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大概
4467
特点
读完后需要总计
12
分钟
利用大数据构建中医古籍知识体系
作者/张华民 张维娜 李洪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医古籍数字化改变了古代文献的传统使用方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知识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了结构化的中医古籍知识体系,使中医古籍知识的检索从“知识点”转变为“知识体”,而从中医古籍的“资源服务”到“知识服务”也是大势所趋。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对中医古籍分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创建了中医古籍分类方法,并编制了与本领域常用分类方法相对应的映射表。 这解决了中医古书的分类问题,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了一条便捷、实用、便捷的途径。 中医古籍统一分类方法.
中医古籍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它们是中医药几千年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医药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源泉。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藏有中医药古籍最多的图书馆,馆藏古籍10万余册,其中中药古籍6000多种图书及历史版本8000多个,约占现有中医药古籍品种的50%。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国古籍保护计划”。 10年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医药创新发展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古籍保护和利用方面。 我想与同事们分享这篇文章。 分享。
夯实基础,努力创新
开展国内外中医药古籍资源全面调查,摸清古籍历史。 2007年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在老馆长薛庆禄研究员的带领下,历时三年编写的《中医古籍总目录》正式出版。 在此基础上,对国内150个藏书单位的13455种中医药古籍进行了鉴定,基本了解了国内现有藏书的中医药古籍。 同时,对图书馆馆藏古籍资料进行了审核和修订。 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古籍馆藏目录》出版,成为全国最早完成普查登记工作的古籍收藏单位之一。 2015年,图书馆以《中国古籍中医药总目录》为基础,建立了全国联合书目数据库,订正书目300余项,新增37个藏书单位1800余项书目,扩大了馆藏范围。中医的广度和深度。 古籍资源研究范围不断丰富,新品种、新内容。 同时,图书馆还收藏了中国大陆以外的各类图书240余种,共发现海外收藏的中药古籍2.8万册,为海外中药古籍资源的复制归还提供了重要线索。
构建中药古籍保护技术方法体系,不断改善收藏环境。 在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和中央修购专项资金支持下,按照古籍保护技术体系和图书馆古籍特藏行业标准,自2008年起,通过对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和部分大型综合图书馆的考察,对古籍的保护与修复、保存环境与地点、温湿度控制、防虫防潮防尘措施及保护效果进行研究建立了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古籍保护的技术制度和规范,制定了中医药古籍优化保护。 环境标准和措施编制了中药防虫、防潮等古籍保护方法,完善了现代古籍修复技术。 同时,图书馆通过改造书库、增设设施,改善藏书环境。 古籍书库数量从2个增加到3个,书库面积扩大了近一倍。 图书馆全部采用防虫、防潮、防尘的密封樟木柜,并购买低温柜对新进口古籍进行杀虫消毒,防止馆内虫卵继续繁殖。古籍进入图书馆。 图书馆全部配备恒温恒湿空调和防火防盗系统,能充分保证古籍安全。
创新修复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图书馆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购置了多种现代化修复设施设备,如古籍修复高清工作台、古籍除尘清洗机等、古书抄写台、古书恒温恒湿真空展示柜、古书修复多功能柜、古书压平机、古书纸浆修复机等,使古书修复工作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修复转变为古书修复工作。以现代、科学、专业的修复方法,大大提高修复质量。 和效率。 2009年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古籍修复中心。
加强古籍再生和保护。 2011年,图书馆建立了馆藏资源数模一体化系统,采用数字技术与缩微技术相结合的数模一体化技术,实现中医药古籍馆藏数字化和缩微胶片双向保存利用。 目前,已完成1000余册古籍数字化图像30万余页的缩微复制。 2007年至2017年,图书馆复印出版了7批《中医药古籍全集》系列图书138册。 2014年至2017年,图书馆分三批出版了“原版中药古籍丛书”42种。 2010年,《中医古籍大全》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评价:“该套丛书不仅是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是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的典范。”
科研试点高效利用
建立资源数据库。 经过多年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图书馆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目前包含2326本中医药古籍的摘要和元数据信息、1220本中医药古籍的原始文本图片以及全文文本。 500本中医古籍,并实现了图文关联。 。 该数据库可图文在线阅读,具有简单查询、组合查询、全文检索、后控词检索等多种功能。 这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古籍“收藏”与“使用”的矛盾,而且用途广泛。 向广大公众。
从古书中发现原始知识。 中医古籍蕴藏着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从中医古籍中挖掘原创知识是创新中医药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先后对温病古籍、本草古籍、养生古籍、方剂古籍、古医案等进行了示范性发掘整理,逐步建立了古代中医知识体系。基于本体和语义的医书,实现古书知识的关联、互动和互动。 深入检索,从而为中医古籍知识的分类、概念联想、语义分析和高效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中医古籍知识的深入挖掘和利用,为中医古籍知识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树立了有效的典范。知识发现和理论创新。 2007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 研究成果《古代中医典籍的抢救、发掘与利用》荣获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古代中医典籍的发现与知识组织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药书》荣获2017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制定古籍分类和词汇表。 图书馆在综合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古籍的内容特点和中医“理、法、方、药”的指导理论,对中医古籍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药物》,创建了中医古籍的分类方法,并整理了该领域常用的分类。 相应的方法映射表,解决了中医古籍的分类问题,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统一的中医古籍分类方法。 这对于推进中医药古籍分类索引系统建设、分类检索系统规范化、规范化、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管理利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制定了可不断完善的中医古籍词汇表,揭示和规范了中医古籍文献中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和现代医学术语,将其用于各种中药中。 在古籍数据库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检索效率。 2012年以来,已获得相关数据库软件著作权6项。
推进《中华医学宝典》编纂工程。 2012年8月,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中华医学宝典》编纂启动会。 《中华医学宝典》编纂出版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国内外中医经典原著进行全面调查和复印。 它将进一步开展中医古籍普查、原著再生保护、古医籍版本厘清,为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知识发现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配合和支持下,图书馆先后组织推进了工作组初选、学科专家投票、院士和中医药名家评审、学术界补充评审等工作。文学学科带头人等,完成《中华医学宝典》“精选”,共评选出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医学书籍约2289部(其中中医古籍2065部,少数民族古医书224部)。
传承知识和文化自信
组织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08年至2011年,图书馆组织图书馆等20余家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四次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目前,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近百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英语作文,其中图书馆藏书44种。 2008年,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 2011年被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2014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
举办中华医学珍贵典籍展。 图书馆于2010年3月、2011年6月两次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合作,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大型“中医珍本精品展”。 展览精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古籍和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医药的悠久历史、深厚内涵、科学内涵和灿烂文化,促进中医药原创知识和价值的推广和宣传。文献,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两部著作提供依据。 中医药全部档案申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成功申请世界记忆名录。 2010年3月,图书馆申请的金陵版《本草纲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和《黄帝内经》(国家图书馆藏)成功入选“第四届世界记忆亚太区域委员会会议《世界记忆》亚太名录。 2011年5月25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IAC)第十次会议上,这两件作品被批准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这是中华传统医学经典首次入选该名单,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点对点辐射全国
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古籍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保障。 在古籍保护工作中,我们认识到中医药古籍保护要在全国重点收藏单位和地区建立基地或中心,这样才能实现辐射全国的目标。 2008年以来,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古籍修复中心。 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图书馆机构推荐。 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成为当地重要的中医药古籍保护和实践基地。
2007年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组织举办了6次全国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图书馆、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培训课程涵盖中医药古籍保护、编目、修复、数字化、整理及利用研究等多个方面。 学员来自全国30多家单位,共计300余人。 参加培训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反映学习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业务素质,而且对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也产生了很大启发。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一大批专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在古籍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保护和利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首10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全国各图书馆特别是中医药图书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在图书馆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医药古籍的保护、抢救、发掘和利用。 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开发利用工作。 然而,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长期、专业性很强的任务。 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展望未来,大家依然充满信心和期待。
一是在古籍收藏方面,随着人们对中医古籍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私人收藏的古籍不断被发现,图书馆藏书单位古籍编目不断完善,海外古籍调查不断开展。书籍不断,还会有新的中医古籍。 进入人们的视线。 虽然总体数量不会大幅增加,但对于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古籍资源、深化中医药古籍普查仍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在古籍编纂出版方面,目前《中华医学宝典》编纂工程已基本完成了考选工作。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中医图书特别是中医古籍将得到全面、系统的整理出版。 这将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和利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繁荣中医药文化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在古籍数字化方面,中医古籍数字化改变了古籍文献的传统使用方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知识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构建了结构化的中医古籍知识体系,使中医古籍知识的检索从“知识点”转变为“知识体”,从中医古籍的“资源服务”到“知识服务”也是大势所趋。
第四,从人才队伍来看,当前从事古籍工作的人员年轻化,学历也显着提高。 这给古籍工作增添了很多新的动力,有利于今后古籍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就整个中医药行业而言,一支老、中、青年学者和多学科专家相结合的中医古籍科研队伍已逐步形成。 大家齐心协力,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把古籍保护利用工作做得更好。 (张华民、张维娜、李洪涛)
文章排版:梦集编辑袁三
八字命理、六卦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幻数、中医:中医梦宝典
扩展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医古籍、中医方剂、马医神象、太乙神术、气正四语、大六忍、奇门遁甲、梅花易术、黄机经石、四柱、六道史上最全的古今秘笈、风水、铁板神数、六壬 | 古代儒佛道民间魔数超级版正在制作中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