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震不塌的房子给我们的启发,你知道多少?

专业选择2025-10-14 09:13:59佚名

新西兰震不塌的房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正解局出品

房子,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产。

费心巴力买房之后,大家最担心的莫过于房子质量。

今天,就简单说下新西兰的房子。

二零一九年六月,新西兰境内遭遇七级二分地震,灾后核算,无一人伤亡。

2011年12月23日,新西兰基督城遭遇了6.3级强烈地震,其威力大致相当于1.5万吨TNT炸药同时爆炸。尽管这场地震本应造成严重后果,但实际伤亡情况却相对轻微,仅有60人受伤,而且绝大多数是轻微伤势。

让每个国家闻风丧胆的地震,为什么到了新西兰就难以发威呢?

1. “地震之国”,却很少有伤亡

新西兰正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根据资料,新西兰每年发生地震大约有两万起,2016年更是多到有三万二千八百二十八起。通常情况下,每天都有数十次震动发生,因此此地得名“摇晃的国度”。

尽管新西兰境内地震频发,但当地居民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震感袭来时表现得惊慌失措。

对于新西兰居民来说:震级低于五级时,正常活动不受影响;五到六级时,需保持冷静,不必惊慌;六到七级时,应立即准备撤离;超过七级,则务必争分夺秒逃生。

(环太平洋地震带)

虽说是段子,但也可以看出,一般的地震很难威胁到新西兰人。

这是为啥呢?

新西兰每年要发生成千上万场地震,但其中只有大约一百五十次被人感觉到,该国多年来几乎实现了地震零伤亡。

一位地震学家曾经说过:“地震不杀人,杀人的是糟糕的建筑。”

2010年海地发生强烈地震,持续时间不足五分钟起步网校,导致22万5千人丧生,19万人受伤。事后调查发现,当地居民住房大约九成损毁,进而引发了极为惨重的生命损失。

当地的美军基地,建筑物仅有轻微损坏,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情况。

(海地大地震后损毁的房屋)

新西兰也是这样。

地震多,但是建筑震不倒。

以2010年新西兰那次7.2级地震为例,该次地震仅导致十多座老旧房屋损毁,几乎所有的现代建筑都经受住了考验。因此,在那座四十万人口的城市里,只有两人受重伤,没有人死亡。

既然地震造成的伤亡非常小,民众自然也就不会怕。

确实,新西兰房屋多采用木质建造,且高层建筑不多,这也是地震时部分建筑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但最重要的,还是新西兰房子质量好。

2. 但,新西兰房子质量也出现过严重问题

新西兰现在的房屋安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曾经的教训惨痛。

1992年,为发展房地产经济,新西兰政府放宽了建筑标准。

新西兰建筑业开始迅猛扩张,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快速提升。1993年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该国整体竞争实力跃升至全球第八。

众多房地产商也紧抓政策提供的便利条件,选用价格更低的材料,并采用构造方式较为简单的建筑方案,目的是削减开支。

当时,房地产市场呈现兴旺景象,房地产企业大量建造造价低廉的住宅,居民手头资金充裕,对前景经济态势抱有积极预期,购房需求旺盛,政府观察到GDP增长:似乎实现了各方诉求。

1996年,新西兰的经济总量为700亿美元,较1992年提升了几乎七成。

然而,真相无法掩盖,房屋建造规范有所松懈,致使出现了严重的品质问题。

市场上,涌现出许多渗水房屋,揭露了新西兰不动产领域的表面兴旺。

(出现质量问题的房屋)

激情冷却之际,成千上万的房主惊觉,倾尽毕生积蓄购置的居所,实际上毫无居住条件。

这些建筑物看似完好无损,其实外墙与结构之间缺乏必要的空气流通和水分疏导,使得湿气渗入墙体夹层后,便积聚其中难以消散。

日子久了,泡在浑水里的墙体会朽坏,并且会繁殖许多细小生物,给建筑结构带来很大危害。

业主想状告房地产公司时,却发现其符合建筑标准,欲哭无泪。

4名业主因为漏水房追责无门,选择自杀。

3. 严格到变态的政府监管

新西兰房建行业在深刻反思后,进入了一个极端审慎的阶段,对于潜在风险绝不姑息,哪怕代价高昂。

新西兰的房屋建造领域里,有个说法,那就是获得了建筑许可之后,工程便完成了过半的进度。

这当然只是个戏言,却足以表明,在当今新西兰,获取建筑许可是多么不容易。

新西兰从前吃过的亏让它变得格外小心,不管你盖房子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只要手续没办妥就一律不准动工。

新西兰受理房产商的筑房请求,法定的核办时限为二十日。

那么,怎么去卡这个门槛?它有一套特别的方式。

新西兰采用的是地方自治制度,市议会同时负责制定政策和执行管理。市议会不仅掌握决策权,还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是一个权力集中的机构。

如果市议会觉得房地产提交的文件不充分或手续有问题,便能够立刻终止审批环节,责令该企业补充材料以及配套的规划图样。

因此,房地产商必须依照指示再次获取资料或拟定计划,而获得许可通常要耗费两三个月的时间。

(新西兰国会大厦)

新西兰北方的建筑企业,曾经遭遇过厕所排水管线的某个设计缺陷,导致审批文件从五十页增加至数千页,整个审批环节持续了将近八个星期。

确实,不少申请遭遇市议会反复驳回,主要牵涉到诸如排烟系统布局这类具体环节的考量。

正是因为对细微之处格外留意,新西兰房屋建设审批时,单个工程常涉及成千上万份文件,里面记录了从项目启动到最后保养的所有环节,没有任何遗漏。

审批从小处着眼,这在根本上为新西兰的建筑质量做了保障。

(新西兰议会讨论场景)

光有审批,没有落实显然也不行。

新西兰具备全球最为严苛的品控体系,涵盖从建筑主体到细微部件的各类检查,项目繁多,需全部达标,唯有如此方能获取建筑许可,方可参与市场流通。

新西兰位列全球最廉洁国家行列之中,公务员薪酬居于世界顶尖水准,凭借丰厚待遇实现廉洁目标,进而推动了监督措施的执行。

而且,在新西兰没有巨型房企。

大型地产公司急速以低廉价格购置土地,追求快速开发模式,即便半年就能建成一个住宅项目,这种做法在纽西兰难以实施。

4. 如履薄冰的房地产企业

新西兰的房地产业是众多盈利丰厚的行业之一。如今,新西兰大奥克兰地区的房产价格介于每平方米三万元到六万元人民币之间。

但新西兰的拿地成本却不高。

新西兰地域辽阔且人口分布不均,因此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可供开发,在偏远地区,甚至能够以一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购置一千亩土地。

两者综合来看,新西兰房地产企业利润空间比较大。

在新西兰,建筑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紧随医学专业之后,在所有行业领域中位列第二。

(新西兰大奥克兰地区房价变化)

但是拿一份钱就要做一份事,不然就不要继续做下去。

2018年,steel tube建筑公司存在虚报钢筋抗震等级的行为,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未达到四项标准要求,因此受到了300万纽币的行政处罚。

建筑商James旗下的石膏板材料未能达到建筑标准,因此被处以2.25亿纽币的赔偿金。

如果只是处以罚金,并不会构成严重威胁,新西兰会对那些工作不认真的建筑企业“记一笔账”。

审查房建项目申请时,必须核实企业的诚信状况,一旦发现粗制滥造或存在其他舞弊情形,就要进行深入核查。

Steel tube公司的领导层曾经透露过,今后几乎不可能再获得工程项目,一旦在材料方面存在欺诈行为,基本上就会遭到新西兰政府的排斥,这是一种无法被宽恕的行为。

如果是已经建成的建筑呢?那就更惨了。

新西兰拒绝任何形式的弥补方案,检测时哪怕单根电线不达标,就会整面墙推倒,所有电线全部拔除并重新施工。

一位新西兰华裔员工透露,他所在的企业承建的一座含24层住宅的楼宇,选用了未获新西兰建筑规范认证的电缆,此事被独立检测机构发现。

新西兰当局责令将整栋住宅彻底推倒,相关企业需独自承担所有后果与代价,这一决定最终使该企业宣告倒闭。

因此,在新西兰,房地产企业弄虚作假是很不划算的。

保证自己负责的项目不出差错才是各家房企的第一要务。

因此,在奥克兰建筑企业的选拔里,除了业务能力之外,有一个重点评估就是责任感。

不少人觉得,新西兰的建筑企业爱扯皮,耗时间,不过他们取得的卓越成就确实表明了,耐心打磨才能出精品。

(新西兰一处建筑工地)

5. 购房者权益不可侵犯

新西兰买房人权益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维权程序也比较简单。

新西兰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新建的房屋享有为期一年的整体维护承诺。在此期间,倘若住宅出现任何故障或损坏,均可获得无偿的维修服务。

不仅如此,还设有十年的构造维护承诺期,若屋顶、核心建筑主体结构或管道等发生故障,均可享受无偿的维修服务。

倘若住宅存在瑕疵,购买者只需联络承建方,由承建方安排人员前来查验,无需购买者奔波劳碌。

即便只是储物柜出了故障,也能够联系承建单位新西兰基督城,只要在质保期限之内,承建单位就必须承担修缮责任。

有位居民家外墙面漆出现了剥落现象,他多次找承建单位进行勘察,最终查明问题在于涂刷工序未遵循标准流程,缺少了一道底漆环节,于是施工团队全额负责了后续的补涂工作。

倘若房屋存在质量缺陷,而承建单位拒绝承担相应责任,业主有权向新西兰建筑品质监管部门以及地方行政单位申请调解。

若仲裁顺利达成,承建方须负责进行修缮,并且需要支付一笔数目可观的赔偿金。

(新西兰一处房屋)

类似新西兰漏水房的悲剧,今天在很多国家仍然发生着。

无数家庭因为买到了问题房产而不得安宁,一生积蓄付诸东流。

如何让房子更放心?

新西兰震不塌的房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正解局,一个富有洞察力、见解深刻且充满真心的时政经济权威平台。在这里,能够拨开信息的重重迷障,在这里,可以洞察真实的中国面貌。局长热衷于各类分析报告新西兰基督城,汇集了上千份不同领域的分析文献,关注正解局并在回复中输入关键词“行业”,即可获取众多行业最新的分析报告。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