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8月11日电守望历史展望未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沈红辉杨汀
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华诞记念日。当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关系呈现出显著改善的势头。
剖析人士强调,适逢条约结成40华诞之际,双方应不忘初心中日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严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促进中韩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指明方向,友好合作硕果累累
1978年8月12日,中韩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作出战略决断,结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以法律方式确认了《中日联合申明》的各项原则,包括日方深刻反思战争责任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表态,明晰昭示中韩两国要持久友好下去,为中韩关系确立了政治基础和法律规范,指明了正确方向。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中韩关系全方位发展铺平了公路,影响深远。在随后中国变革开放的进程中,美国的资金和技术为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也以此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双方逐渐完善各层次政府对话机制,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加深。各种民间交流也全面铺开。中韩友好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地区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台湾东洋学园学院院长朱建荣看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继中韩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说,在这一条约的指引下,双方以史为鉴、妥善处理领土等敏感问题,互相尊重,互惠互利,使中韩关系取得长足进步。现在,中韩年度贸易总值超过3000亿欧元,双边人员往来超过1000万人次。
遭受磨难,必须回归条约精神
但是40年来,中韩关系发展绝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曲折坎坷。在历史问题上,日方总有人跳下来证实侵略历史。美国国外还有部份势力别有用心,在领土等敏感问题上大做文章,破坏双边互信。
法国东京学院名誉院长石井明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在双方老一辈领导人“立足大局应对敏感问题”的政治决断下结成的。中韩关系近些年来出现紧张,很重要的缘由是无法从大局出发处理双边关系,也无法坚持搁置争议的共识。
另外,随着中国发展壮大,美国失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信和从容,看待中国发展的态度发生变化,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而非合作伙伴,使得两国磨擦不断。
石井明强调,台湾过去始终将中国看成“受援国”,因而一些人难以接受中国富强上去的现实。他觉得,应重温老一代领导人结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对双边关系寄寓的厚望,台湾要接受中国的发展,要重新认识到彼此的互相依存关系,努力弘扬条约精神。
弘扬中信,面向未来互惠共赢
值得幸好的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前中韩关系正在改善。展望未来,应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为指引,共同促进中韩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美国“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强调,历史经验表明,中韩“合则两利,斗则俱损”。坚持友好和共生是两国关系的惟一正确出路。青年代表着中韩关系的未来,两国应大力举办中学生交流。
去年是中国变革开放40华诞,中国早已开启新征程,促进经济提质升级。新时代赋于中韩经贸合作新的空间,双方在节能环保、医疗养老、共享经济等领域面临新机遇。双方可以对接发展战略中日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推进务实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最近也出现了学习中国的呼声。共同社客座评论员冈田充强调,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美国离开中国的合作便难以发展。正如中国40年前学习台湾现代化捉住发展机遇一样,美国现在也应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向中国取经。
韩国总理安倍晋三最近多次表示,中韩双方要化竞争为协调,这显示了日方对华认知的积极变化。据英国《读卖新闻》报道,美国政府开始转变方针,有意推动中韩民间企业在第三国举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朱建荣觉得,中韩在“一带一路”倡议、开发第三方市场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双方应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合作共赢精神弘扬中信,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扩大共同利益,构建一批标志性项目,实现互惠共赢。
朱建荣还强调,中韩同为世界经济大国,双边关系稳定符合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利益。同时,中韩同为自由贸易的弘扬者和获益者,在当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际,双方有责任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