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在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中的应用及其启示——以2017年高考英语国卷一为例 陈彦忠
摘要:本文以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卷一为例,运用定性分析方法,从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分析语境理论在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中的应用。 。 研究发现,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不仅考验学生对语音、语调、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验考生对语境语篇的深入理解,包括要求考生做出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的真实语境训练、文化背景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关键词:语境理论; 语言环境; 情境背景; 文化背景; 听力测试
一、简介
语言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中,听力是一种理解能力,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 听力理解能力是鉴定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重要语言能力因素。 因此,听力考试在现代外语考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语言技能目标(九级)有以下听力要求: (1)能够听懂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 (2)能够理解一般国内外话题英语新闻播报; (3)能够抓住较长演讲的要点,理解演讲者的观点和意图; (4)能够从言语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好恶、立场和暗示; (5) ) 能理解一般幽默; (6)能够克服听力过程中的一般口音干扰(教育部,2003:)。 此外,《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听懂日常生活中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 考生应能够: (1) 理解中心思想; (2) 获取真实详细信息; (3)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推理; (4)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教育部,2017)。 根据上述两份文件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作为普通高考的组成部分之一,重点测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测试考生口语的理解能力。英语,以推动学科英语教学改革。
作为高考英语试卷中占五分之一的试题,高考英语听力试题呈现出语境化的特点,语境在英语听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考。 本文以2017年高考英语国卷一为例,运用定性分析方法,从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分析语境理论在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中的应用,并分析语境理论在高考英语听力试题中的应用。尝试对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2.理论基础
Brown和Yule(2000,引自王宁和钟庆伦,2008)指出,“从语法上讲,我们可以说出每个词、每个句子的字面意思,但我们不一定理解句子应该表达的意思,因为有是没有上下文。 “涉及语境理论的试题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理解演讲的主要目的和意义:获取事实、具体的信息;对演讲的背景和说话人之间的关系做出简单的推断;理解演讲人的意图,换句话说,语境可以看作是语言使用的环境,一定的语境可以让人们清楚地理解和推测话语的含义,使看似不连贯的句子变得合理。
语境理论的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信号,并将语境区分为文化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 后来,弗斯、海姆斯、哈利迪等人丰富和发展了语境理论; 语境包括话语的参与者、话语的主客体、话语的主题、话语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话语的传达方式等。 渠道是口头的或书面的,话语的密码是语言及其风格,话语的信息形式是聊天、会议、小说、诗歌等,还包括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的语境(耿庆黎) ,2005)。
胡壮林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话语的衔接与连贯》(1994)一书中讨论了语境与语用学的关系。 他将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情景语言环境和文化语境。 语言语境是指话语的内部环境,可以是短语、句子或段落的内容; 情境语境是指话语产生时的外部环境、参与交际的人的关系、时间、地点; 文化语境是话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历史和政治背景(王慧英、朱月娥,2006)。 本文将以胡壮林先生的理论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语境理论在高考英语听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
三、语境理论在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研究语境理论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语言学认为,听活动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机械的接受语言信号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区分、筛选、组合、组合声信号的主动过程。 存储和预测的过程(陈黎明,2011)。 这就要求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必须对听到的单词做出快速反应。 听者不仅要听清楚说话者所说的句子,还要能够将之前听到的单词与当前听到的单词进行比较。 要连接,还要能够连接说话的语境。 然而,学生经常抱怨他们能听懂说话者所说的单词和句子,但就是不明白其含义。 这反映出学生听、辨别声音的能力较好,但还没有达到听懂、理解的能力。 这就要求听者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句子的含义。
(1) 语言语境
语言语境是指话语的内部环境。 语言语境又称语境语境,说话人的言语、语调、词汇、语法、表达形式、说话速度等都传达着一定的信息。 听者必须能够理解相关信息才能实现沟通。 目的,因为任何单词只有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具有确切的含义。 语言学家弗斯曾经说过:“一个词在新的语境中就有了新的含义。”
示例 1:检查根据上下文理解单词的含义(2017 年国家论文 I,问题 4)
M:啊,离这里不远有一家不错的商店。 继续走,大约三点。 我不知道那家店的名字,但你会找到的。 就在附近。 顺便问一下,你知道《城镇指南》吗?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里面有各种内容。 您会在任何 .
问:男人的城镇指南是什么?
A.A. B.A. C、一张地图。
这段对话主要讲述了一个女人想要找到一家修鞋店的故事。 该男子为她指路,并向她推荐了当地的“城市指南”。 谈话中提到“城市指南”后,他也介绍了一下。 解释道:“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2011高考英语听力,里面包含了各种有用的信息,你在任何书店都可以买到。” “(薄书)”、“()”等。上下文信息告诉考生,这是一本小书,不太厚,可以在书店买到。 它包含各种有用的信息,因此应该选择小册子()。 《柯林斯中级英汉学习词典》将“小册子()”解释为:一本带有图片的杂志或小书,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A是a or Thin book with that gets you about a 或 ),与男子提供的解释信息基本一致。 对于这道题,有的考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理解偏差而选择“A图”。 当他们想问路,有人向他们介绍一个地方时,一个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应该是地图。 这就是为什么没有理解上下文的错误。
分析:语言语境要求考生根据语境的理解得出答案。 不能根据某个词直接确定答案。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听懂上下文的关键信息,并综合考虑,理解单词。 正确答案来自其背后的意义。 因此,为了避免听力理解障碍,听众应该多练习、多积累,听懂更地道的英语,尽可能多地掌握同一短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以及同一含义在不同语言风格中的不同含义。 各种表达方式。
(2) 情境背景
情境语境是语言活动发生的环境(王慧英、朱月娥,2006)。 它包括话语产生时的周围情境、事件的性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陈黎明,2011)。 考生可以根据情况类型预测他们将要听到的单词。 比如在火车站,你总能听到各种火车到站、发车的信息广播,或者各种检票、站台等,这就是语言环境,因为情境语境与有非常密切的预测关系。话语,特定的话语总是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 高考听力试题中,很多试题都是围绕情景语境,包括判断说话人的职业、关系、态度以及说话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例2:考察话语发生的地点(2017年国卷一第4题)
男:我没有卡。 我需要一个吗?
W:你必须有一个才能把书拿出来。 如果你只坐在其中一间房间就没关系。
M:那么,我就在这里读一下。 谢谢。
问: 哪里有?
A. 在一个 . B. 在一个 . C. 在一个 .
这是在图书馆里发生的一段对话。 测试问题询问对话发生的地点。 谈话中,该男子询问是否需要办理借书证。 女子回答说,如果借书的话,就得办借书卡,但如果只是想在这里的阅览室看书,就不需要“借书卡”。 那人回答说你可以在这里阅读。 从“借书证”、“我就在这里看书吧!”等信息来看。 在对话中,你可以看出对话是在图书馆里。
分析:对于位置判断题,经常会有特定的词出现在某些地方。 只要理解这些具体的信息词,并结合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就可以判断说话地点。 这就要求学生熟悉不同情况下使用的词汇,并能够将不同的单词连接在一起,在脑海中形成不同地方的画面。
例3:考察说话者之间的关系(2017国卷一,第16题)
W:嘿,比尔。 我听说他们要派你去买新的。
M:天哪,新闻快来了! 我几个小时前才收到a。 甚至不知道……
....
宽: 是的。 嗯,我们的我就是这样。
男:是的。 好吧,我们拭目以待。 让我付钱吧。
女:不,不。 我来付钱。
问:什么是?
A。 -。 B.. C。 。
这次谈话是关于两个人谈论他们的德国之旅。 从谈话一开始就可以看出两人非常熟悉,因为在男方得知自己抵达德国的消息几小时后,女方也知道了此事,而在谈话结束时,女方也知道了此事。谈话中,他提到“在我们公司”,很明显他们是同事。
分析:判断说话人身份的题型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捕捉对话中的关键信息,并根据具体的话语信息来判断说话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需要训练和强化学生重构课文脉络的能力和快速激活共享知识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场景中人物关系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课文关键词。不同的人物关系,使学生在听对话时,能够激活头脑中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真实情境,使之与课文信息相互联系、产生共鸣,从而更好、更有效地理解所讲内容。理解课文的意思,激发他们的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例4:测试说话者的态度(2017国卷一,问题1)
W:你看过电影《》吗? 我们昨晚去看了。
男:怎么样?
W:杰森是的,但我有点。
问:这位女士对这部电影有何看法?
答:是。 B、是。 C、是。
这次谈话是关于他们看过的电影《》的看法。 有的同学可能会选错选项A,但那是Jason的意见,而女方的意见是“有点失望(a bit)”,所以转换为“这部电影令人失望(It's.)”同样的测试题是2017年国卷一第8题。
M:我来过这里很多次了。 有相当多的来往。 你是哪一类的?
W:嗯,我还没有。 您要订购什么?
问:关于这个男人怎么说?
答:就是这个。
B. 味道好极了。
C. 这是为了它。
这段对话是两个人在餐厅点餐时进行的。 一开始,男孩极力推荐这家餐厅,并说:我来过很多次了。 这家餐厅有很多美味的菜肴可供选择(我来过这里很多次了,有很多值得选择的地方。)。 素材原文中使用了“美味()”一词,选项中使用了“美味”一词,这是一种同意转换。
分析:判断说话人态度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通常很难直接从对话中得到答案。 考生必须对谈话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尽力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情绪,因为答案往往存在于说话者的语气中。 在他所表达的情感中。 因此,这就要求听的过程不能只是机械地捕捉词语,而是要尽可能地理解整个对话,根据对话的情境、关键词、语境、语气等来了解说话者的情绪、态度和观点。
(3) 文化背景
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所属语言群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陈黎明,2011),即话语所涉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王慧英、朱月娥,2006)。 听力测试的困难通常不是语言障碍,而是缺乏对所听材料的文化背景的理解。 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都会对听力造成障碍。 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谈话中所听到的内容,对话者往往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文化知识、价值观、宗教信仰、交际习惯等。参加考试的考生更不例外。 。
例6:(2017年国家论文一第3题)
M:让我们看看你为聚会准备了什么。
宽:! 啤酒、葡萄酒、可口可乐、7-Up……只要你能想到的,我都有! 你有蛋糕吗?
男: 的。
问: 是关于什么的?
A、出去。 B.. C. 聚会。
这段对话中的陌生表达是学生做出错误选择的主要原因。 “可乐”、“7-Up”、“你能想到的,我都有”明白了! 这是美国非常有名的广告语)”。此外,受句末“点蛋糕”一词的影响,考生很可能会错误地选择选项B:点一杯饮料。这就是区别美国人经常在家里举办聚会,主人通常会提供场地、小吃、一些饮料或甜点,而客人则各自带一些自己做的东西留学之路,因此,本题应选C:为聚会做准备(为聚会)。
分析: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话语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学会用西方的思维方式理解话语。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真实的语言交流实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和文化。
四、语境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结合2017年全国高考试卷一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正确理解语言的内在含义,离不开语言的语境,因为语境是语境是理解语言的基础,尤其是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时,语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发音、语法和句法相关知识外,还必须训练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和技能的目的。
(1)提供真实的言语环境,提高感知语境的能力
由于听力测试材料必须具有情境真实性,因此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对听力材料进行选择,摒弃我国外语教学中常见的朗读课文、录音作为听力材料的常见方法,吸收有意义的内容。而有代表性的真实情境材料,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来选择,如校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选择相应的情境材料(黄芮,2001)。 课堂上,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校园、办公室、医院、餐厅等不同场景中播放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说话人说话风格、语气、语调的差异。不同的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情境意识(陈超,2010)。
(二)加强文化背景学习2011高考英语听力,提高语境理解能力
语言本身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不能脱离文化环境而存在。 听力理解往往需要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推理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 例如,有时听者熟悉听力材料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但无法理解其含义。 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正确理解相关话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快速准确地理解说话者话语中所包含的实际含义,从而给听力理解造成障碍。 文化背景知识需要长期积累,需要加强课后阅读,特别是英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相关书籍国家扩大知识。 熟悉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准备,充分理解不同听力材料的内容。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境分析能力
逻辑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 听力的逻辑思维内容是听力材料及其本质; 听力理解的逻辑思维形式是听力材料存在和在对话中表达的方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 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必须学会在听力过程中自觉遵循正确的逻辑思维形式和规则,培养概念清晰、判断正确、推理合理的逻辑思维(何平、奚海宇,2010)。
5. 结论
倾听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成为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使用者,而听力测试则是检验学习者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听力水平和能力。 结合2017年全国高考试卷一高考英语听力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语境理论在高考听力测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测试考生对他们所听到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推断并理解演讲者的意图和观点。 和态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发音、词汇、语法、句型等基本语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理解语境理论,了解语篇背景,强化学生的真实语言技能。 环境训练、文化背景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