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历经二十多年,即将落下帷幕!
2020年5月,《关于加快独立学院转制的实施方案》发布,要求将独立学院转制作为高校设置的重中之重。 2020年底前,各独立学院制定转学工作方案,推动一批独立学院转学。 同时明确转办计划有转私立、转公办、终止办学三种。
湖北原有31所独立学院,其中15所已完成转制,成为独立的民办或公办大学。 2所独立学院转制公告刚刚到期,已有14所独立学院制定转制路径。 ,正在加紧转移工作。
目前,湖北地区终止办学的独立学院还比较少见。 一些独立学院早在2011年就完成转制更名,开始独立办学。
武昌工学院的新校名仍保留着旧校名的痕迹。
01
什么是独立学院? 根据官方解释,独立学院是指提供本科及以上教育,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资金提供本科教育的高等学校。
私立学院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当时,许多知名大学、普通一级、二级学院都设立了独立学院,而这些独立学院大多最终成为“三级”学院。
湖北独立学院的兴起大多始于2000年左右,共设立独立学院31所,其中22所位于武汉。 大港查了2009年发布的独立学院名单,当时全国有独立学院318所。 湖北以31所独立学院位居各省市第一,武汉以22所独立学院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除湖北外,当时拥有20所以上独立学院的省市仅有江苏(26所)、浙江(22所)、辽宁(20所)。
独立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有独立学院326所,每年在校生超过100万人。 迄今为止,已有2000万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武汉能够成为全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无疑与其拥有22所独立学院有关。 可以说,独立学院也是武汉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
回顾31所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这些学院大多成立于2000年或以后。 最新成立的独立学院是2006年4月成立的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当然,也有两个例外。 湖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北商学院)的历史表明,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5年创办的武汉外事学校,但其独立学院模式的发展明显滞后。 2003年,湖北工业大学商学院正式成立。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昌工程学院)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该校声称办学始于1997年创办的湖北工贸学院,但2004年2月才启动独立学院模式。
因此,湖北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
02
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也带来了各种问题。 这也是国家多次发文支持独立学院“转型”的原因。
最令人担忧的是公平问题。 当初,为了吸引生源,很多独立学院的毕业生都能够拿到母校的学位证书。 此举引发有关公平性的争议,引发舆论风暴。 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是,2011年,当时的华科分院官网公布,该校2011年1881名毕业生获得了华科学士学位证书。 消息一出,引发华科学生强烈不满和抗议。 两所学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相差100多分,最终获得相同的学位证书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为确实不公平,2012年,独立学院从母校授予学位的做法被彻底终止。
独立学院不仅可以获得政策优惠、规避各种风险,还能在竞争中获得母校品牌的支持。 招收学生相对容易,所以发展很快。 而且,一些独立学院还可以获得母校的优质师资。 这显然对普通民办高校来说是不公平的。 此外,由于独立学院与其母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权归属不明晰。 这些因素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2006年9月26日,首次提出“独立学院划转”。 2008年,再次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支持独立学院转制,并提供五年“培养期”。 2011年起,湖北独立学院开始转学。
湖北原31所独立学院基本情况仅供参考。
是年,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划归武汉东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划归汉口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划归武昌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科技、商学院划转至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今年4月,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 这四所高校是我国首批成功转学的院校(共12所),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2年,武汉工程学院商学院划转武昌工程学院。 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划归文华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划归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2015年,又划转4个独立学院,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昌首艺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武汉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湖北工商大学)。
2016年,划转3所独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划归武汉华夏职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播学院划归武汉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划归武汉晴川学院。
此后,独立学院转学步伐放缓。 直到2020年,只有一所独立学院成功改制,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改制为武汉文理学院。
03
梳理这些传输数据,我们发现了几个特点。 首先,密集搬迁导致校名雷同,有的“傻乎乎、不清楚”。 按照传统,高校一般采用“地名+专业特征”的模式来命名,但具有专业特征的词就那么几个,一哄而上。 它消失了。 人们经常混淆武昌工学院和武昌工学院这两个校名。 武汉工商大学和武汉商学院不是同一所学校。
二是一些高校名称中的地名不具有识别作用。 有些是学校以前创办时遗留下来的问题。 例如,汉口学院位于江夏。 因建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时实际所在地在汉口,故称汉口学院。 后来终于落户江夏英语作文,但仍沿用原来的校名。 迁校后,仍称汉口学院; 有的改名了,比如不在汉阳的武汉晴川学院。
第三,独立学院改造后的名称与原来的校名相差太大,让人感觉很陌生。 例如,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等,与原校名基本不相符。
当然汉口学院成绩查询,这些都是小问题。 更大的问题恐怕是转独立学院的速度有点慢。 即使有关部门一再催促,自2008年给予“五年培养期”以来汉口学院成绩查询,已经过去了13年,仍然有大量学员。 独立学院尚未完成转学。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仍有独立学院257所。 近两年,独立学院数量随着院所转移有所减少,但存量过大,难以快速“消化”。 不难看出,2016年之后,独立学院转学明显进入了低潮期。 有能力转的已经转成功了,而无能力或者不愿意转的显然还在观望。 截至目前,全国仍有188所独立学院尚未宣布转学。
湖北的情况也类似。 2021年31所独立学院最新名单显示,湖北已转制2所独立学院,一所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简称“武汉城市学院”),另一所是湖北民族学院(简称“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学院),即至此为止,湖北除武汉外,仅转建一所独立学院。 武汉市尚有6所大学尚未完成划转,湖北其他城市的8所大学尚未完成划转。
2013年,湖北独立学院只转入了一半以上的院校,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或许仍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武汉大学.
04
为什么“断奶”这么难? 有专家指出,这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利益涉及母校和投资者。 尤其是大量的独立学院往往是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举办的。 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兼容,五年的申请验收期限被迫推迟,陷入“独立难”的困境。 此外,独立学院内部也存在阻力。 很多老师不愿意面对调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面对独立学院复杂的“独立困境”,相关部门不想再等了,直接下达了“最后通牒”。 2020年5月,再次发文督促独立学院划转,要求2020年底前,各独立学院要制定划转工作方案。
要么转移,要么停止,没有其他路可走。
话虽如此,搬迁虽然是国家层面的强制要求,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 独立学院发展到今天,确实到了“断奶”的时候了,因为它确实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可能永远存在。
独立学院改制为民办大学后,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不再需要每年缴纳数千万元的“挂牌费”。 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教学上,使院校实力稳步提升,应对“抢生”竞争的挑战。
从已成功转移的院校来看,武汉大学、武昌工学院等院校还是具备相当实力的。 划转后,这些院校的发展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教学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
独立学院搬迁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产权、确保公平。 也是为了解决独立学院徘徊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大学、公益性学校与营利性学校之间的尴尬境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独立学院转型是必然之路,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