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高校开学,校训受关注!你知道我国高校校训有何特点?

留学推荐2025-09-08 11:05:11佚名

九月里,各所大学陆续开学。新入学的学生认识学校时,校训是经常接触到的内容。国内外的学校中,绝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独有的校训,它清晰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术风格。

学校的座右铭反映了这所高等学府的治学精神,也是教育培育人才的根本依据。最近,网易数读对两千四百五十四条大学校训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我国的大学校训里,“品德”二字的使用次数排在最前面。

四词八字最常见

最长校训28个字

高校校训 德字频率 校训文化_哈佛校训

学校为了方便教育引导,会挑选一些关于品德修养的内容,制作成醒目的标志牌,挂在校园里容易被大家看到的地方,这就是校训。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醒每一个人,并且促使大家去执行这些规定。通常情况下,校训是老师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共同信守的准则,也是大家应该具备的道德标准,同时代表了学校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宗旨、精神风貌和根本准则,也是学校教学风气、学习氛围和整体风貌的显著特征,彰显了大学文化内涵的精髓所在。总而言之,校训就是学校的核心象征。正因如此,人们认为,校训最能展现大学的办学历程和教育个性。

国内高校的校训大多采用规整的对称格式,其中“4词8字”最为普遍。根据相关数据,采用这种结构的校训的高校数量达到1836所。此外,还有其他字数的校训,4字校训有231所使用,9字校训有89所使用,6字校训也有86所采用。从字数多寡角度分析,郑州大学校训有28个字,是国内各高校中最为长的一句哈佛校训,其内容为“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校训最短的仅有2个字,全国共有13所大学采用,例如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为“知行”,三峡大学的校训为“求索”。

“德”字排第一

“学”“行”“求”列其后

高校校训 德字频率 校训文化_哈佛校训

校训代表一所大学的核心追求和育人理念。有评论指出,“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象征,彰显着对师生的关怀与期望”。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强调“成为良师,成为楷模”,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要求“坚持诚信,不做假账”,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体现“致力于解决民生难题,培养杰出人才”,这些表述虽然文字精练,但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

统计表明,在2454条学校训词里,“德”字的使用率最为突出,有8.7%的高校将“德”字纳入校训之中。紧随其后,出现次数位列第二至第九的字依次是“学”“行”“求”“新”“笃”“厚”“博”“创”“实”。校训总共运用了605个汉字,其中最为常见的校训是“博学、厚德、笃行、求实、创新”。二百零八所高等院校选用了“博学”二字,一百三十六所高等院校选用了“厚德”二字,一百一十二所高等院校选用了“笃行”二字,此外,部分高校的校训内容相似,出现了雷同情况,例如“学以致用”是北京联合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六所高等院校共同选用的校训。

国内大学校训通常强调规范行为和培养品德,那么海外大学校训又注重哪些方面呢,剑桥大学的校训主张这里是追求知识学习的最佳场所,哈佛大学的校训提倡让真理成为你的伙伴,斯坦福大学的校训祝愿学术自由之风吹拂四方。

激励前行

清华校训最受欢迎

高校校训 德字频率 校训文化_哈佛校训

国内高校校训是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

最早的校训形成于二十世纪初。例如东吴大学,该校训最初由美国监理公会于1901年确立,其含义为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品格,后来调整为弘扬天地正气,效法古今完人。清华大学则在一九一四年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念作为其校训。随着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兴盛,众多知名学府纷纷诞生,并形成了各自的著名校训。

学校的训导是其精神准则。卓越的训导如同衡量标准,持续鞭策本校教职员工与离校学子奋勇前行。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训导是“学做良师,行作楷模”,中国海洋大学的训导为“包容万象,追求高远”。这些训导,内涵丰富且易于传诵。

某报业机构曾遍及全国发起一项关于“最受推崇的十大学府箴言”的民调,统计表明,清华大学的校训“刚毅坚卓,容载万物”凭借五成四的最高票数,位列民众最钟爱的学府格言首位。这所高等学府的座右铭出自梁启超先生的演说。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发表讲话,引用“宇宙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效法天道刚毅坚卓”以及“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宽厚载物”,以此勉励清华学子立志成为国家社会的中坚力量。依照张岱年哲学家的说明,“自强不息”涉及政治层面时,意味着面对外来侵犯绝不退让,对于不良势力绝不让步,涉及个人层面时,则注重个人品格的独立,意志不容动摇。

高校校训 德字频率 校训文化_哈佛校训

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知行”,最初出现在1923年该校毕业生的纪念册中。那个时期,学校的校徽和校旗上都印有“知行”这两个字。有学术研究指出,北交大校训“知行”的形成,与孙中山的知行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对时任交通部总长且兼任交通大学校长的叶恭绰产生了深刻影响。1921年9月10日,叶恭绰于交通大学京校开学仪式上发表演说,详细介绍了其教育思想。长期以来,对“认识”与“实践”的探讨,始终伴随着北京交通大学的发展历程。

现在留学之路,高校领导在迎接新生时,经常会提及学校的校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将“崇德尚能、经世济民”作为其校训。在研究生入学典礼上,校领导的发言中特别提到,“崇德”这个概念源自《论语》,其中一句是“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同时哈佛校训,校领导也鼓励大学生们努力成为能够“经世济民”的学者。

相关链接

哈佛墙上真有所谓的校训吗?

高校校训 德字频率 校训文化_哈佛校训

有关哈佛大学的座右铭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哈佛大学官方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指出,这些所谓的座右铭都是不实的,在哈佛的墙壁上根本不存在这些标语,而且强调这些所谓的座右铭完全是虚构的。

很多人对网络流传的所谓哈佛校训并不生疏,里面提到“当下懈怠,未来将多梦;而眼下勤勉,未来可圆梦……”以及“成功并非唾手可得,它源于周全的自我约束和不懈的坚持……”。但这些话语实为好事者编造的仿冒励志标语,误导了不少人,真正的哈佛校训应当是——“要结交柏拉图,要结交亚里士多德,更要结交真理。”

有人冒用哈佛的名义传播奋斗格言,仅激发了大众对成功的渴望,却没教他们怎样树立目标。换句话说,只喊出了"要拼命前进",却没说明该往何处走。这就是近年来"成功励志说"之所以盛极而衰又备受批评的症结。而哈佛的真校训注重的是"如何选择方向"以及"选择哪条方向",这是它与虚假标语的核心差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