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大学竞争持续白热化。据预测和中留学,全国高考考生规模将攀升至1400万,而选择攻读研究生的报名者也有388万。对比来看,2023年专科至本科的招生规模为1138万,硕士招生为114万。这种数据反映出教育资源配置与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缺口。因此,出国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众多家庭寻求教育新路径、减轻升学压力的关键策略。依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2024年,中国学生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新西兰、意大利这些核心留学国家的人数合计将近九十万。
依据全球31个留学目的地的资料和超过10万中国学生的实例,启德教育于2025年3月22日推出了《2025中国留学白皮书》,这是该机构第五次发布全面反映留学状况的文献,内容涉及留学政策与信息、留学意向与规划、学校及专业申请与录取、国内外职业发展道路、留学考试复习方法以及海外学习技能增强等方面,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了精确的指引和借鉴。
高考成绩国际化,国际课程直申本科占比逐年上升
根据《白皮书》所述,中国学生申请海外本科课程有多种方式,例如,直接用高考或高中成绩申请,或者提交国际课程的成绩,还可以选择预科课程或国际大一课程等。具体而言,英国有四十多所大学(涵盖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澳大利亚也有二十多所大学,加拿大和法国的所有大学都接受中国的高考分数。另外,只要考分达到总分的百分之七十,就能申请德国所有大学。
中国港澳地区的大学在本科直申时都接受高考分数,香港高校也增加了对内地学生的招生名额,因此内地学生能以香港高考课程DSE来申请香港本地大学。DSE课程对英语能力要求很高,但理科方面的难度不大,比较符合内地学生的强项。此外,DSE考试成绩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许多国家院校的重视,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
申请英国、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大学本科,可以直接用国际课程成绩,其中A-Level和IB的成绩是主要参考,而AP课程被视为美国大学的预科项目。此外,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大学本科也欢迎国际课程背景的学生提交申请材料。启德留学客户服务记录表明,申请国际课程直接入读本科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以英国情况来看,通过直申方式进入英国本科学习的学生比例,在2019年时为46.6%,到2020年则大幅增长到69.3%,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72.8%。
2022至2024年的客户服务相关资料表明,申请美国US News排名前五十的高校的学生,在本科期间GPA达到86分以上的比例高达64.91%。申请加拿大医博类以及综合类名校的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GPA达到86分及以上的比例也达到了51.41%。英国QS排名前百所高校招收的学生,其在校成绩多集中在80至85分的高区间,占比达到50.94%。德国TU9及精英大学录取的学生,在校成绩也多在80至85分的高区间,占比高达63.30%。澳大利亚八所顶尖大学招收的学生,在校成绩分布在80至85分的高区间和75分以下低区间的比例都比较突出,其中80至85分的高分段学生占47.35%,而75分以下低分段学生占24.33%。另外,这些国外大学录取学生的英语水平多在六分到六点五分这个区间内。
不同院校背景均可申请海外名校,美国名校硕士高分段学生更多
根据《白皮书》所述,中国学生申请海外硕士项目的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直接递交申请材料、双录取或预科项目、研究生文凭学习阶段、第二学位获取途径以及专升本衔接硕士等渠道。启德留学相关统计资料揭示,2022至2024年间,被美国US News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的硕士学生群体中,国内211和985高校的生源比例经历了显著变化,从2022年的27.31%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34.44%,反映出顶尖美国院校对于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录取意愿呈现明显提升趋势。英国排名前百的QS名校,硕士录取生的本科院校背景,非985、非211的学生比例,2022年是41.44%,2024年则飙升到56.21%,这种现象,或许与英国退出欧盟后,增加了对海外学生的招收名额有关。香港的大学和内地高校联系紧密,地理位置也很近,因此香港的顶尖高校招收的内地学生中,来自211和985高校的占了一半左右,其他非985非211的学生也占了将近一半。
美国US News排名前50的高校,其硕士录取生的GPA分数超过86分的比例高达54.41%;加拿大医博类及综合类名校的硕士录取生中,GPA分数超过86分和80至85分之间的比例分别是36.67%和37.19%;英国QS排名前100的高校以及德国TU9/精英大学,其硕士录取生的GPA分数主要分布在80至85分这个区间,占比为42.84%和45.87%。另外,在海外大学攻读硕士项目的学生里,他们提交的雅思分数大多落在6.5分到7分这个区间。
美国US News排名前五十的高校在标准化考试方面,对GRE分数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贝语网校,其中达到325分及以上的申请者比例将近一半;而在英国QS前一百名大学,录取的硕士学生中,GRE成绩在310至324分区间的占比为58.26%;加拿大医博类和综合类顶尖学府,以及香港的八所重点大学,录取的硕士申请者则主要集中在中高分段,即310到324分的GRE分数区间。美国US News排名前50的高校,普遍将GMAT分数要求定在650分以上,这一标准涵盖了84.12%的录取案例;加拿大医博类及综合类大学也看重GMAT的高分表现,不过达到650分及以上的比例略逊于美国,为76.23%;香港的八所顶尖大学中,虽然申请者里GMAT分数达到650分以上的占比较大,但录取情况也并非只看高分,仍有25.74%分数在550分到649分之间的申请者成功入读。
计算机领跑本硕博十大专业,绿色经济持续加热新能源专业
客户服务信息显示,在留学申请的学科领域,理工科具有显著优势,商科紧随其后排名第二,人文社科则处于第三位。具体来看,计算机专业在本科、硕士和博士的申请层次中均排在首位,这反映出全球科技产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的不断增长。本科和硕士期间,专业方向多集中于实践应用方面,例如金融行业和市场营销领域,到了博士学习时期,则更侧重于理论探索学科,诸如生物科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特别要提及的是,机械与能源工程位列博士申请热门专业前五,这同新能源技术(包括氢能、核聚变)研究受到高度关注有着密切联系。
在美国本科申请里,经济学、数学等学科最为突出,计算机学科紧随其后,占8.25%的比例;到了硕士申请阶段,专业方向明显向技术领域集中,计算机学科的比例大幅提升到23.90%。英国本科录取时,选择职业导向学科的学生较多,比如会计和金融专业,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申请计算机专业的比例明显增加和中留学,具体来说,这个比例从2022年的7.60%持续增长,到了2024年已经达到了9.38%。
根据调查统计,香港因为社会稳定、教育资源优质、地理位置优越、签证政策宽松以及人才吸纳政策,被内地学生视为第二优选的留学地;新加坡则因为科技与金融业发达,排名升至第五位。启德留学客户服务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在香港进行本科阶段申请时,计算机专业占比较高,达到十二点二七个百分点,工商管理和金融专业紧随其后,也位居前列;而在硕士阶段申请中,计算机专业依然是最受欢迎的选择,占比为十二点一二个百分点。对于新加坡的硕士申请,计算机、经济学和金融专业都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其中计算机专业的申请比例更是高达十四点四五个百分点。
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深度绑定,留学成本关注度增加
根据相关调查,学生选择专业时最看重的是未来能从事相关职业,这说明他们将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另外,转向不同就业领域这个因素,排名从2023年的第12位大幅提升到2025年的第7位,这主要受到行业发展加速的影响,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工作岗位的冲击。留学地点的决定依据里,“学术水平”居首位,“职业发展”紧随其后最受瞩目;关于“留学开销”的重视程度,从二零二一年的第七位提高到二零二五年的第六位;而“经济条件”的分量也在不断加重,从二零二一年的第十位上升至二零二五年的第八位。这表明学子和亲属在寻求优质教育的同时,也愈发关注经济上的可行性与长远收益。
因此,更划算的欧亚地区留学引起了广泛关注。以马来西亚为例,那里提供丰富多样的学校选择,拥有五所进入前两百名的公立大学,马来亚大学就排在第六十位。同时,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一些顶尖学府也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分校,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本校的学位,比如位列QS排行榜第三十七位的莫纳什大学,以及QS排行榜第八十位的南安普顿大学。马来西亚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运用一种别具一格的合作办学模式,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知名学府的课程移植到当地,完成学业的学生能够取得全球承认的学历证明和学术资格。公立本科院校每年的教育开销介于三万到五万人民币之间,私立院校则在一万八千元至八万元人民币不等,日常开销(涵盖饮食和住宿)大约在三万到九万元人民币范围内,而攻读硕士阶段的总费用大概需要六万到十七万元人民币。德国公立大学不收学费的规定很有号召力,而且该国理工科教学成就突出,社会安全制度健全。德国读本科每年的开销在九万到三十万之间,读硕士每年的费用在九万到二十三万之间。
调查结果还表明,个人职业倾向对学生选择专业时具有显著影响。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所发布的《技术人才供需分析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里,最紧缺的AI技术人才职位是算法工程师,这类人才的需求比例超过67%。所有招聘职位中,年薪达到50万元以上的岗位占比最大,大约为31.0%。根据工信部所公布的信息,预计在2025年,节能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会出现较大空缺,具体数量为103万。智联招聘在2024年第三季度公布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表明,新能源行业的平均招聘月薪为11503元,在全国行业招聘薪酬排名中位列第7,仅排在基金/证券/期货/投资、人工智能、保险、通信/电信运营、能源/矿产/采掘/冶炼以及计算机软件行业之前。