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四中 千年客家古邑宁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教育重镇之称

留学资讯2025-09-10 09:06:09佚名

宁都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属于赣州市北部区域,总面积达到4053平方公里。该县下辖23个乡镇,2个街道,299个行政村和47个居委会,总人口约为83.5万。宁都县享有诸多美称,包括“客家祖地”、“文乡诗国”、“苏区摇篮”以及“赣南粮仓”。1972年12月,邓小平曾亲临宁都县考察,并对此地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宁都是千年客家古邑。宁都县始建于三国东吴嘉禾五年,即公元236年,西晋太康元年时被命名为宁都,至今已有1788年的历史。这里曾是中原先民向南方迁徙的早期定居点和中转站宁都四中,也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起源地。客家傩戏等十余种民俗文化被收录进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该地仍完好保存着田埠东龙、大沽暘霁、黄陂杨依等一批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因此荣获“江西十大文化古县”的称号。

宁都地方是赣南文化教育中心。当地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从唐朝到清朝,全县一共选拔出132名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当中有两位状元、一名探花,这个数量在赣南地区是最高的。清朝初期建立的易堂学馆是“三山学派”的核心机构,“易堂九子”的声名传遍全国。从近代开始,宁都一直重视教育和学校发展,高考表现一度取得赣州市十年连续第一的佳绩,造就了能通过肉眼观测发现新星的科学家段元星、研究微生物的专家管轶、中国科学院的学者李蓬等杰出人才。

宁都曾是红色苏区的发源地。宁都曾是中央苏区早期政治军事活动的核心地带宁都四中,是中央苏区进行五次反“围剿”战役的指挥枢纽、主要作战区域、稳固的后方基地。这里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宁都起义”,出现了“铁流后卫”的红五军团,组建了“红军里最年轻”的少共国际师。苏区年代,本县总计五万六千名民众加入红军,二十余万人次参与支援战争,能够查明的牺牲者超过一万六千名,宁都县出过十三位开国将军。

宁都地方生态条件优越。当地梅江水流经赣江区域,为该流域中面积宽广、路径绵长、水源丰沛的第一大支流。此区域植被覆盖程度高达百分之七十二点三。翠微峰国家森林公园呈现典型的丹霞构造景观,以山峰高峻、岩石奇特、洞穴深邃、水景优美而闻名遐迩,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五A级旅游目的地。硫铁矿储藏量与开采潜力在华东地区最为突出,锂辉矿位列全国主要矿产地的前三位,铀矿资源、稀土矿产以及地热能源等均相当丰富且集中分布,当地不仅拥有自然风光的优美秀丽,同时也具备经济资源的深厚积累。

宁都是新兴的产业重镇。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此汇聚,包括兴泉铁路、宁定高速、广吉高速、兴赣高速。该县的公路总长度和高速公路总长度都在全省名列前茅,是国家级的交通建设试点区域。新能源产业以及相关电池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食品加工(客家预制菜)等关键行业已经形成相当基础留学之路,设施农业、宁都黄鸡、赣南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粮食年收获量达到八亿斤,成功获得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资格。水利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自然资源部门长期以来对宁都给予深度帮扶,全县整体经济与社会进步不断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势头,党的作风、政府作风以及民众风貌都发生了显著改善。

宁都是投资兴业福地。宁都区域振兴、中部发展、西部开发、建设大湾区前沿阵地、扶持赣州老区经济进步、深化赣赣协作等多项关键举措在宁都集中实施,惠及企业的信贷业务简化流程、民意响应加速机制、单一行业许可制度、县域乡村联合办公等改革在宁都全面推行,推行“共享司法平台”“六项配套服务”等改革方案,着力塑造“高效便捷”服务品牌,支持企业安心投资、顺利运营、稳健成长。

群山环绕之中,宁都县宛如一条玉带般横贯。眼下,该县正致力于打造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发达县、绿色生态秀美县、文化教育领先县、商贸旅游繁荣县,在工业发展、城市提质、文旅融合、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美丽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党建提效八个领域积极进取,循着高质量的发展道路稳步前行。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6.07亿元,增长了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提升了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7.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8.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7.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38元,分别增长了4.9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