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国外都是怎么治理雾霾的呢?

留学方案2024-04-28 16:25:15佚名

这几天,“等风来”似乎成了全国人民对抗雾霾天气最有效的措施。 现在天气的好坏只能靠上帝的脸色了? 中国北京并不是历史上唯一遭受雾霾困扰的城市。 虽然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对于我国的雾霾治理或许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期《游博士》聚焦国外如何应对雾霾。

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马斯河旁边的一条长达24公里的河谷。 该段中部地势低洼,两侧百米高山对峙,河谷呈狭长盆地。 马斯谷地区是重要的工业区,有3家炼油厂、3家金属冶炼厂、4家玻璃厂和3家锌冶炼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 工业区全部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盆地内。

事件原因:逆温层导致烟尘在大气中积聚。 马斯谷工业区13家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山谷上空英国雾霾,无法扩散。

1930年12月1日至15日,整个比利时被大雾笼罩,气候异常。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强烈的逆温层。 一般来说,气流上升越高,空气温度越低。 但当气候异常时,下层气温会低于上层气温,出现“气温反转”现象。 这种大气层的反转被称为“反转层”。 反转层会抑制烟雾的上升,导致大气中的烟尘积聚。 它积聚在反转层下,无法进行对流交换,造成空气污染。 受这层逆温层和大雾的影响,马斯谷工业区13家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山谷上空,无法扩散。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越来越浓,其累积量已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

事件危害:一周内死亡人数超过60人,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倍以上。

从第三天开始,由于二氧化硫(SO2)等多种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的共同影响,谷工业区数千人出现呼吸道疾病。 症状包括胸痛、咳嗽、流泪、喉咙痛和声音嘶哑。 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死亡人数超过60人,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倍以上。 其中,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的死亡率最高。 许多家畜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这件事引起了轰动。 尽管今后世界许多地方都曾发生过类似的烟雾污染事件,但马斯谷烟雾事件是20世纪有记载的最早的空气污染悲剧。

治理:事件在原因调查之前就结束了。

比利时花了很长时间才调查并查明原因,但事件早已结束。 因为逆温层形成的速度非常快,一旦刮风就会很快结束,第二天就会消失。

②1943年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临大海,三面环山。 较早开发金矿、石油和运河,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很快使其成为商业、旅游业发达的港口城市。 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人们发现这座城市一改往日的温柔,变得“疯狂”。 每年从夏季到初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漫天的淡蓝色烟雾,让整个城市的上空变得浑浊。 这种烟雾会导致眼睛发红、喉咙痛、呼吸困难、头晕和头痛。 1943年以后,雾霾更加肆虐,导致距市区100公里海拔2000米山上的大片松林枯死,柑橘产量减少。 这就是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1958 年,洛杉矶。 连续三天的雾霾过后留学之路,一位女士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她准备呼吸一瓶从城外收集来的新鲜空气。 瓶子上写着“水晶般清澈的空气”

事件原因:光化学烟雾

20世纪40年代,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100吨汽油,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00多吨氮氧化物和700多吨一氧化碳。 此外,还有来自炼油厂、燃料供应站等的其他石油燃烧排放物。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阳光明媚的洛杉矶上空,形成有毒烟雾工厂。 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引起的。 一般发生在夏季晴天的中午或下午,湿度较低,温度在24℃~32℃之间。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物是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事件危害:65岁以上800余人死亡

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有400多名65岁以上的人死亡。 1955年9月,由于空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内就有4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 许多人出现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洛杉矶市一直被称为“美国雾霾之城”。

洛杉矶居民20世纪50年代启动汽车。洛杉矶环保部门称85%的雾霾来自汽车尾气

治理:划定大气污染控制区域进行专项研究、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开放环境交易市场等。

饱受光化学烟雾之苦的洛杉矶市民于1947年指定了空气污染控制区,研究污染物的性质及其来源,探索如何改变现状。 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是美国环境管理的转折点。 它不仅催生了著名的《清洁空气法案》,而且始终成为环境管理的典范。 在洛杉矶,核心环境管理措施包括:

· 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区,增加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的自主权,使环境政策得到最有效的落实;

·建立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排放源;

· 制定严格的交通污染源环境标准(从内燃机到汽油再到排放);

·开放环境交易市场,将市场化手段引入环境减排;

·投入强大的科研和管理能力,开发通用的环境评价软件和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

经过近40年的治理,尽管洛杉矶人口增加了两倍,机动车数量增加了四倍多,但该地区发布健康警告的天数却从1977年的184天下降到2004年的4天。

③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匹兹堡以南30公里处。 该镇位于马蹄形河湾内,两侧高约120米的山丘将小镇夹在山谷之中。 多诺拉镇拥有硫酸厂、钢铁厂和锌冶炼厂。 多年来,这些工厂的烟囱一直向空气中喷出浓烟和雾气,镇上的居民已经习惯了空气中的怪味。

事件原因:逆温,类似马斯河谷雾霾事件

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持续的大雾让多诺拉小镇显得格外黑暗。 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沉,无风。 空气失去上下垂直运动,导致逆温。 在这种死风的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并没有停止冒烟,仿佛即将冲破凝结的大气,不断地吐出烟雾。 两天过去了,天气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大气中的烟雾越来越浓,工厂散发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之中。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刺鼻气味令人作呕。 能见度很低,工厂除了烟囱外都被烟雾淹没了。

此次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该镇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和金属颗粒在异常气候条件下积聚在山谷中。 这些有毒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严重污染大气。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气体,会引起各种症状,甚至引发严重疾病。

事件危害:6000人突然发病,其中20人迅速死亡

随后,全镇6000人突然发病,症状包括眼病、喉咙痛、流鼻涕、咳嗽、头痛、胸闷、呕吐等,其中20人很快死亡。 死者大多年龄在65岁以上,大多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

多诺拉烟雾事件与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谷烟雾事件、1959年墨西哥波萨里卡事件一样,都是工业烟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事件。

④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雾霾事件_英国雾霾_1952年英国雾霾

1952年12月5日至8日,一场灾难袭击了英国伦敦。 伦敦市上空有一个高压中心,位于泰晤士河谷。 已经好几天没有风了,风速计的读数为零。 大雾笼罩了伦敦城。 冬季也是城市燃煤大量的时期。 排放的烟尘和灰尘在无风状态下积聚。 烟雾和湿气在大气中积聚,导致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缭绕,能见度极差。 低的。 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汽车白天行驶也必须开灯,行人行走极其困难,只能在人行道上摸索。

事件危险:短短4天内,死亡人数就达到4000多人。 两个月后,八千多人陆续死亡。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累而无法扩散,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 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急剧增加,伦敦医院人满为患,伦敦到处都能听到咳嗽声。 短短四天内,死亡人数就达到了4000多人。 两个月后英国雾霾,八千多人陆续死亡。 就连当时举办的大奖牛展上的350头牛也遭遇惨剧。 1头牛当场死亡,52头牛中毒严重,其中14头已经死亡。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事故原因:冬季取暖、工业燃煤排放的烟尘在逆温层天气下不断积聚、发酵。

伦敦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和工业取暖排放的烟雾在逆温层下不断积聚和发酵。 可悲的是,10年后,伦敦又发生了类似的雾霾事件,造成1200人非正常死亡。 直到20世纪70年代,伦敦才改用天然气和电力,并将火力发电厂迁出城外,使城市空气污染减少了80%。

治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方式,不断改善和规范污染空气的生产生活方式。

伦敦成功摆脱“雾霾城市”名声的最重要教训之一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方式,不断改善和规范空气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文件。 该法案规定,将在伦敦设立“烟雾控制区”。 区内工厂不得​​燃煤。 发电厂和其他以煤炭为燃料的企业必须搬出城市,公民不得烧煤取暖。 同时,政府加大对提高煤炭燃烧质量的投入。 即使是郊区的燃煤企业也必须达到煤炭生产标准,居民取暖也必须使用天然气。

其次,英国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公民绿色出行。 以伦敦市区的地铁系统为例。 自1856年伦敦修建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伦敦地铁车站数量已超过273个,车站平均距离为1.5公里。 步行即可轻松抵达车站。 。 伦敦地铁全长400公里,地铁线路延伸至郊区。 对于居住在郊区的居民来说,乘坐地铁出行非常方便。 一方面,这鼓励伦敦人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迁出城区的积极性,有效降低了城市人口密度,这对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十分有利。

此外,自2003年起,伦敦金融城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税,要求缴纳高额停车费,并且私家车必须配备废气净化装置。

此外,伦敦还扩大了绿化面积,大力推广绿色能源。 伦敦市面积1500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 每一寸土地都弥足珍贵。 然而,伦敦的绿化率达到1/3,绿色植物在吸收空气污染物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即使在空气质量已经良好的今天,伦敦金融城仍在积极推动能源升级。 短期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能源供应中15%的可再生能源,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和温室气体。 排放量必须减少 20%,石油需求量必须减少 7%。

英国雾霾_1952年英国雾霾_英国雾霾事件

⑤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空气污染也未能避免。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环境污染“八大公害”。

事件原因: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料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

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的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料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空气。 1961年,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 500米厚的浓烟中飘浮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金属粉尘。

事件危害:空气污染事件受害者人数剧增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空气污染事件的受害者人数激增,尤其是在东京。 东京都内也出现了新的重症病例,此前因某种原因未被确诊的患者无法得到任何缓解。

治理:发布PM2.5环境标准,建立空气污染物广域监测体系,通过PM2.5立法加强车辆管控

日本环境省制定PM2.5标准,离不开一场诉讼。 1996年至2006年间,东京有633名空气污染受害者对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首都高速公路公司以及丰田汽车等8家汽车公司提起诉讼。 2007年8月8日,原告与被告达成和解,要求政府讨论制定PM2.5环境标准。 日本环境省于2009年9月9日公布PM2.5环境标准,规定“PM2.5年平均值应低于15微克/立方米,日平均值应低于35微克/立方米”仪表。”

日本环境省建有空气污染物广域监测系统,对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空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汇总分析相关数据,通过网站24小时发布。 2012年2月24日,日本在制定PM2.5标准后首次公布了全国PM2.5测定结果(2010年)。 结果显示,日本全国46个计量局中有34个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了环境省规定的标准。

东京空气污染诉讼促使地方政府立法PM2.5。 2000年12月,东京都政府制定了相关规定,规定不能满足PM2.5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禁止在东京行驶。 2002年12月,在首都圈七地市首脑会议上,决定加强合作,推动加装过滤装置,尽快减少PM2.5排放,并制定了《柴油机汽车对策》推广总部。” 如今,都市圈已发展成为九个市、县、市的蓝天网络组织,定期对高速公路入口和休息区进行相关检查。 大多数汽车公司在生产和设计柴油机汽车时都安装了滤清器,越来越多的老旧汽车也安装了滤清器。

⑥德国鲁尔区空气污染

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德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以重煤、铁工业而闻名的鲁尔区。 德国经过几十年的坚持治理,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治理经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手段限制排放,制定长短期减排措施。

与其他发达国家利用政策监督管理来解决问题相比,德国人更愿意通过发展技术、从工业产品入手来解决污染。 德国联邦政府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来自德国技术。 并开展跨境合作。 当然,政策法规也是不可或缺的。 德国控制空气污染主要采取三大策略:一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污染防治规划;三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利用技术和其他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包括关闭污染源; 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实行特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与此同时,德国联邦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为制定长短期减排措施,德国联邦环境局发言人表示,如果发生严重空气污染,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一是禁止某些类型车辆或禁止所有车辆在污染严重地区行驶。 二是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 此外,关闭城市内的建筑工地也将有助于减少污染。 小心避免在炉子中燃烧木材或燃烧垃圾。

除了上述短期解决方案外,要想尽快减少雾霾天气造成的污染,本市还需要一些长期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⑦意大利米兰空气污染

米兰位于意大利波河平原腹地,人口密集,周边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 此外,米兰上空“厚毯子”般的逆温层厚达300米,更加不利于烟雾的消散。 因此,早在十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将米兰列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之一。

米兰是西欧污染严重的地区。 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采取控制措施以来,米兰空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苯、二氧化氮和总尘埃等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 目前,汽车尾气排放和扬尘是米兰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当前治理的重点。

治理经验:为了“争取更多蓝天”,米兰市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重点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和集中供暖。

在米兰,几乎两个人拥有一辆车。 为了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当地政府在市中心增设交通管制区域,并征收交通拥堵费,以抑制车辆进城需求。 据统计,这项政策实施后,控制区内的车辆数量减少了30%,周边地区的车辆数量也减少了7%,城市地区的碳排放量也大幅下降。

此外,米兰市政府每年还通过多次无车周日活动,积极引导人们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帮助市民培养“控制污染人人有责”的意识。

在供暖方面,米兰市增加了集中供暖面积。 有关部门还定期检查供热设备的能耗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源效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