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绿色建造与碳达峰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研究中心揭牌

留学推荐2025-10-14 10:17:10佚名

三月十二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举行了“绿色建造与碳达峰”论坛,同时宣告“绿色建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仪式在土木工程学院内举办。清华大学江亿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院士,本校肖绪文院士、吕西林院士,副校长顾祥林,还有来自中建集团、上海建科院、本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在仪式环节,肖绪文院士和刘加平院士联手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下属的“绿色建造研究中心”举行了揭幕仪式,宣告该研究中心正式落成启用。肖绪文院士在发言时,阐述了研究绿色建筑技术、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大社会作用、经济贡献以及生态优势,同时抒发了对该研究中心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_绿色建造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绿色建造论坛 碳达峰碳中和建筑减排

顾祥林对“绿色建造研究中心”的开办表示衷心祝贺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对肖绪文院士及到场学者的全力支持表示谢意。他认为,该中心应该着力推进切实可行、成本合理、生态友好且外观优质的建筑实践,要大力推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升资源利用效能,攻克技术难题,期待绿色建造研究中心能够引导并促进建筑行业的变革升级。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管说明绿色建造研究中心成立缘由、核心人员及未来规划,呈现建筑工程系在绿色建造研究开拓和学科发展方面的付出与收获,解释了绿色建造开拓的关键目的、探索领域和中心任务。

绿色建造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绿色建造论坛 碳达峰碳中和建筑减排_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在相关社区里,三位知名学者就建筑领域达成“碳排放顶点、净零排放”的目标,各自呈现了富有创新思维和实际价值的演讲内容。

江亿院士发表了以《建筑行业达成碳中和目标的路径》为题的演讲。他指出低碳进步在国家级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展示了丰富全面的能源使用经济信息,分别剖析了建筑行业的四种碳排放情形,同时参考了前瞻性研究与政策分析结果,建议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执行方案来降低直接与间接的碳排放量,并主张“控制非二氧化碳类气体排放”也应是生态友好型建筑的关键目标。

刘加平院士以《碳减排与建筑节能设计》为题,阐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是减少建筑碳排放的关键环节。他将建筑能源消耗细分为建造阶段、拆除阶段以及运行阶段三个类别,指出建筑供暖等设计需要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协调,这样才能减少后期维护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建筑碳排放量。他归纳了建筑节电的关键手段,并阐述了配套尖端设计理念,经由比较各地域、各民族、各时期的节电设计范例,为往后建筑减碳与节能楼房的探索规划开拓了路径。

肖绪文院士发表了以《关于绿色建造与碳达峰的思考》为题的演讲,阐述了绿色建造的普遍意义和特定意义,着重指出工程建设活动必须落实以人为中心和持续进步的思想,注重项目整个周期,达成施工环保、成果环保。他强调,环保建筑的基础在于确保工程品质与安全,觉得工程整体承包的综合品质保障体系对推动环保建筑、提升整体水平极为关键,还列出了现阶段实施环保建筑的主要工作。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_绿色建造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绿色建造论坛 碳达峰碳中和建筑减排

接下来,各个领域的与会者,依据自身的学科背景,针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各自的学术见解。

土木工程学院的李国强教授,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进步的视角,阐述了在建筑资料和施工工艺两个层面完成建筑工业碳减少的途径以及最新成就,剖析了混凝土和钢材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利弊及关联的环境效应,强调了装配式建筑对环保建造的关键意义,并说明了装配式建筑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长远的发展走向。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从管理视角剖析了中国的绿色发展,说明了卡亚公式在中国“30/60”目标中的实践,从能源替代和负碳技术、工业能效以及低碳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等层面,突出了建筑减碳必须整体优化与整体突破,详细呈现了管理与技术在建筑低碳中的关键作用。

中建集团关军博士基于工程实践,阐述了当前技术积累的得失、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主张绿色建造的核心理念需加以约束以防过度散漫,指出新兴技术与创新成果必须经过实践扫除障碍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由此引发出超越单纯技术层面的深入探讨和交流。

绿色建造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绿色建造论坛 碳达峰碳中和建筑减排_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陈易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家,从建筑设计的视角,回顾了中国绿色建筑演进的五个时期,突出了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突出被动式设计等创新设计手段,借助具体项目实例,融合了美观设计与绿色建筑理念,提出应追求建筑兼具安全、环保、美观特质,拓展了思考的立足点和追求目标。

范宏武博士,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立足上海地方角度,阐述了对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的看法。他站在区域整体高度,审视了建筑领域“碳达峰”任务中的职责分工,研究了产业升级与能源系统优化组合,并指出了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环节。博士剖析了建筑行业减少碳排放给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带来的作用,并指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特点。

何敏娟教授,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教师,从可持续的木建筑视角,探讨了建筑低碳化的又一技术路径。她指出,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木制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过程中的排放量,建议通过推广使用来保护森林资源,科学规划林业产业,助力建筑行业持续进步。她以实例说明,木结构领域的新工艺及其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成效,期待这能为环保建筑带来关键进展。

我校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的李岩教授讲解了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最新的研究进展,解释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涉及多层级和多粒度,还提出了如何对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界面进行规划和完善的技术路径。她继续说明功能化的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同时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手段,证实了这类材料对环境有正面作用。

绿色建造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绿色建造论坛 碳达峰碳中和建筑减排_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于航教授阐述了能源规划的理论框架。她提出,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构建建筑能源需求参照标准,同时还能建立建筑群体负荷预估模型以及能源系统优化方案,从能源规划层面为建筑领域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拓了新路径。

建筑领域的低碳发展方针与实现碳中和的对策在研讨会上达成共识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专家们共同指出,为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方针,必须清晰界定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责任,为建筑行业各个细分领域设定具体的量化减排指标,重点可以从碳排放的初始数据、碳排放的上限标准、减排设计的技术路径等角度,建立结构工程领域的低碳设计理论,从建筑物整个使用周期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理念的更新推动科学环保的建造方式,从而为政策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促使行业人员更新思想认识和行为模式,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稳固基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