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肇始于1865年,其校园面积广阔,达340亩,位列中外声名显赫的学府之中。1993年6月1日,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核准,上海中学国际部宣告成立,通称上中国际或SHSID。该校现有约3100名学子,他们分别来自全球43个以上的不同国家。1995年,上中国际正式成为IB国际文凭组织的成员。上中国际还是 Board 授权的 AP、SAT 以及 PSAT 的考点,也是 ETS 授权的托福考点。2014 年上中国际变成国际 AS & A-Level 学校,2018 年获得美国认证。
一、顶流升学实力,世界名校青睐有加
上海中学是上海高中四所顶尖学府之一,其本部历史悠久,达154年,享有极高声誉,在国内广为人知,国际部同样底蕴深厚,并且教学成就斐然。
该校高中部坚持“育人”宗旨,推行初中与高中间的无缝衔接政策。学校珍视学生个体差异,在遵循国际规范的同时,凭借丰富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充满活力且正向的校园环境。学校提供多元化的课余活动及成长机会,包括学术与非学术领域,旨在促进每位学生的独特成长和未来进步。
顶尖名校录取

近些年,上中国际部在美国顶尖学府的录取情况,基本上是每位学生都进入一所学校,这得益于学校根据学生特点所做的合理安排,也显示了学校重视录取质量,而不是无谓追求录取数量。本校英国方向每年“牛剑”录取数量基本维持在5到6个,但2023届“牛剑”录取数量达到了13个,创下历史记录,其中包括录取难度非常大的牛津大学哲学、政治和经济(PPE)专业,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以及三一学院的工程专业。此外,“牛剑”录取与美国“藤校与前十”录取之间交集非常小。2022级和2023级进入顶尖学府的学生数量分别为18名和19名。
一些顶尖的英美高校保持着对在校生的持续招生传统。例如,耶鲁大学已经连续六个年头,布朗大学已经连续九年,剑桥大学已经连续八年向来自中国国际部的学生发放入学许可。
顶尖学府的录取名单中还有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校,例如,芝加哥大学过去七年接收了上中国际部十三名学子,杜克大学过去四年录取了七名,康奈尔大学过去十年吸纳了上中国际部十一名。
优质高校青睐有加
美国高校在招收中国际部学生方面,向来对来自中国的申请者特别关注。一些顶尖学府尤其看重上中国际部的毕业生,比如纽约大学,五年内招收了将近九十名学子,其中就包括录取难度较大的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这两所公立名校,过去五年也录取了超过六十名上中国际部学生,2023年分别录取了十人。近些年来,一些知名学府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比如莱斯大学、爱默里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塔夫茨大学,还有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以及南加州大学等等。
英国高校的招生中,不乏优秀学府,尤其是G5名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它们经常向中国际部的学生发出邀请。例如,2023年进入G5学校的学生数量已经累计达到54人。
自主选择升学道路
学校常常引导学生依照个人学术爱好和长远规划来决定上大学的方向。很多学生不局限于申请名牌大学或综合类院校,而是专心寻找最契合自身条件的大学或学科。今年已有两位学生收获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入学通知;另外三位学生则拿到了香港大学商学院的国际商业与全球管理专业的入学许可,这五份入学许可十分难得。今年还有学生将进入顶尖的艺术类学府继续学习,例如英国的伦敦艺术大学,美国的普瑞特艺术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等。
其他国家/地区录取

每年从中国国际部毕业的大约一百名学生,会选择前往中国国内、加拿大、日本、韩国,还有欧洲和澳洲这些地方的著名学府继续深造。
二、着眼于未来,构建一流名校
国际部刚成立时,就确立以“广泛采纳世界优秀教育成果,深入汲取各国文化内涵,系统传授现代科技知识,培育新世纪杰出人才”为教育目标,努力使学生成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拥有强大竞争力和高度使命感的复合型国际人才,担当起促进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作用。
学校以学生的长远成长为核心,注重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特质,丰富学生的个人品质,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认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锻炼学生适应数字时代的本领,加强学生运用不同语言沟通的水平,强调数学和科技知识的掌握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决心实现从“国内顶尖、国际著名”向“国内顶尖、国际顶尖”的转变,打造世界级的、学术型的、开拓性的中国基础教育示范学校。
三、雄厚师资力量,保障教学质量
中国际部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们分别来自中国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在500余位教职人员里,有130位是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的外籍教师,他们具备扎实的教育功底和充裕的教学经历,超过六成的教师拥有硕士或更高的学位。教师们借助亲身授课及国内外各类培训学习,确保专业知识的持续进步和教学技巧的不断完善。学校现有具备相应资格的IB/AP教师超过一百人贝语网校,部分教师同时承担IB/AP考试评阅工作。

上海中学国际部开设了面向1到12年级的美国课程体系,涵盖了语言、文理、艺术、体育等近八百门课程,这些课程分为标准、荣誉等多个等级,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同时注重“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持续拓展新型课程和课外活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时期,以塑造能够独立探究知识的人以及有担当的全球公民为根本宗旨,设立了两个主要的教育体系,分别是针对学习能力的提升计划和针对个人品德的塑造计划,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能力提升计划涵盖了基础学科教育、个人兴趣拓展与综合能力训练、创新实践与实验操作,个人品德的塑造计划则从个体生活、社会交往和全球视野这三个层面出发,借助多样化的特色课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成长为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社会合格成员。
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在学科设置上增加了国际文凭课程IB、进阶先修课程以及A-level课程,每个学生的课程安排各不相同,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
教育实践中,新式地拓展了世界公民节、院系计划、结业作业、户外活动、群体会议等载体,搭配内容多样的社团、竞赛、技能展演,围绕品德修养与价值取向、学问能力与操作本领、行动锻炼与革新思维、审美素养与身心康健这四个层面塑造学生。此类教育举措与学术训练相互补充,促进每位学子实现个人化和持续成长。

这套学术课程体系,融合了学科内部及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参考了国际文凭的综合性课程模式和美国高中教育架构,构建了两个并行的学习阶段划分,分别为9至10年级和11至12年级,这两个阶段各自独立运作,组合起来恰好形成一个“人”字图案,生动地体现了上中国际部在课程设计上始终坚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高中阶段的创新实践课程致力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给予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借助具体的项目或成果,学生在专注于个人爱好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研究方法的步骤,为进入大学学习打下基础。这类课程涵盖了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等多个学科方向。
综合性跨领域课题学习,是所有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必须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以提升他们的多角度知识融合能力,增强写作水平,锻炼公开陈述技巧,提高探究学术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团队协作精神。
高中阶段的教育活动课程,比如树形模型,和学术课程,比如人形模型,共同促进,帮助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长远进步。
五、尚美健体,博雅助成
坚持夯实文化底蕴、促进文理兼修的目标,上中国际部各学科积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激发探索精神。
同学们在英文与中文写作领域踊跃参与顶级征文竞赛,凭借新颖的视角和深厚的文字能力赢得国内外评审的赏识。
国际部举办多种学生艺术项目,包括展演季、戏剧节、艺术节、十大歌手竞赛、校内器乐比赛等,旨在提高学生整体艺术能力上海中学国际部,构建高雅的校园艺术环境。2023艺术展演季为学生提供了高水准、近似专业的表演机会,总共安排了十一场专场演出。每年的戏剧盛会格外引人关注,演出作品涵盖现实题材、传统传说、新颖舞台剧等,分为古典剧作、当代剧作、歌舞剧、原创剧目与翻新经典剧五大类别。同学们借助表演戏剧的机会,语言表达、社会理解、思维想象、创新思维、组织才能和自信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运动能力和协作意识的锻炼,为他们创造了优越的练习条件与帮助。通过教练的耐心引导,以及队友们的相互勉励和促进,体育代表队在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乒乓球、激光射击等多项比赛中获得了非常出色的表现。

国际部持续增加对人文社科及音体美教学资源的配置,学生因此在相关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同时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个人综合能力、组织协调本领和应对挑战的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最终赢得了全球顶尖高等学府的广泛认可。
六、砥志研思,功以才成
中国际部高中数学与科学教育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及科学能力,强调实践结合、共同规划、开拓进取。
高中部学生不仅钻研专业学问,还借助参与科研活动来增强科学水平和操作能力。一些学业突出的学生,在课余时段进入学校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以初级研究员的身份查阅资料、操作实验并撰写报告,靠着细心、专注和毅力,最终完成了各自的科研任务。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辅助学生发展个人爱好,更有效地构建学校的学科钻研基地,上中国际部设立了高中级别的“学术指导小组”。教师们抓住这一机会,在课堂教学之外,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个人兴趣和独特才能,与学生进行单独的学术指导,帮助学生深入学术领域,共同追求学术探索的前沿。当前,“专家团队辅导”方案也将课题式教育从课堂延伸至校外,专家指导学生更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钻研个人偏好的学术方向。学生学术资源分配更加注重个体差异,每个人在追求热爱的过程中上海中学国际部,都能获得更周全、更专业的指引。
结语
培养人才需要漫长岁月,奠基事业更需深远眼光,教育子女如同栽培树木,成就栋梁则需百年功夫,上海中学国际部是沪上最早引入国际课程体系的学校,它继承了本校卓越的学术传统,在本土与国际融合的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创新路径,以培养未来精英为目标,关注学生独特潜能的开发,促进个人全面成长和持续进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杰出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