该校的大家庭。2002年,按照上海高校布局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着手策划建设闵行校区,并于2006年将主要部分搬迁至该校区,从而确立了“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同年,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同决定对华东师范大学实施重点共建,使学校跻身国家“985工程”重点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成功入选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标志着全面启动了以中国国情为基础,致力于打造一流大学的新篇章。
华东理工大学,这所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华东化工学院,该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以及江南大学(无锡)等多所高校的化工系共同合并而成的。作为新中国首个以化工为特色而崭露头角的高等学府,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56年,该学府荣登全国首批获准招收研究生的院校名录;自1960年开始,它被中共中央正式认定为隶属于教育部的全国性重点高等学府。到了1993年,在国家教委的批准下,该学府正式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该校成功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序列;到了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其设立研究生院;再至2008年,学校荣获资格,着手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而2017年,学校荣幸入选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这三个学科更是荣登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上海财经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商科,当时由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担任商科主任。到了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逐步实施建设国立东南大学的计划,商科得以扩充和改组,同时校址迁至上海,并成立了国立东南大学分设的上海商科大学。该学府乃我国教育史上的首家商科类院校,由知名教育家郭秉文执掌校政,另一位知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则担任教务长一职。1932年,学校自立门户,正式命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彼时国内唯有此一所国立商科本科院校。到了1950年,学院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期间有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与姚耐相继担任院长。198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到了2000年,学校的管理权从财政部转至教育部。紧接着,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与上海市政府三方共同达成了共建上海财经大学的协议。再之后,2017年,学校光荣地被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之中,标志着学校开启了迈向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征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这所由我国教育部直接管辖且与上海市合力打造的顶尖学府,是“双一流”和“211工程”的入选高校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的上海俄文学校,该学校在1949年12月正式宣告成立,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教育机构。自那时起,学校经历了多次变革,依次经历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的外文专修学校(1950年至1952年)、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1952年至1956年)以及上海外国语学院(1956年至1994年)等不同时期,并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到了2017年9月,上海外国语大学荣幸地被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名单之中。截至2024年1月,上海外国语大学占地面积约为74.7公顷,设有虹口与松江两个校区;该大学共开设56个本科专业,涵盖12个专业类别,其中包括35个语言类和21个非语言类专业;此外,学校设有23个学院,并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设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东华大学隶属于教育部直接管理,亦位列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名单。其办学渊源可追溯至1912年,那时实业家张謇创立了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世界大学排名2012,学校正式成立,初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该校荣获国家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重点大学称号。在1981年,该学府跻身于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行列。到了198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随后在1998年,它被正式认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再经过1999年的更名,学校变更为东华大学。至2017年,该校荣幸地被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重点建设学科为纺织科学与工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项目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纳入了建设行列。
上海大学,这所隶属于上海市的综合研究型大学,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它不仅是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的重点院校,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目前,学校下辖32个学院,开设了101个本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方面世界大学排名2012,包括26个一级学科的博士授权点、9个跨学科的博士授权点,以及41个一级学科的硕士授权点(其中包含博士授权点),另有1个二级学科的硕士授权点(未涵盖在一级学科授权点内)。此外,还设有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同时,还拥有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排名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诸多因素的变动而有所调整。此外,不同的排名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和权重分配,这导致了排名结果的差异。因此,在挑选大学时,我们不仅要参考排名,还应当全面考虑学校所设专业、教学质量、科研实力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以便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