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末的状元张謇先生,同时也是一位民族实业家和杰出教育家,秉持着重视教育如同重视家业、发展实业如同发展家业的理念,相继设立了我国创办时间较早的高等医学学府之一——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以及我国最早独立创办的纺织类最高学府——南通纺织专门学校。1928年,医学学科、纺织学科与农业学科三者融合,共同组建了南通大学,后来这所大学又更名为南通学院。2004年,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顺应时代发展,合并成立了新的南通大学。以高尚品德承载辉煌历程,如上善之水开创崭新篇章。经过一个世纪的积累与延续,这所院校踏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南通大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建设,属于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中的重点高校,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第102位,在ESI中国高校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13位,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造就杰出医学校友排名中位居第33位。如今已发展为一所布局均衡、专业覆盖广泛、教学水平高超、社会贡献显著的区域性综合高等院校。
薪火相传,积厚流光
艰苦创业历经百年,精神赓续传承光耀。该校在百余年的风雨历程里,始终将自身前途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融合在一起。从民国时代的杰出人才辈出,到共和国时期的锐意进取;从三校融合的跨越式成长,到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实现新的辉煌,南通大学壮丽的办学历程,似长江曲折,虽遭遇波折,依然浩荡前行。百余年间,无数通大学子怀揣报国之志,秉持道义精神,持续书写学校的辉煌历史。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融合东西文化,追求卓越进步”的治学宗旨,形成了“学习必须注重实践,实践必须结合实际”的治学方针,形成了“品德高尚,学问精湛”的育人目标贝语网校,在培养人才、开展研究、服务社会、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经济进步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开设了103种本科学科,2023年招收77种,包括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这十大类。学校有四万二千多名全日制本科生,五千二百多名全日制研究生,以及一千多名国际学生。在2007年,凭借优异表现成功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审查,到了2017年,又以高标准顺利完成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状况审核工作。近些年,学校收获了三项国家级教学大奖的一等奖和二等奖,由此打造了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开设,国家认定的特色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基地,以及江苏省品牌专业等。该校是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先进基地、江苏省首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院校、江苏省首批教学水平领先高校。每年,学生整体就业比例稳定在97.5%以上。
该校专业设置丰富多样南通大学上网认证系统,各有侧重,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5个学科门类招收博士研究生,23个学科门类招收硕士研究生,19个专业领域授予硕士学位。医学、神经行为、工程、药毒、生物化学、化学、材料等九个领域跻身ESI全球学科排名百分之一行列,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有两门,省重点学科有八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囊括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三十个,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医学院在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榜单上位列第27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三。
该校具备众多先进科研设施,包括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门设立的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设立的实验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设立的实验室、省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省级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省级重点高端智库、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实验室、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具备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互联网众创园、省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创新孵化服务载体。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四百七十项,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九十项等,总计将近六百项,获得专利授权两千余件,荣获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在内的一系列高层次奖励,还获得了省科学技术奖、全国行业协会类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并且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春风化雨,弦歌不辍
该校共有教职人员三千二百八十五名,高级职位人员达一千七百三十名,具有博士和硕士导师资格的有壹仟柒佰贰拾贰名。有近百位杰出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奥运冠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双创计划”高校创新类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等。近些年,南通大学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吸纳体系,使得众多国内外顶尖专家纷纷加入该校。
学校大力推动国际互动与合作,与美加英德法意西俄澳日韩等众多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31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进行合作教育、科研协作、师生互访、教师进修等多项交流活动。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以及麦考瑞大学,还有意大利锡耶纳“R.弗朗齐”音乐学院等教育机构,一同开办了若干个国际与国内合作的教育项目。校园文化气息很足,高尚的教师风范由一批批通大校友继承,有“引导医学生通过我的骨骼进入医学领域”的夏元贞老师,有将自身心脏献给学校制作成教学标本的黄竺如老师,有努力奋斗、不断追求科学高峰的通医杰出青年学者们,有全国文明模范“莫文隋”故事的主人公汤淳渊老师,这些众多愿为教育事业付出毕生心血的优秀教师们,带动了通大许多教师的进步。如今,学校已经建立若干名师研修基地,众多学者,涵盖院士在内,都会亲自为学子们授课。
学校把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首要职责,始终秉持“跟随式”教育思想,为所有学生提供全程、全面、全方位的指导,始终遵循“以品德教育为基础、以学习风气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方向”的原则,旨在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制度,形成了“通过管理来改善学风、用榜样来引导学风、借助竞赛来激发学风、以考研来带动学风”的学风建设模式。借助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可以塑造“学在通大”的优良校园风气,借助完善学习风气构建机制,可以打造“成长在通大”的优质培育氛围,借助全面进步海外留学比例,以及协助学生获得优质充分的工作机会,能够达成“发展在通大”的人才培养宗旨。
挂帆济海,再谱华章
学校正紧抓江苏高校建设高峰计划的发展良机南通大学上网认证系统,有效利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在南通的集中效应,着力推进“城市与学府协同发展策略”的实际运作,迅速提升教育事业的内在品质与优质水平,整体迈向具有独特特色的国内顶尖大学创建阶段。
历经岁月沧桑,不负使命;弘扬百年底蕴,蹈厉奋发。新时代,南通大学将坚守育人根本,担当为党育才、为国铸魂的责任,持续强化科学管理、推动创新发展,凭借更宽广的格局、更包容的态度、更坚定的行动,打造具有卓越发展理念、顶尖办学层次、昂扬精神气象的新南通大学,持续朝着创建特色显著的国内顶尖高校的方向全力前进,为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