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高校,堪称全球高等教育的第一梯队。
全球范围内,高等院校数量超过四万所,中国境内此类机构有三千余处,然而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常规院校,真正卓越的学府极为罕见。
[]
01
哪些内地高校,跻身世界500强?
虽然大学排名层出不穷,但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的只有四个:
[]
四大排名,源自英国、美国、英国和中国,其衡量标准并不一致。
QS注重高校声誉与全球视野,US.NewS强调学术成果及跨国合作,泰晤士大学排名兼顾多项指标,上海软科主要评估科研实力。
我们以进入至少3个世界排名榜单为目标,参考不同排名的权重,筛选出35所中国大陆的大学。
尽管公认的顶尖学府中,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不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确实在持续进步。
总体来看,世界500强大学,基本涵盖了我国主要985大学。
虽然与真正的“世界顶尖”尚有差距,但在工程建造、生命科学、智能技术等方面,已经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
综合各大排名,我国内地10强高校分别是:
中国顶尖的十所高等学府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四大榜单之中,共有五所大学全部进入100强名单,它们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
共有9所学校进入了200强名单,这其中包括前面提到的5所,另外还包含了4所,具体是中科大、南大、武大和同济大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南方科技大学在深圳的全球声誉,以及深圳大学在国际上的认可度,都显著高于它们在国内的排名情况。
深圳大学的情况很特殊,它既不是985工程大学,也不是211工程大学,甚至连被选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大学都不是,然而它的国际排名却超过了某些历史悠久的985高校。
这背后可能得益于城市的内在因素,工业重镇地位与国家创新城市头衔相互促进,二者相得益彰。
近些年,深圳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兴建高校,并且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促使本地大学群体快速发展。
这在《中国大学生第一城,诞生》一文有详细论述。
02
哪些知名高校,成了世界500强大学的“遗珠”?
顶尖企业排行榜囊括了国内所有著名高等学府,不过,有几所重点大学并未收录在内。
最突出的例子是中国人民大学,它只在两个排行榜中进入前500名,而且它的全球声誉位置比较靠后,这种情况跟它的实际影响力不太匹配。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大学,这两所冠名“国”字头的高校,依托着一流机构的强大支持,入学分数线持续攀升,然而它们的名字却并未出现在每一个全球性的排名榜单上。
兰州大学这所知名学府的情况也类似,它虽然出现在三个排行榜上,不过其QS的位次仅在八百名上下,这对它的整体评价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为什么会这样?
世界各类大学排行榜并非完美无缺,其中理工类院校通常表现更佳,相比之下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人文社科类大学则常被忽视,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
大学排名未必纯粹公正,其中或掺杂利益因素,每个榜单各有其关注点,专门针对某个方面,因此排名难免存在出入。
各个排名体系,在国际部分的考量上,主要依据学术成果的引用次数,以及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同时也会参考获得诺贝尔奖等顶尖荣誉的情况,并且把学校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这表明,那些与全球学术网络关联紧密的工程技术类大学通常更具竞争力,而那些具备某些特殊人文专业的学院则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终究,人文科学领域的探究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些学科仅在中国存在,其研究成果不一定可以完全用数字衡量,因此难以在国际评价体系中获得充分反映。
其中,一些顶尖学府决定不再参与全球排名,不再把那些榜单当作衡量标准,因此没有在相关排名中列出。
早在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就明确表示,将不再向国际上的大学排名组织提交相关资料,兰州大学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决定不再向这些排名机构提供自身信息。
即便是国内顶尖学府的南京大学,也明确表示今后学校进步和学术发展将不再以国际评估结果作为关键衡量标准,注重自身特色和实际贡献。
不过,除了泰晤士世界大学榜单,其他榜单不存在退出机制。
即便大学方面没有自行公布相关资料,机构也没有借助公开信息相互参照,来对学校进行排列次序。
第三个方面,部分大学因为建校时间或制度因素,没有参与全球高校的评比,当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等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大学这两所“国”字号高校,其整体水平毋庸置疑,不过它们主要侧重科研工作,因此本科生招收人数不多,以前也从未参与过大学排名活动。
近些年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院大学介入了某些全球性评价体系,立刻显示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
在各大高校排行榜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列全球第54位,其水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相仿。
另外,军事类高等院校不参与商业性评估,国防科技大学优势学科数量可观,工科学术水平处于顶尖行列,这些成就却难以在国际排名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
03
晋级世界500强大学,有什么好处?
各种全球高校排名都存在不足之处,不过它们仍然是许多人在选择时可以参考的重要依据。
QS、THE、软科这四个排名经过长时间验证,其权威地位和公正特质已经过充分确认,不少地区与机构都采用了它们的评价结果。
世界排名前列的知名学府,是许多人谋求跨国工作机会的必备条件,同时,这个排行榜也成为了国内高校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的衡量标准。
香港和北京是我国要求最苛刻的两个地方,它们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全球排名前百位的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了获得居住权或定居的机会。
2022年,香港地区便实施了“高才通”计划,该计划以全球排名前百的大学作为评判基准,评判依据就是那四个主要排行榜。
依照相关条例,参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个人,能够取得为期两年的居留许可,当在香港定居满七年时,具备申请成为永久居民的资格。
最开始,高才通计划仅囊括内地九所顶尖学府,诸如清华、北大等名校,还有复旦、上海交大等五所顶尖高校,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跻身世界百强名单,内地已有二十三所大学获得了这个资格。
此外,北京作为内地户籍限制最严格的地区,率先向全球前两百名的大学毕业生伸出橄榄枝,实施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单独设立“进京名额”。
早先的时候,即便拥有博士学历,或者毕业于清华北大,想在北京市定居也并非易事,因为受到数量有限的“进京指标”的制约,无法立刻实现。
松动了是2021年那一年,当时北京专门针对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大学的重点学科毕业生,单独设置了进京名额,并且放宽了定居的条件。
依据官方通告,顶尖两百所大学囊括了清华、北大、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知名学府。
此外, 一些城市的人才补助,也是基于国际榜单而来。
最近宁波实施了针对人才的扶持政策,对那些年龄不超过四十岁,并且毕业于世界排名前两百名高校的博士毕业生,会发放十万元人民币作为生活上的帮助。
有国科大博士毕业生透露,他未能入选,因为国科大并未参与某个国际榜单的评选,该毕业生觉得仅凭这个榜单来衡量并不恰当。
国内以外,部分国家同样视全球百名或三百名顶尖学府为人才吸纳的优先条件,有助于申请就业许可和定居身份。
日本的高度人才计划,就以世界300强大学为基准。
若能进入QS、THE或软科所列榜单中的任何两个,并且排名位于前300位之内,便具备加分条件。
高校的衡量标准多种多样,卓越与顶尖各有千秋,任何单一排名都无法全面展现学校的整体实力。
城市间的较量不应单凭经济指标衡量,高等学府的发展也不该仅以名次为标准,各类大学排行榜仅是某个角度的参考,无法体现教育竞争的整体状况。
总而言之,对于参加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来说,大学并非唯一考量因素,选择专业和城市等方面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