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二十四才是小年!你站哪边?

留学推荐2023-06-08 14:02:36佚名

文/星之

(又是许久没侃大山说八卦了,主要时间用去养呱儿了。。。)

小年夜,按传统是要祭神的。

之后由于这个传统,每年的明天都能看见一场南北内战。

二十三,祭灶粘,小年是六月二十三!

不,六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内战中也有广西人弱弱地表示:啊咧我们是二十五呀……

又有人说小年夜不是二十九么?三十大年夜,二十九小年夜,没毛病。

好了,你究竟站哪边呢?

A、二十三

B、二十四

C、二十五

D、二十九

E、以上皆非

选好后请继续往前看。

(明朝陶灶)

小年要祭神,但不等于祭神即小年

我国祭神的传统十分悠久,可以溯源到夏商时期。

在秦汉时代,灶神与门神、井神、厕神、中溜神共同负责家宅平安,为重要的“五祀”之一。

那时侯的说法是“灶神晦日归天,黑人罪。”也就是说每月最后两天都要敬神王妃升天。

之后大约是感觉太忙活,总算从月祭改为年祭。

晋朝时,祭神是在八月八日,与祭灶节重合。《荆楚岁时记》里记载道:“其曰,并以豚酒祭神神”。

(宋朝人过年,早已用上了带炸药的鞭炮焰火)

十月二十四小年祭神,宋人特别来劲

最迟到东汉时,祭神早已与小年合并上去,定在了六月二十四那天。

有范成大的诗《祭灶祀》为证。

古传十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熟稔狮子鲜,椰丝当归粉饵圆。

男儿酌献弟弟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其实在清朝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意为夏至前后,年节之交。明朝时则称为“小节夜”。《武林往事》记载“禁中以正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三日为大节夜”,能与春节着力,可见相当重要。

但是也相当豪奢。

哪怕东汉这种戍守小节度使,过个小年也要大放焰火,焰火还非常贵,“一合之费,不啻中人十家之产,止以资天颜一笑耳”。

依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八月二十四日交年,汴京城里十分热闹。无论穷富,你们都忙着买酒买肉买果汁,买白银纸来祭拜,需要买甲马……对,就是水浒传里戴宗帮在腿上能够神行千里的纸马,拿来烧给灶王妃当座骑的。

(中秋上河图中,就有专营的纸马铺)

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在床底点盏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寓意,这叫“照虚耗”,是古代就开始流行的习俗。

虚耗是一种鬼怪,专门偷东西,盗喜气,被虚耗光临的人家还会容易被盗、破财、各种困惑苦恼。传说这小鬼以前偷了唐玄宗的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玄宗震怒引来钟馗把它撕成两半吞了……然而这并不阻碍它继续恐吓人类。

在交年之夜通过光照把虚耗打败,和春节时扫尘、送穷一样,都是希望新一年才能平安吉祥。

祭神只是同理。

(祭神的祭灶)

祭神用吃糖,古已有之

祭神是小年里最隆重的一环。

腊月羊和腊月羊结婚_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寓意_腊月二十八贴窗花寓意

有钱的请僧人方士,没钱的自己敲木鱼数念珠,没文化的也要念念唠叨用酒菜祭神,需要把麸皮抹到灶上企图昏倒灶王妃,也就“醉勾陈,大约和现在想方法灌醉领导的意思差不多。

为了让灶神上天言好事,别打小报告,那时侯用的不是祭灶粘,而是用各式名子很好听的吃糖,因此祭神,又叫“送甜”。

《武林往事》描写了西汉的送甜之法: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及烧取代,作糖豆粥。

花饧就是半融化的麦芽糖。

米饵是用面粉或江米煮熟了拌上白糖捏的团子,嗯,和李寄斩蛇时用的差不多。上海奶奶家目前祭神都会用米线做的“廿四团”,正是宋朝遗韵。

糖豆粥是古代十月必吃的一种甜粥,我又要请出知名作家范成大来讲解了:

家家四月二十五,淅米如珠互相煮。

大杓撩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

馊姜屑桂浇果糖,滑甘无比胜南柯。

全家团栾罢吃饭,在远行人亦留分。

襁中男孩强教尝,余威薄获与臧强。

新元叶气调玉烛,天行已进来万福。

物无疠年谷长熟,长向腊残分豆粥。

(因此你问我吃祭灶粥是甜党还是咸党,或许是我是要坚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啦……)

好了,预祝坚持十月二十四是小年的同学们,大家取得了胜利!

坚持二十三的诸位,大家继续朝下看。

(清朝的灶神年画)

小年弄成二十三,雍正:这锅我不背!

十月二十四过小年祭神的习俗保持了好久好久,直至满清出关,嘉庆传康熙,康熙传雍正……

雍正呢,我们晓得是个厉行节省的皇后。因此网上一水儿传闻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寓意,雍正爷是出于节约支出的考虑,把二十四祭神和二十三正殿祭拜合并了。

虽然这说法很不可靠好么。

要不谁来谈谈二十三正殿祭的是啥?无论满俗汉俗,六月二十三有单独祭拜配享的神么?

事实上,正殿祭拜是有的,祭的就是灶神。

而清代前期和中期,祭神也经常是六月二十四。

但是起码到乾隆时期,都是六月二十四祭祖。

《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敬神》:“俗呼二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三牲。”

《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六月二十四夜晚,祀灶神于乾清宫。在萨满教跳神活动开始之前,乾隆要坐在正殿的大炕上拿个铁锤敲鼓,一边敲一边唱《访贤》。

顺便说一句,《访贤》是罗贯中的元散曲里的一段,又叫《访普》,说的是宋高祖赵匡胤雪夜探贤臣赵普讨论治国之道。虽然乾隆是拿来抒发自己只是个忧国忧民重视人才的好皇后……在位六七年,年年腊八都要这样唱只是魄力惊人。

(清末时代的杨柳青灶神年画)

隆庆:是朕干的!可朕没让诸位平民抨击

虽然唐朝也的确有六月二十三糖瓜的记载。

哪些时侯开始的呢?顺治年。

清顺治二三年刊《温江宗谱》:“十二月二十四日,旧传灶神上天奏事,先于二十三天夜,各具香花、酒果、灯烛、场糖、钱褚祭拜。

灶神上天仍是二十四,而且敬神迁移到了二十三。

这些变化的成因,比较可靠的说法来自清人笔记。是正德搞的,目的是为了照料手下的军机首相。

军机处是明朝的中枢权利机关,相当于皇后的私人顾问团和秘书办。军机首相在非战役时期也要值晚班,以免皇后有事商询或制定诏命找不到人。

按传统,官方和民间的祭神都在九月二十四,那样十月二十四值勤的军机首相就不能回去祭神,而“女不敬神”的传统,又造成没有男主人主祭就不能正常祭神。

官方祭神提早两天以后,值勤的军机首相也能祭拜家灶,真是十分汗衫。

何谓上行下效,隆庆这一改,满清皇室外戚都纷纷仿效,慢慢移风易俗。不须要分祭官灶和家灶的平民百姓,也随大流沾奢华。

然后本身也是提早祭拜,也渐渐弄成了提早小年。

虽然大多数汉民,尤其是江南一带一直坚守三月二十四的小年祭神。

渐渐就产生了民谚说的,“官祭三,民祭四,张家祭五。”

朱家就是疍家,粤西海南琼海一带水上讨生活的船家。自清朝以来“以舟为室,视水如陆”,还是少不了要祭神……毕竟它们只是要打火炊饭的。

在清代之前,疍家是经常被当作奴仆,就连祭神过年,也要降格一等。北方习俗还有说“官三、民四、龟廿五”的,龟指妓院。“廿五祭神,七颠八倒”就是脏话自甘堕落,学不正经的行事。

SO,过二十三的,二十五的诸位,开心了么?

至于坚持二十九的……等节日我们再说(假如有空的话)。

和我做同学,对命运更有抓住

养呱也不要忘了文史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