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交往的大门持续敞开,跨国界的互动往来愈发频繁,国内个人与组织“迈向海外”的进程不断提速。从2010年开始,内地民众出国数量逐年显著增长,到了2016年已达到1.37亿人次。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出境旅游支出国家,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地。三十万家中国公司迈向国际,散布在将近两百个不同国家跟地区,派出了总计四十九万四千名各类工作人员,以及一百二十六万四千名求学人员。在这期间,发生在海外的涉及中国公民安全的事情也渐渐多了起来。二零一六年,外交部领事保护部门和驻外机构处理了十万零一起以上,涉及中国公民需要保护跟帮助的事件。国外旅行潜在危险需要关注,每个打算出门或已经在外的人都要认真对待。
一、境外旅游安全第一
陈某和同伴被绚丽的极光和别具一格的地热泉所吸引,跨越遥远距离前往冰岛。陈某自认为驾驶能力很强,并且旅途经验很足,因此决定和同伴一同租用车辆进行冰岛的自驾游。因为冰岛同国内存在八小时的时差,再加上长时间飞行的疲惫感,他们到达冰岛后已经非常疲倦。陈某为了赶时间,没有充分休息就开车上路,结果因为疲劳驾驶导致车辆翻倒,本人受伤情况十分严重。
【提醒】常言道,居家岁月长,远行时日短。海外观光虽是乐事,却也非易事,若求旅途顺遂愉快,须留意诸多细节。外交部领事保护部门告诫众人:
熟悉前往地点。启程之前,留意该国或该地区的出行须知,以及中国领事网发布的安全警示,慎重规划行程安排,避免前往危险系数大的区域。
投保险种。旅行时,无论选择团队观光还是自助出行,都应当投保,这样做既可提升个人安全系数,万一发生意外情况,也能有效缓解亲属的经济压力。
务必保持警觉,多与同伴一同行动,避免深夜独自外出,切勿前往荒凉或环境复杂的场所进行探索。妥善存放现金、银行卡和有价值的物品,外出时注意不要显露财物,拍照时须留意看管随身物品。
出行安全方面,拥有本地合法驾驶执照并打算自行驾驶时,出发前必须仔细了解当地交通规则和车辆行驶条件,以防出现意外情况。严禁酒后驾驶、过度疲劳驾驶以及超速行驶。车辆启动后,驾驶者与乘客均需系好安全束缚装置,必须严格依照当地交通法规,同时留意路面指示标志。若选择骑乘摩托车,必须佩戴安全头盔。
务必恪守规章。遇到带有“禁止入内”“禁止拍照”等警示性标牌的场所,切莫心存侥幸贸然闯入,以免招致不必要的困扰。参与特殊旅游活动前,通常需要接受专门训练,并且要遵循相关要求(比如潜水活动必须穿戴救生衣),游客必须严格遵守,听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
二、海外留学自我保护
一名中国籍学子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求学期间,于某个夜晚乘坐陌生人的交通工具,最终遭到犯罪分子侵害并失去生命。另有一名留学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继续深造,由于课业负担沉重,心理状态出现严重问题,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提醒】2016年,我国远赴海外求学的公民数量已增至126.4万人,并且他们的整体年龄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些人因为缺乏社会历练、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欠缺,再加上语言沟通障碍、文化习俗不同以及学习负担繁重等因素,极有可能遭遇各种不测。外交部领事保护部门告诫留学生及其家属:
掌握必要的安全信息。动身之前,除了收拾好学习用品,还必须透彻掌握前往国家的社会环境、出行安全要点、法规制度以及文化习俗。记下当地公安机关、医疗机构的联络方式,以免因信息匮乏导致不测。
增强防范意识出国留学网,不要显露财物,谨慎选择交往对象,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减少夜间外出活动。对不熟悉的人要有戒心,不乘坐陌生人提供的交通工具,也不随其前往不熟悉的区域。尽量避开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举办庆典、比赛、游行等大型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自身安全。
熟悉紧急避险技能,了解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避险脱险措施。遇到执法人员盘查时,要主动配合,千万不要试图逃跑或者手部做出无意义动作,以免被执法人员误解为有敌意而做出反应。万一遭遇非法拘禁等情况,务必保持镇定,寻找脱身机会,切记将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维护精神状态稳定,应对艰巨的学业负担和全新的环境,需维持积极心境,逐步融入,主动适应。与同窗和睦互动,彼此扶持,为自身创造优良的生活、学习氛围。多数教育机构配备心理辅导部门,倘若察觉自身存在心理困扰,能够即刻寻求帮助。
经常告知家中成员自身状况。孩子远行千里父母总放心不下,海外求学的安全是家中亲属最关心的。切记不可因专注于功课或旅行而忽略与家人的沟通,以免长辈忧虑。
三、出国务工三思后行
杨某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瓦工师傅,掌握多年施工技巧,后来看到一家中介机构发布高薪招募赴美建筑工人的信息,便产生了出国打工的想法。他向该中介支付了6万元人民币作为中介费,随后搭乘飞机前往美国。然而,这个中介公司实际上并不具备对外劳务输出的资质,同时也没有按照规定为杨某申请到必要的工作签证。杨某实际上变成了替人无偿劳动,工作时间被无限拉长,而报酬却远远低于原先在国内的约定。他不想再继续这样的生活,只好决定提前返回祖国,不仅没有实现财富积累的梦想,反而损失了不少钱财。
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到国外工作,劳务人员数量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中介也乘机而动,他们利用务工人员渴望通过打工改善经济状况的心态,以及对外国法律和就业环境了解不足的短板,采用夸大其词的招揽手段吸引人员签约,部分中介机构甚至没有合法的经营许可。等到了国外,实际工作内容往往与中介当初描绘的不一致,薪酬福利也达不到原先的预期。为此,外交部领事保护部门特别告诫计划出国务工的朋友们,务必关注以下注意事项:
选择中介要谨慎,务必挑选具备合法经营出国劳务资格的企业,办理相关劳务手续,不能轻信非法中介宣传的国外高薪高福利,也不要被他们所谓的“有门路”“有途径”所迷惑。
签订合同是必要的,一些劳务人员法律观念不强,只与中介达成口头约定,没有签订正式文件。一旦出现矛盾,规范合同就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签订合同时,必须认真审阅合同条款,尤其关注工资待遇、报酬计算方法和福利保障等内容。要明确要求中介公司把口头许诺的事项全部写入合同,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合法离开国家,不要相信中介承诺先以旅游名义出境,再在当地转为工作名义的说法。通过非劳务签证途径出国的务工人员,因为居住身份不合法,权益很难获得保护,极有可能被当地执法机构查办甚至驱逐。所以,必须申请务工目的地规定的工作签证出国留学网,依法离开国家。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就要适应它的规矩。在动身前往国外之前,需要弄清楚工作所在地的法律条规和当地的风俗。这样心里才会有底。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和宗教信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因为不清楚情况或者无意中的行为,导致产生误会甚至发生矛盾,从而给自己带来损失。
依法维护自身正当权利。倘若与中介或雇主产生争议,须立刻向负责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反映情况,或者向本地政府劳动管理部门提出申诉。在主张权利的过程中留学之路,务必提交合同等辅助材料作为依据,并且要尊重当地主管部门的最终裁定。遇到问题时应保持镇定,切忌采取极端手段,以免原本有理的事情反而显得没有道理。
四、紧急情况拨打12308
某个深夜时段,一位女性拨通外交部12308服务热线,反映她的女儿在海外学习期间状态异常,通过社交平台发送了自残的影像资料,包括割伤手臂和扯拽头发的画面,且拒绝接听电话,她为此深感忧虑,恳请12308服务人员尽快同她的女儿进行沟通。12308服务人员迅速将此事告知我驻该国使领馆,使领馆积极介入,最终与其女儿建立了联系,并成功劝导她打消了自毁的打算。
【提醒】12308热线完整名称为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该热线机构成立于2014年9月,系外交部为民众提供的一项具有惠民、利民、便民性质的服务内容。12308热线全天候有人值守,旨在为海外同胞打造一条领事保护与服务的便捷通道,确保海外同胞在遭遇危及人身安全或权益受损的情况时,能够迅速与国内建立联系,得到及时、专业的指引和援助。
拨打热线电话 的步骤,跟打北京本地电话一样,直接输入12308就行,若在北京市外,则需先拨区号010再接12308,若身处海外,则应先加拨国家代码0086,再接010和12308。不过有个情况要注意,由于有些国家接听短号码不太方便,外交部特别设置了另一个可以替代的号码,这个备用号码的拨打方式,跟12308完全一样。
随着当前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12308服务于2017年3月增设了微信平台版本,用户若想获取相关领务信息,可以订阅“领事直通车”官方公众号,或者利用“外交部12308”的应用程序,通过智能助手或专业服务人员,能够得到及时的领保支持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