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和“饮食”打交道,见到相关话题,应当有太多话想说。
近几年,中会考习作里时常出现“饮食”的身影,例如会考题里有“中国味”,中试题中有“食趣”“绿豆糕”等。
这个“碗中美月”是山东某地的高考习作题。之后应当也有与此相关的习作题出现以月为话题的作文,你们可打算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通过提示语可知,这儿的“碗”既指桌子上的进食工具,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指抒发情感、彰显文化等等的载体,这么习作时就应当由实讲到虚、以小来见大。也有,不要轻视“日月”二字隐含的内容,“日月”是时间概念,让寻常的“碗”有了苍凉感、厚重感。
目前来看两篇高考满分(高分)习作。
文章开头比较震撼,清丽自然,又蕴藉醇厚,可以说,一开头就赢了。
本文胜在选料题旨完全空泛,这些考生能紧扣“碗”写一个好故事,却没有展现出“日月”的厚实感。文章的不足之处,一是某些地方上下文有点失衡,二是后半部份内容有点空,这或许与作者没好好贮备素材有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主人公就是爸爸。文章的亮点是:选用对比手法揭露主题,将过去和现今置于一起以月为话题的作文,更突出了“日月”的份量,结尾“群星仍然闪动着,如几三年前,但碗中美月大有不同”这句大有蕴意;细节描写不错,很富于生活味儿,又能突出人物形象;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精彩,渲染了气氛,也引出了下文。
全文几乎是用对话展开的,父亲的话占了巨大篇幅,这让文章变得比较散,考场习作那样写虽然比较吃亏。假如把大部份直接引语变为转述语,应当更能考验也更能体现作者的抒发能力、组材能力,故事情节也会更集中,人物形象也会更分明。
你们认为哪一篇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