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历史
皇家海军贝尔法斯特号,通称贝法,出自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和沃尔夫造船厂之手,那家工厂与沃尔夫合办,建造了这艘战舰,1938年3月17日,正值圣帕特里克节,在首相夫人内维尔·张伯伦夫人的主持下,贝法正式下水,而十五个月前的1936年12月10日,则是贝法铺设第一块龙骨的日期。
贝法和姐姐爱丁堡依照1936年的估价已经全部采购完成。贝法在1939年8月3日完全建成,它被配置为一艘主力舰,并于1939年8月5日进行海上试验正式投入运营。
起初,贝法被编入驻扎在朴茨茅斯的本土舰队第二巡洋舰大队,不过到了8月31日,她转隶到了驻扎在斯卡帕湾的第十八巡洋舰大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阶段,她主要在北方海域从事警戒任务。10月9日,她出其不意地攻击了一艘挂有中立瑞典旗帜的船只,原来那艘船实为从南美驶往德国的德国客轮,船上运载着德国后备役军人。这是二战期间缴获的关键物资之一,1940年,该物资被改造成英国商船。
1939年11月开头,贝法结束在北方的巡逻任务贝尔法斯特,调往罗赛斯的第二巡洋舰中队。这个月21日,该中队从港口出发,前往福斯湾的过程中,一枚磁性水雷在贝法a号锅炉房附近发生了爆炸。爆炸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不过有21名水手受了伤。战舰的尾部被炸断,导致锅炉和机舱开始渗水,高压和低压涡轮机的底座以及支架都出现了损坏。贝法被弄回罗赛斯,在有一次尝试靠岸失败之后,不得不拆掉她最重要的装备。
此后,贝法或许将彻底淘汰,即便在最理想的状况下,也需要一个漫长的阶段才能不再使用。不过,在经过一番长时间的商议,罗赛斯造船厂选择先对它进行维护,等待在德文波特完成关键的翻新工程。该船最终于1940年夏季抵达德文波特,它结清了相关款项并且被造船厂正式接收,1940年8月1日便正式投入运营。此项工程历时两年半方能竣工,在此阶段,须确保船身形态端正,并对其构造予以加固。
1942年12月10日,贝法披着崭新的迷彩服出发前往斯卡帕湾,成为本土舰队第十巡洋舰中队海军中将罗伯特·伯内特的指挥舰。在随后的时间里,它承担起护航多批前往苏联船队的任务,同时在北部海域开展巡逻工作。1943年12月23日星期四,贝法,诺福克,谢菲(简称谢菲)构成的第1舰队,从科拉湾启航,目的是护卫经过巴伦支海驶向英国的船队。在此期间,海军上将布鲁斯·弗雷泽爵士指挥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正从冰岛出发。他们意图利用这个时机促使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动用起来并实施拦截,毕竟沙恩霍斯特号仅在该海域出现就持续对护航队构成安全风险,他们的根本策略是让JW55B号护卫舰充当诱饵,将德国军舰从挪威峡湾吸引出来。
1943年12月26日8时40分,贝法率先在雷达上探测到沙恩霍斯特号,距离为17英里,9时21分,谢菲尔德也识别出攻击目标,9时24分,贝法与诺福克开始对沙恩霍斯特号进行射击,在此之前,德军护航沙恩霍斯特号的驱逐舰因通信失误被迫撤回基地,因此这些驱逐舰在后续事件中未能发挥作用。
沙恩霍斯特号与英国巡洋舰交火时被击中三发炮弹,其中一发摧毁了其左舷150毫米炮的瞄准设备,导致该武器系统失效。沙恩霍斯特号未能有效还击,随即退出战斗转向北方寻找JW.55B护航运输队,这一举动完全符合伯内特海军中将的预判。为此他立即命令参战的三艘巡洋舰抢先部署在护航运输队与沙恩霍斯特号之间实施拦截,同时派遣四艘护航驱逐舰提供支援。
中午时分,沙恩霍斯特号再度遭遇皇家海军,于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中,视线受阻,双方展开了一场短暂交锋。此役中,诺福克舰身受损,雷达系统失灵;谢菲舰也承受了些许创伤。沙恩霍斯特号则损伤更为显著:主炮塔遭袭,尾部甲板亦被命中。
沙恩霍斯特号被诺福克炮弹溅起的水花吓坏了,误以为对方是一艘英国战列舰,于是急忙调转船头向挪威慌忙逃去,贝特则继续单独追击它,同时向约克公爵号通报情况——沙恩霍斯特号的逃跑方向正好为弗雷泽海军上将率领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和“牙买加”号巡洋舰提供了一条绝佳的拦截路线。午后四点十七分,约克公爵通过雷达探测到目标,四点五十分,贝法接到命令用照明弹标示目标位置,然而沙恩霍斯特号依然处在英军火炮射击的最远距离范围之内。
下午四点五十分,约克公爵发射了两发炮弹并成功命中目标。沙恩霍斯特号曾试图撤退,不过它又碰上了贝法和诺福克舰队的侧翼炮击,然而到了十七点十二分,沙恩霍斯特号已经离开了贝法主力舰炮火的有效打击范围。而约克公爵号和牙买加号巡洋舰持续猛烈攻击,特别是约克公爵号52发炮弹中有31发命中目标,沙恩霍斯特号的A、B炮塔完全瘫痪,烟囱损坏也导致其航速下降。这时一群S级驱逐舰加入战局,实施了一些鱼雷攻击,约克公爵号也遭到数次命中。即便如此“沙恩霍斯特”号依然能够漂浮,并在可能范围内进行反击。
晚上七点十五分,贝法又以六英寸炮射击,有两发炮弹命中目标。接着她接到命令,要驶向沙恩霍斯特号,并用鱼雷将其击沉,那艘战列巡洋舰已经破损不堪。贝法尝试了两次,在第三次尝试靠近时,眼前只剩下一片废墟。
晚上七点四十五分,沙恩霍斯特号已经沉入海底,原计划搭载的1839名船员加上大约四十名海军见习生,最终只有三十六人从刺骨的海水中被救上来。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为击沉德军提尔皮茨号战列舰,部署了一次海军航空兵的大规模空中打击。贝法号航母担任舰队护航任务,参与作战的还有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安森号战列舰,以及牙买加号巡洋舰、保皇党号巡洋舰和谢菲号巡洋舰。
1944年3月30日,弗雷泽海军上将带领贝法等九艘战舰从斯卡帕湾启航,当天傍晚,比塞特海军少将搭乘保皇党号,带领谢菲等舰船也从斯卡帕湾解缆出发。
这场战斗取得成功后,普遍认为贝法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她二战期间的最后任务:她参与了诺曼底的登陆作战。作为东部特遣部队轰炸群的指挥舰,在6月整月以及7月初,她发射了1996发六英寸炮弹,摧毁了德军的防御工事。
1944年8月到1945年4月这段时期,由于太平洋和地中海之间没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海战,贝法在泰恩河完成了改造,以便应对太平洋战场的需要,而当时与日本的战斗正接近顶点,形势十分紧张,为了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贝法对装备进行了特别调整,同时它还安装了多门近防炮,目的是为了防御日本那种自杀式攻击的飞机。1945年6月,她从本土水域启程,在马耳他稍作停留,随后东行前往远东地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之后,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这一事件发生在1945年8月贝尔法斯抵达澳大利亚悉尼之前。
悉尼造船厂在那年稍作调整,贝法随即升格为英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巡洋舰分队的指挥舰。随后的两年间,她凭借自身作用,对战后略显波动的和平局面有所助益,足迹遍布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马来亚以及香港等诸多地区,沿途都悬挂过本国旗帜。1947年8月,她驶离了最后一座港口,同年10月再度抵达英国,被编入预备舰队序列。此后一年的时间她都在朴茨茅斯进行大修和翻新。
战后远东地区持续动荡不安,1948年10月,贝法再次获派外交职务,随即踏上了前往遥远海域的征程,首站是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执行了象征性的访问任务。贝法被指定为第五巡洋舰中队在香港的指挥舰,并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始终驻扎在远东地区。1949年圣诞节时,贝法再度抵达香港贝尔法斯特,紧接着在1950年1月,它又前往新加坡,在那里进行年度的停泊以及设备更新。
六月间,朝鲜揭开了统一半岛的战争序幕。贝法参与了轰炸朝鲜军营以及提供其他火力支援的行动,持续到1950年10月才返回查塔姆,在那里她取得了显著成就,随即再次投入军旅生涯,并被派回朝鲜,得到了整编的战争后备力量。后来,在西部沿海开展额外巡查,贝法在作战地带行进超过八万英里,发射了八千多枚六英寸口徑的炮弹,持续到1952年9月争端平息,贝法才再度驶回查塔姆,1952年11月,她在那里进行整备,并于次月编入三级后备部队。
因为存在可能引发核冲突的全新风险,所以1955年没有选择对她实施全面的升级改建。
1956到1959年,贝法的升级工作由德文波特造船厂负责完成。1959年5月,她再次投入运行留学之路,被重新派遣到东亚地区。她与其他国家的海军部队共同参与了规模宏大的联合训练,并且1960年期间走访了多个地方或国家,其中有香港、斯里兰卡、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1960年10月,她到新加坡完成年度检修和升级,期间收获了收益,1961年1月再度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她最后一次执行海外任务。1961年余下的时段里,贝法参与了区域内的多国部队联合训练,再次造访了多个地点,包括长崎、广岛、东京以及澳大利亚,同年12月还前往坦噶尼喀出席独立庆典。1962年4月,她从珍珠港启程,先后到访美国与加拿大的多个港口,随后在1962年6月19日抵达朴茨茅斯。她随即被重新派回国内海域执行任务,主要在本地水域活动。期间,除了1963年7月至8月短暂参与任务外,贝法主要作为维护储备船只人员的临时住所。
多年筹谋之后,1971年,贝法得以脱离被毁的结局,同时设立了一个基金会,保障其得以留存,并且对社会大众完全敞开。为了这个目的,1971年9月,她从朴茨茅斯迁往了伦敦池西蒙斯码头的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