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台湾高校秋季学期启动后仅过七天,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就启动了“台湾私立高校退出评估会议”,正式公布“东方设计大学、环球科技大学、大同技术学院和明道大学”即将退出,从此消失。这一决定意味着台湾高校正面临大范围停办的阶段。台岛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的数据表明,到2028学年,预计高等院校的入学新生总数将减少到15.7万人,其中公立高等院校每年招收的学生超过12万名,因此届时大概八成的学生可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
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的演进历程,从1994年专科院校数量达到130家开始,到2011年一度增长至163家的最高点,接着因为一些学校合并以及私立院校的离场,到了2023年便减少到了145家。今年高校录取分配首次出现四所院校名额不足的情况,涉及双北地区的中国文化大学和真理大学,还有宜兰的佛光大学以及彰化的大叶大学,这一现象再次引起了对台湾私立学校招生问题的注意。
台岛高校面临大规模停办,这一现象将引起众多学校关闭。根本原因在于台岛当局过去大量增设大学,同时遭遇出生率下降。当局自身状况也受到多方面因素深度制约。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台岛高校在2028年遭遇停办风潮,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关键因素。
台岛当前面临生育率偏低的问题,使得求学人群数量持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以2008至2019年度的适龄学生数据为参照,预计2020至2031年度的大学适龄学生数量将锐减三成。各类私立高等院校的招生都会受到适龄人口下降的冲击,而私立职业技术学校的处境更为艰难。2020学年来看台湾大同大学,33所公立普通高校的新生报到比例都达到了85%以上,在15所公立技专学校里,有14所的报到比例同样超过87%。相比之下,35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里,有5所新生报到率不足八成,其中两所甚至低于五成;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状况更加糟糕,在67所学校中,有9所新生报到率不足六成,24所低于七成,42所低于八成。
学校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使其在面临风险时显得比较脆弱。在台岛及一些地方,学费是私立学校最主要的进项,假如学生数量下降,机构的财务状况就会立刻遭受冲击,维持正常运作变得十分艰难。如果学校能够寻找更多元的资金途径,比如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接受社会资助,或者进行投资活动,就能更好地抵挡外部环境波动造成的影响。对于那些主要依靠学杂费生存的私立大学来说,资金链断裂或许会导致它们陷入经营困境。
台岛上的民办大学,财政上得不到官方持续补助,社会上助学捐款也不普遍,学费成了它们目前最主要的进项。这几年,普通私立大学的学费收入平均占总收入四成五,而技术类私立学校比例更高,有六成二。这种情况下,生源不够就会让这些学校财务状况变得很糟糕。依据台湾省教育管理部门“私立高校行政信息发布系统”公布的私立机构财务状况及警示信息,近些年来不少历史较长的非营利大学在七个财务维度上显示预警信号,包括经营效能、债务偿还及资金构成等方面存在红灯提示。
第三点,学校办学宗旨的失误加剧了其非公共倾向。虽然多数私立大学创办者都期望为当地培育人才,然而不可否认,部分私立大学管理者由于宗旨错误,造成教育水准下降或治理缺陷,因此招致公众的注意和评论。近些年,新闻媒体经常在头条报道私立大学的教育乱象,促使社会团体持续要求台湾省教育主管部门实施全面革新,目的在于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水平。相关调查发现,虽然生育率下降确实是私立大学退出经营的关键因素,但部分私立大学中的违规行为,或者治理机构的团伙化、家庭化及私有化等丑恶现象,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背景。因此,部分私立学院管理不善的情况,确实源于管理者将其当作个人财富的错误观念,把资助教育看作是商业行为,还将学院资源当作个人所有台湾大同大学,因此导致许多有损公共利益的行为发生。
另外,台湾一些大学为响应民进党政府的“新南向计划”,大量招收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的学子,这些人受政策驱动远赴台湾就学,却常被中介引导至与学业无关的工厂,工作时间过长且需轮值夜班,学业因此遭受严重干扰,学生们在深深的沮丧中艰难求生。印尼籍学生有来自建国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还有史瓦帝尼籍学生来自明道大学,斯里兰卡籍学生来自康宁大学,菲律宾籍学生则在高苑科技大学就读。这些学校在招生遇到阻碍时,努力组建专门小组负责海外招生工作,不过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对外国学生不公道的行为。这些状况不仅严重侵害了外国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还牵涉到强制工作,乃至人口贩卖等严重问题。
台湾高校的生存现状正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那些被迫离开的教职员工,处境更加艰难。以2018到2022年期间关闭的6所私立大专院校为例,共有270位教师失去工作,教育部门却只协助80人找到新职位,剩下70%的失业教师只能依靠个人努力谋生。另留学之路,迁往他处就读的人里,离校比例达到16.42%,为当地大学整体离校水准的2.25倍。
岛内大学教师大多拥有博士学位,是社会中坚力量。不过,一旦学校停办,他们转行将十分不易。今后,可能有更多私立大学学者遭遇中年失业的窘境。在寻觅新职业时,他们的经济负担会进一步增大。所以,针对那些非自主离开大学教学的教职工,应当参照普通工人的非自愿下岗情形,发放相匹配的帮扶补偿或救助费用,不过这些办法只是暂时应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台岛长期以来受到生育率低下的困扰。回想过去,由于“九二共识”的存在,大陆学生得以前往台湾接受教育,曾经有大量大陆学生赴台学习,这使得台湾高校在招生方面相对轻松,能够正常运作。但是,倘若台湾当局依旧偏重思想观念,加剧海峡两岸矛盾,那么“南方新航路”计划将遭遇诸多阻碍,岛内教育管理机构即便拟定“私立高中以上学校退出办法”,并妄图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化,但在台湾当局“掌权”的八年间,我们对该地区大学政策的前景始终缺乏明确规划,反倒是临时应付、顾此失彼,这恰恰说明错误的教育措施损害了台湾高等学府的存续与进步。(台岛青年 罗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